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当阿斯顿.马丁通报天下打算引进AMG发动机,网络世界的反应并不见得高兴。这种事并不罕见,事实上你我翻阅网上评语时本就不该预期会看到理性评论,但阿斯顿·马丁在包含新款Vantage的一系列新锐跑车上起用阿法尔特巴赫产发动机一事所招来的反感确实令我惊讶莫名。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态度比较温和的评论者称阿斯顿·马丁应该投入时间和金钱开发独门发动机,没有那么客气的评论者则直接把整件事比喻为重蹈第二次世界大战覆彻。哎,真不愧是互联网。不过这两类反对者似乎都十分婉转地无视了AMG手上有很多剧力万钧煽情功夫独步江湖的V8,并绝口不提阿斯顿·马丁本身的V12其实也是在德国境内生产……

所以现在正是弄清楚坊间为何义愤填膺大惊小怪的时机,至于方法嘛……就让我亲力亲为试试制作一台发动机吧。

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格外慎重地确定阿斯顿向奔驰大批采购发动机非因贪图便宜,选择条件也不是单纯基于它们的声威和性能,而是全面考虑到灌注其中的工艺。如果这些发动机只是毫无灵性的机器人制品,像我这样的笨蛋应该也组装得来吧?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作为生产V8发动机的大本营,AMG的阿法尔特巴赫(Affalterbach)基地初步看来着实令人安心,四周环境俨如一条与世无争的村落,只是村屋之间夹杂了一些厂房,目光所及并不见重门深锁的保安闸,感觉就像平常人作息的地方,与阿斯顿.马丁古色古香的纽波特帕格内尔(Newport Pagnell)厂房颇有异曲同功之妙。不过AMG厂房的手工艺色彩没有阿斯顿·马丁旧总坛那么浓,反而比较容易令人联想到AMG奉行的“一人一机”信条。从选定发动机缸体一刻开始,到完成品接受冷测试为止,每一台AMG发动机都会交由一名技师处理,从头到尾由同一双手检查和清理,化零为整的功夫主要有赖人手执行。如果说这样也配不上马丁精神,我倒想知道怎样才配得上。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无论如何,订购了新款Vantage的朋友大可放心,因为交给我装配的发动机纯属特例中的特例,那套光鲜整齐的新制服也不代表我可以在生产线为所欲为。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我负责的发动机正在Savo Popovic协助下逐渐成形。这位高人是AMG大师级工匠之一,阿斯顿·马丁为M177准备的第一台原型V8就是出自他双手。由这位仁兄协助我把组件装到正确位置,譬如在这台4.0L AMG发动机人称“惹火深V事业线”的深处安插一对涡轮增压器,可谓是最妥当的人选安排。毕竟这对增压器必须按特定次序安装,装到C63和E63身上时又各有一套手续,更别说马丁为这款发动机准备了一些独门调校秘方,包括换掉整个油底壳。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别看他年仅24,Savo其实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手。跟这里聘用的大部分工程师一样,Savo入职前以机械师的身份在奔驰经销店接受了为期三年的学徒培训,直到四年前才加入AMG,闲时喜欢摆弄一辆老款W123。跟厂内每一位员工一样,Savo是如假包换的车痴。岂止这样,事实证明他还是乐高粉。事缘我相当不识趣地把他准备协助我拼凑起来的大量复杂部件比喻为“特大乐高套装”,幸好他一听之下哈哈笑;谢天谢地。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整个作业流程大约需要四个小时。有别于大部分生产设施,这里有赖工人走来走去装嵌机件,生产线本身并非流水作业式的运输带。由于毎一个工序都要在固定站点进行,工人得用手推车把发动机推往指定位置。“简直好像购物扫货。”合力把空空如也的手推车推到正确位置后,Savo一边打趣地说,一边看着我像对待初生婴孩般小心翼翼把一个簇新缸体徐徐吊放到手推车上。之后发动机得用螺栓锁定在手推车上,两者直到生产过程结束之前都会这样子形影不离。如果要处理发动机底部,大可以用手推车上的电动机翻转发动机。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安装曲轴,把活塞送进汽缸,装上汽缸头……所有重大工序正在我眼前逐一上演,只是过程中时常要凭经验酌量添加润滑油。Savo宣称添加润滑油时,手势必须要像“巧手厨师”。我看着他示范放进活塞前怎样润滑汽缸内侧,但见他轻挥油壶信手浇淋数圈,汽缸壁从上到下便形成非常精致的螺旋图案。我接过油壶试着照葫芦画瓢,一浇之下油量竟然用多了一倍,结果弄得场面惨不忍睹,罪过罪过。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购物扫货的调调儿并未就此打住,因为你经常要使用红外线扫描器。这里每一个细小工序皆以条码逐一标明,条码可能刻在工具上,也可能出现于你正在装嵌的部件上。所以个别活塞只会装到条码相符的汽缸上,并以电子方式与搭载有关发动机的车辆一并记录存档。一旦组装过程出了什么问题,用手推车上屏幕登录时,系统便会阻止你前往下一个工作站,直到你用正确扭矩锁紧每一枚螺栓螺母才放行,因为系统就连阁下使用工具的力道是否恰当也一清二楚,换言之我所犯的错误无分大小皆已记录在案……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如此一来就得谈谈检查功夫,事实上我有一半时间都花在检查主要机件有否受损,再逐一清洁添加润滑。要是发觉机件的情况不合意,Savo有权把它直接丢进回收箱,就算一口气丢弃整个缸体也不成问题。“工厂的机器人看不出这类损伤。它们会照常安装机件,发动机出厂时也能正常运作。可是跑上30000km后,买家便可能有麻烦了。”Savo说:“我会留意机件有否刮痕,从生产线剔走受损零件,再找新零件代替;这是摄影镜头或机器人看不出的瑕疵。”为最终放进名贵跑车车头的东西负上全责并引以自豪,正是“一人一机”的要义。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我可以证明这些发动机对手工艺的执着与Vantage如出一辙。沿着生产线一站一站走下去,我发觉这里几乎不会用电子系统或机器人加工。就算用得着,也只限于检查和黏合工序,譬如油盘和气门盖形状复杂的边缘部分,永久接合起来之前便需要用精密器材检验加工。除此之外,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开心快活手作业,尽管这个过程经常令我心情七上八下不知所措,这一刻才因为把巨型涡轮增压器成功插进V形狭槽而开心得手舞足蹈,下一刻却像身陷拖网的鱼儿被电线束缠个动弹不得……。AMG V8发动机确实远比特大乐高套装讲究巧手工艺(包括专业训练),但我最少看得出Savo这样的车痴何以深好此道。

在AMG工厂里亲手为阿斯顿·马丁造一台V8

“看见车主在接待大堂接收AMG跑车时面露笑容,我都会满心高兴。”Savo说:“阿斯顿·马丁采用我们的V8,让更多人使用我亲手制作的发动机,这件事实在太美妙。”但愿中了网上论坛毒的朋友阅读本文时也有同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