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賽制標準初成體系 漢武帝親自打call

其實,在中國人的血脈裡,早就流淌著久遠的足球基因。漢代,“蹴鞠”逐漸發展成為一項成熟的運動,不僅有比較健全的比賽規則,皇宮內還開始出現專門的足球場,即所謂“鞠城”。

“圓鞠方牆,仿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例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東漢·李尤《鞠城銘》

這篇《鞠城銘》概括了當時的球場形制、競技方式和比賽規則,即規定球場設有圍牆和看臺,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月牙形球門(另一種說法為每邊上場12名球員);建有公正的裁判標準,擔任裁判的人不能偏私,參賽隊員也要服從裁判。至此,中國初步形成了蹴鞠的標準形態。

有了足球運動員,自然也少不了球迷!漢代足球場就設置了供王公貴族觀賽的看臺,而漢武帝除了親自上場比賽外,還特愛呼朋喚友看蹴鞠,可謂是當時粉圈巨巨第一人了。

足球性能提升 全天候皇家尊享球場

唐宋時期,蹴鞠進一步發展成為國民運動。唐代足球還發生了一個重大變革,就是把用毛髮填充的實心球改成了充氣足球。人們用八片尖皮縫成圓形球殼,並且在球殼裡放一個動物尿泡,“噓氣閉而吹之”充氣,這使得足球的各種性能得以改良。

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而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築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這被認為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蹴鞠用球也制定了嚴格的工藝標準,從唐代的“八片尖皮”進化為“十二片香皮”,規定球必須“正重十二兩”,“密砌縫成,不露線角”

但對於向來講究精緻生活的宋人來說,對足球改良還遠遠不夠——碰上颳風下雨天,還是踢不了球啊!為了滿足正常比賽的需要,宋孝宗趙昚讓宮內球場配備了“油帟”,就是一種尺寸巨大能擋風防雨的高檔帳幕,這相當於現代全天候室內球場,不管颳風下雨,裡面都可以正常訓練、比賽。

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競賽標準日益完善 計量成為基礎支撐

現代足球運動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英國。1863年10月26日,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足球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在倫敦成立,這一天也被視為現代足球運動的誕生日,可謂是三獅軍團引以為傲的歷史。

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球聯合會在法國巴黎成立,進一步帶動了足球運動在世界範圍的蓬勃發展,足球設施和足球比賽規則日益完善。比如要求足球場地並不是純平面的,而是中間高,四邊低的龜背形,便於下雨排水。同時規定標準足球場的長度105米、寬度68米,球門寬7.32米、高2.44米,比賽時間、賽程設置、裁判執法等競技規則也日趨標準化。

細心的球迷可能已經發現了,為什麼球門的尺寸如此奇怪,與眾不同?

其實,這和現代足球的起源地英國密切相關。要知道英國一直以來使用的都是英制單位,英國人對球門大小作出規定:寬24英尺,高8英尺。出於公平競爭和在世界範圍推廣運動的需要,足球開始了計量統一工作,而球門尺寸換算成國際單位正好是7.32米和2.44米,被作為標準一直沿用至今。

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如果說對場地的要求已經很嚴格了,那對運動中絕對的主角——足球的標準更是達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

國際足聯標準將足球分為三類,分別是FIFA QUALITY PRO(國際足聯專業級用球質量)、FIFA QUALITY(國際足聯質量)和IMS(國際比賽標準)。2017年11月,中國足協發佈了中國足協質量體系及球類產品檢測方案,正式與國際足聯標準接軌,對足球重量、圓周長、圓度、彈性、防水性、氣密性和耐衝擊性等七項測試作出了具體要求,確保不同比賽之間所用足球的統一性,不對運動員造成干擾。

檢驗你是不是骨灰級世界盃球迷的時候到了!這些足球計量知識你知道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