史上最難挖陵墓,號稱「世界第九大奇蹟」歷經前年無人敢盜

史上最难挖陵墓,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前年无人敢盗​位於咸陽市區西北五十公里處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整個陵墓歷時57年,於唐光宅元年(684年)建成,規模十分宏大,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共537級臺階,氣勢極為雄偉壯觀。


史上最难挖陵墓,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前年无人敢盗乾陵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形成一座堅固的石質天然地宮,防盜效果極好。唐末農民起義,黃巢動用40萬將士盜挖乾陵未果。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用一個師的兵力盜掘,最終也沒能找到乾陵地宮墓道口。

史上最难挖陵墓,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前年无人敢盗根據《唐會要》記載:“貞元十四年,乾陵修葺時曾造屋378間。”然而自“安史之亂”後,乾陵歷經1300多年風雨滄桑,地面上的華麗建築群已蕩然無存,只有120餘件精美絕倫的大型石刻,令遊人感受到盛唐時代的輝煌。
史上最难挖陵墓,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前年无人敢盗乾陵最引人注目的石刻,是位於朱雀門外的61尊石人像。這些石人是當時來參加葬禮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也稱“六十一蕃臣像”。據專家考證,這些石像的頭部毀於1556年1月23號發生在陝西華縣一帶的8級地震。

史上最难挖陵墓,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前年无人敢盗在朱雀門外還矗立著舉世聞名的“武則天無字碑”。石碑取材於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總重量約100噸,因未刻一字而得名。然而千百年來,石碑上逐漸被遊人鐫刻了評價武則天的“碑文”,這也許正是武則天當初立碑的本意。
史上最难挖陵墓,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前年无人敢盗與無字碑相對的述聖紀碑是女皇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紀念碑,內容為武則天親撰、並由其子中宗李顯書丹。根據碑文記載,唐高宗去世後將他生前所珍愛的書籍、字畫等珍寶全部埋入陵中,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史上最难挖陵墓,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前年无人敢盗乾陵共有陪葬墓17座,從目前已發掘的永泰公主墓等5座陪葬墓中,出土珍貴文物4300多件。其中100多幅精美絕倫的墓室壁畫堪稱中國古代藝術中的瑰寶。為妥善保護陵墓,1978年在永泰公主墓之上建起了乾陵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