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失察釀大禍,異地辦案抓真兇

鐵保是滿洲正黃旗人,靠自己一步一步登上兩江總督寶座。

當時,八旗子弟都是隻會騎馬射箭的武夫,出了鐵保這麼一個滿腹文才的官員,極為罕見。以文見長的漢族官員,對他也是另眼相看。就在他仕途到達頂峰的時候,一起命案,讓他栽了大跟頭。

這起案子發生在鐵保任兩江總督的第五年,也就是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0年)。當時,黃河決口,洪水衝入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淮陰)一片汪洋,清政府撥給淮安府銀兩30萬兩,其中,山陽縣9萬兩。鐵保對救災也是重視的,為使救災款能到災民手中,防止官員層層剋扣,從中貪汙,他派要員前往查賑。

總督失察釀大禍,異地辦案抓真兇

鐵保起用江寧縣候補縣令李毓昌到山陽縣查賑。李毓昌是新科進士,當時27歲,山東即墨人,有讀書人的正直之氣,新來乍到還沒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網,是個合適人選。

李毓昌臨行前,鐵保把他召來叮嚀一番,要他不辱使命。鐵保沒有看走眼,李毓昌帶著家人深入災區,不住山陽縣的政府驛站,而是住在一所尼姑庵,不吃山陽縣的招待飯,而吃隨身帶的乾糧,很快查明山陽縣縣令王伸漢虛報冒領賑災銀兩萬多兩。遠在兩江總督府的鐵保,對此渾然不知。

總督失察釀大禍,異地辦案抓真兇

王伸漢是個貪婪成性又心狠手辣的人,見貪汙敗露,便施出行賄一招,從賑災款中送出白銀一萬兩。遭到李毓昌拒絕後,動了殺機。他買通李毓昌的家丁,用砒霜毒殺李毓昌,偽造成李毓昌投繯自殺的假象,燒燬了所有證據。接著,王伸漢又以重賄買通淮安府知府王轂和江蘇巡撫同知林永升,將一個毒斃李毓昌並燒燬貪汙證據的重大謀殺案,偽造成李毓昌投繯自殺的一個假案。

假案得到山陽縣衙、淮安知府和江蘇巡撫衙門的批准,王伸漢、王轂、林永升三人合夥,將假案報給了兩江總督鐵保。鐵保見縣、府、省三級政府眾口一詞,不再細細推敲,而是大筆一揮,批上“照準”兩字。一個彌天假案在鐵保手中得以順利通過,毒殺查賑大員李毓昌的陰謀被掩蓋下來。

總督失察釀大禍,異地辦案抓真兇

王伸漢和王轂瞞過鐵保的眼睛,但遇上了另一個真正的對手,那就是李毓昌的叔叔李太清。

李太清是個武舉人,有膽有識。他將李毓昌的靈柩運回山東即墨縣,在清理遺物時發現一件羊毛衣上有黑色血跡,在一組詩稿中夾著半截查賑記錄,斷定李毓昌不是“投繯自殺”,而是他殺。他身背訴狀,到北京都察院擊鼓喊冤,訴狀到了嘉慶皇帝的案頭。

嘉慶來了個異地辦案,沒有將訴狀批給鐵保,而是批給山東巡撫吉倫。吉倫開棺驗屍,見李毓昌全身紫黑,再用銀針探喉,銀針也呈黑色,用皂角水一洗,黑色不褪,斷定李毓昌不是自縊,而是被砒霜毒死。吉倫捕到李毓昌的家丁馬連升,馬連升一一招認,並供出元兇王伸漢,王伸漢又供出王轂和林永升。這樣一起毒殺查賑大員的大案,終於真相大白。王伸漢貪汙23000兩,王轂受賄4000兩,林永升受賄1000兩,其他8人各有程度不同的貪汙行為,9萬兩賑災銀有三萬多兩落入貪官之手。

總督失察釀大禍,異地辦案抓真兇

正當李毓昌被害案在山東已被查得真相大白之際,鐵保還是一頭霧水。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兇手就是對他恭敬有加的部下。

鐵保在南京還沒有查清案件,朝廷對此案的處理決定就到了南京。元兇山陽縣知縣王伸漢被判腰斬,淮安知府王轂被判絞刑,江蘇巡撫同知林永升被革職,流放烏魯木齊兩江總督鐵保被革職,流放烏魯木齊,其罪名是“偏聽固執,河工日壞,吏治日弛,釀成重獄”

鐵保沒有與王伸漢、王轂同流合汙,沒有貪汙行為,對放賑、查賑也很重視,李毓昌作為查賑大員是他親自委派,和這起重案沒有直接關係,但他受了部下矇蔽,失察而鑄成大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