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的B2轟炸機爲什麼不常被仿製?

第一軍情

B2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沒有之一。其和F117戰機一樣完全是以極端隱身為主的轟炸機,為了隱身犧牲了部分其他能力。雖然其載彈量只有二十餘噸,甚至比圖22M系列都略有不如,但是其最大航程卻超過了1.2萬公里,是不折不扣的戰略打擊轟炸機,其是世界上首款完全以精確打擊彈藥為主的轟炸機,雖然載彈量偏小。但是其目標毀傷能力反而超過一般的大型戰略轟炸機。

B2採用了翼身融合的飛翼佈局,完全沒有垂直安定面,只有水平安定面。採用四臺無加力發動機,噴口跟F117一樣扁平化,並且有寬大的機翼遮擋。有資料顯示其有抑制紅外輻射的能力,使得紅外探測距離被大幅度減小。既然B2如此先進為何沒有國家仿製或者是研發類似的轟炸機呢?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技術複雜仿製困難,價格高昂。B2是為了應對蘇聯研發一款轟炸機,價格高昂技術尖端。蘇聯一解體美國立馬削減其採購數量,因為即使是當初實力巔峰的美軍也實在裝備不起如此尖端的轟炸機,最終只生產了二十一架。九十年代初期其生產單價就已經超過了十數億美金,如果算上研發資金其單價更是超過了二十四億美金。沒有哪個國家能裝備如此昂貴的轟炸機,其飛翼佈局也沒有國家能夠研發生產。即便是美軍也因為計算機故障在關島墜毀了一架。

第二點是沒必要。除了美軍以外沒有國家有裝備這款轟炸機的需求。現在隨著常規導彈射程越來越遠,原來需要轟炸機突襲的目標可以用導彈攻擊。而且大國也有自己的作戰體系,裝備以自身實際需求為主,而不是一味的去仿製自己發揮不了實際性能的武器,那樣只會勞民傷財。


楠竹一

戰略轟炸機是一國航空工業的最高成就的代表,所以很多國家都需要戰略轟炸機來提高軍事威懾力,但是戰略轟炸機不是說想造就能造的。比如美軍的B2轟炸機其作戰半徑在5000公里以上,就這一項對於一些領土狹小,戰略縱深淺的國家來說就不適用。再從戰略目的是,B2具有穿透攻擊的威力,是對抗大國的利器,當初為了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美國是不計成本的進行隱身設計。以1997年的幣值計算,算上全部研發,製造,測試等費用,一架B2的造價高達21億美元,在天價面前就連美國也只建造了21架,其中一架還墜毀了,這個損失都讓美軍心痛不已,其他國家的財力根本不能跟美國相提並論,更別說仿造了。

再從建造技術上看,目前世界上能夠量產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只有美俄兩國,俄羅斯由於繼承了蘇聯的遺產,才在去年恢復了對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生產線。因此在這個領域上已經落後了美國多年,除了這些原因外,要想對B2進行仿製,沒有全面的軍工體系,要完全山寨出來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第一軍情

世界上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仿製的。首先需樣品,B2從未岀口過,沒有樣品,無從仿製。其次需要,這傢伙作戰半徑5000公里,數個小國加一起面積也不夠。加之價格昂貴,買不起,養不起,用不起。再次難度太大,航空發動機美英的最好,工作時間一般在1.5萬小時左右,俄羅斯的工作時間在0.4萬公里,中國仿製的俄系發動機工作時間僅500小時,工作原理都一樣,關健是材料,基礎工業薄弱,材料科學落後。去年我國成立國家級的發動機公司,就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舉國之力辦大事,力爭10至15年內補齊短板。B2仿製不了,即是有樣品,仿製岀來也有代差。最後,我們雖然落後,但有祖國強大經濟做支撐,有制度優勢,一步一個腳印,終將趕上並超越。

。B2


澀人

這種隱形戰略轟炸機技術難度太大了,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維護保養成本高的離譜。不是誰想仿製就能仿製的。別說隱形戰略轟炸機了,就是不隱形的都沒有幾個國家能玩的起,現在保留戰略轟炸機裝備的只剩美帝、毛熊了。還有就是戰略需求,需要這種超遠航程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並不多,也就中、美、俄這三個國家有這種需求。就目前看有需求又具備一定研發能力的除了美帝就剩毛熊和我們了,毛熊目前已經有圖160了,雖然隱身能力不行總體來說還能用。毛熊受制於軍費緊張短期內並不追求隱形戰略轟炸機,中國目前大量裝備了轟6系列轟炸機,長遠來看中國最有可能去研發類似於B2這種隱形戰略轟炸機的。網上一直吵的隱形大轟真假難辨,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裝備隱形戰略轟炸機的。但是要是非說是仿製那就太勉強了,這種戰略級別的武器就連美帝的鐵桿盟友們都沒機會接觸,中國更不可能接觸到,仿製基本不可能。


寧靜致遠47478968

仿製過,還仿製了不少呢!

作為世界上最昂貴的轟炸機(不是最頂級的),B-2藉助著自己的隱身優勢在戰略轟炸機家族中奇兵凸起。但至於為什麼目前只有美國裝備了B-2轟炸機而很多國家並沒有裝備同類型的武器。就要從B-2的身世說起來了。


當年ATB(先進技術轟炸機)計劃中提出了一個幾乎不可達到的命題:突破蘇聯的防空網絡。在美蘇冷戰期間,從軍事實力上考量一直是蘇聯碾壓北約各國的。也只是因為有原子彈、氫彈這樣一類武器的存在導致如果發生大規模衝突就一定引發核大戰。這樣各國才沒有真正的打起來。不過對於制衡戰爭天平就需要不停的搞軍備競賽。因此ATB要求要有一款能夠突破蘇聯強大的防空網絡的遠程轟炸機。


不久前的美英法聯軍空襲敘利亞的巡航導彈不是也有70%以上被蘇聯時期的老舊防空系統所擊落麼?這就是殘酷的蘇聯防空網絡的一個側影。


而冷戰時期的蘇聯防空網絡可以用“無懈可擊”來形容,不僅僅是轟炸機進不去,某些重點地區就連彈道式導彈也不能輕易的打進去。

為了突破蘇聯防空火力網中林立的導彈依靠高空高速突防已經是一種必死無疑的行為了。圖-160的高空高速突防是針對美國沒有地對空導彈可以攔截的命題來設計的。

那麼美國就必須採取新的技術革新——讓雷達找不到自己,於是就有了B-2轟炸機。

說B-2現金,其實B-2是一個相對於折中的解決方案。除了隱身之外並無自衛能力。

那麼很多不需要突破強大防空網絡的國家就自然對B-2沒有了需求。

甚至說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下,美國自己對B-2的需求也不大了,也在千方百計的減少B-2的服役時間以節約寶貴的經費。


說說仿製吧。


B-2的飛控佈局具有不穩定性,需要依靠計算機技術實時的調整飛行姿態。因此在早年計算機並不發達的時間段B-2並沒有被仿製成功。但得益於摩爾定律,計算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已經讓模型愛好者都可以作出B-2了。

因此B-2的飛翼佈局控制在現在並不是一件十分難的事情。很多之前需要大量計算解決的問題現在來看都是輕而易舉的。說一個小知識現在我們手上的手機計算機能力比當年發射航天飛機的NASA的整體計算能力都要強,技術進步就是這麼可怕,只可惜當年NASA利用計算機來發射宇宙飛船,現在很多讀者拿著那麼好的計算資源在打王者農藥。


之前的答題裡面W君說B-2並不是十分先進的武器系統,很多槓精就過來亂噴,實際上如果解決了飛翼控制問題是不是就可以就可以造B-2了呢?答案是大體上就可以了。但為何沒有造?就是因為沒有需求,而且B-2效率真心低。


軍武數據庫

首先,仿製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小的裝備,比如輕武器什麼的,仿製起來相對容易一點,只要把鋼煉好,原品上邊的工程塑料不過關沒事用木材就行了,比如臺灣在仿製AR18的時候,那邊的工程塑料不過關,於是就用木材代替,所以臺灣的65步槍的護木是木頭的。

而大的武器,比如飛機坦克軍艦仿製起來是相當困難的事情,這些武器系統相當複雜,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工藝太多,在二戰中,德軍入侵蘇聯後遭遇了所謂的T34危機,當時古德里安等將領建議乾脆仿製T34,但是最終還是借鑑T34趕出了黑豹,原因也很簡單,德國缺乏資源,沒有蘇聯那麼豐富的資源,蘇聯坦克裝甲鋼裡邊的鎳比較多,德國沒有那麼多的鎳,還有德國的合成燃料中,汽油的價格比柴油便宜,B2柴油機肯定也是要換掉的,所以只能是借鑑T34上邊的方法,比如那個傾斜前裝甲什麼的。同樣的事情,蘇聯人在仿製B29的時候也遇到了,一開始斯大林就是想直接仿製B29,但是圖波列夫在研究了那架被蘇聯暫扣的B29以後發現,當時的蘇聯工業水平達不到和美國同樣的水平,最簡單的蘇聯當時做不出來那麼薄的鋁片,於是老老實實的重新借鑑B29,利用蘇聯的加工水平,重新生產出來了圖4。

美國的B2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隱身轟炸機,它的工藝材料目前都是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目前除了美國以外就是把全套的技術資料給你,別的國家也做不出來。當然,別的國家在研製新型隱身轟炸機時肯定會借鑑B2的一些設計,比如無垂尾設計等,但是全部仿製肯定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沒有美國的工業基礎,同時還會有一些其他的要求,不可能全部照搬。


有痰

為什麼B-2不常被仿製?這個問題也是無語了!有需求的軍事大國不是不想複製B-2隱身轟炸機,而是不具備相關技術,仿不了!軍事小國就更沒能力仿製了,何況也沒有對類似B-2這種大型轟炸機的需求!
B-2“幽靈”隱身戰略轟炸機

B-2隱形戰略轟炸機(綽號“幽靈”),是由諾斯羅普和波音公司聯合麻省理工學院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執行戰略核/常規打擊任務的低可偵測性飛翼轟炸機,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偵測性,

包括雷達偵測、低紅外線、可見光與噪音等方面的全方位低可偵測性;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B-2轟炸機於1997年開始服役,由於技術要求高,製造成本也高的離譜,美國空軍採購單價超過20億美元,若以重量計,單位重量的價格比黃金還要貴兩倍
B-2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轟炸機!(沒有之一)

目前,

具有重型戰略轟炸機研發製造能力的只有美、俄兩國,而俄羅斯的研發能力還停留在蘇聯時期的水平,近期也只能靠恢復圖-160轟炸機生產線來延續重型轟炸機的製造能力、滿足戰略需求;而傳統歐洲強國,現在別說重型戰略轟炸機,就連中型轟炸機或者專用轟炸機都沒有研發能力,由於國土面積和國家戰略的限制,歐洲國家也沒有必要研製重型轟炸機;除此以外的其他國家別說仿製B-2,就算是仿製二戰時期的B-17轟炸機都搞不了!
俄羅斯圖-160性能也不錯,但是與B-2也存在代差上的劣勢
自英國“火神”轟炸機退役後,歐洲(除俄羅斯外)已沒有專用轟炸機

其實,從必要性和整體實力來判斷,有類似B-2轟炸機這種需求的國家屈指可數,但是,由於製造業基礎、科技水平、材料工藝以及工業設計等方面的差距,短時間內還很難有國家能夠製造出可媲美B-2的戰略轟炸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即使B-2已經服役20多年,就算再過20年其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之一!由此可見,美國在戰略隱身轟炸機領域的領先程度!而美國現在已開始著手研發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如不能儘快追趕,差距將越來越大


美國已啟動下一代隱身轟炸機研發計劃

還要繼續奮力前行!


威吶解析

答案很簡單:因為仿製不了呀。為什麼仿製不了?因為一來逆向仿製難度極大,尤其是B2這種技術含量極高的產物,二來缺錢缺技術。當年引我們進了蘇27,花了多長時間才搞出來殲11?後來的殲15、殲16呢?,所以,逆向仿製的難度不亞於重新研製,而且別人的設計方案就算吃的再透,也比不上研發者瞭解,所以毛子改蘇35比起咱們改蘇27系列自然是得心應手多了。所以完全的逆向仿製現在來說基本沒必要。

不過,像B2這種升阻比大、隱身性能極好的飛翼佈局肯定是未來轟炸機的發展方式,也就是說不是不仿,只是時候未到,成果還沒出來,而且這個所謂的“仿製”只是機身佈局看起來比較像,而不是真正的全面仿製。


諾斯羅普格魯曼從二戰結束後不久就開始玩飛翼了,YB49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產物,是B2的爺爺,可以說美帝在飛翼的技術積累上遠遠領先中俄。當然,再往前追溯的話,nc德國就是YB49的爸爸了。


要仿製B2的話,最大的難度不是在材料、電子系統等方面,而是在於飛控。 飛翼佈局天生存在響應慢的特點,飛控也很難寫,需要大量的數據來支撐,我們在這方面的積累還很弱,至於毛子嘛,還是好好把圖160弄好吧。 像圖中大紅圈裡的W型尾部處理就是B2早期設計方案中因為俯仰力矩不夠而進行調整的結果,小紅圈裡上翹的翼面是B2飛行的常態,通過增大角度減小附面層對操控的影響,但是也會影響隱身性能。所以,B2這種飛翼佈局的飛機不僅在飛控設計上存在難度,在外形、氣動設計上也要考慮其對飛機操控的影響,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飛控以外,材料、設計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就目前中國的軍工水平,除了航發,應該沒有其他的可黑了吧。 像這種雙S型的進氣道和尾噴管就是隱身設計上要考慮到的東西,但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區別在於各家的材料,哪怕材料達不到高要求,但能滿足基本需求的話還是可以搞出來將就用。至於航發的話,四五年後,誰知道呢?

當然,除去技術因素,更重要的還是錢呀。咱們最近十幾年才富起來,還欠了那麼多帳,所以海軍下餃子、空軍四代機,轟炸機的事還不能太急呀。毛子嘛,窮的叮噹響,不吹不黑,現在除了吃老本以外就是吹吹牛嚇唬嚇唬其他不聽話的小屁孩,外強中乾了。

B2代表了一個時代技術的巔峰,個人認為,轟20總體性能是不會超過B2,當然不排除電子系統這些方面超過它,但咱們是從零開始,仍需時間積澱和發展,想真正達到B2的水準,不是逆向仿製,而是踏踏實實往前走,把各類基礎工業短板補齊,也許國產B2就快來了。


LOKILISA

B2只生產了21架!宣傳及不對等做戰時顯示了其優異的精確轟炸及隱身突防性能,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因為其設計時大量使用了當時處於啟蒙階段的電腦輔助設計及電腦輔助製造工程。並因顧及隱身性,令其存在同F22一樣的問題,通訊系統封閉獨立。且速度較慢。作戰使用上無法同其它友軍協同,並只能進行A至B任務,無法進行A至B臨時取消B改C類靈活調配任務。且維護也是問題之一。故其只能算隱身類先進飛機的開創者之一,而不是隱身類飛機中成熟可靠的飛機,並不能代表未來先進飛機標準,故仿製意義不大!


劉中元字立虎

戰略武器的研製與裝備,首先要看一個國家是否有相應戰略任務需要戰略轟炸機擔任,這和國家的戰略規劃與部署、世界戰略形勢有關,即國家是需有這方面需求,象加拿大,這國家沒這方面需求也就沒必要研製了。

B2從氣動佈局看,是一種飛翼形的大型飛機,美國對飛翼的研製,可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著名試飛員愛德華茲就是駕駛飛翼失事遇難,可見美國在這方面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與積累才造就一代名機B2。飛翼沒有機身和垂尾,其外形特點決定了其在生產工藝、駕駛操控等方面的技術難度。據本人瞭解,B2飛行時是靠計算機來控制飛行姿態及平衡,如果相關軟件代碼不過關則會有機毀人亡的危險,那架掉的B2僅僅是一個感應器失效使得計算機無法正確操控飛機才釀成事故,可見B2的技術門坎是相當高的。由以上描述可知B2轟炸機沒有多年的研究積累及發達的科技及工業支撐,是不可造就的,試想一般的國家能做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