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这名博士后,扎根在了汉石桥湿地!

顺义这名博士后,扎根在了汉石桥湿地!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顺义人才讯】1983年出生的赵志江博士,读博期间曾在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资源区划处挂职锻炼;工作期间曾在山东省莱西市林业局挂职副局长,经历可谓十分丰富。

去年9月份,为进一步增强科研本领、反哺生态保护实践,赵志江博士来到了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他几乎每周都要“踏足”湿地进行采样和检测。目前,赵博士所做课题为“北京市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以及湿地保护、恢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顺义这名博士后,扎根在了汉石桥湿地!

攻坚克难 努力当好科研排头兵

5月中旬,汉石桥湿地的气温已飙升至30℃,闷热难当的芦苇沼泽已然成了蚊子的“天堂”。赵志江博士与往常一样,同助手一起穿梭于芦苇荡中采集样品,“眼瞅着蚊子趴在胳膊上吸血,肚子从白色变到红色,就是腾不出手来拍”,“与蚊共舞”已是家常便饭。这是赵志江博士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悉,赵志江博士是进入汉石桥湿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第一人,该工作站是顺义区唯一一个由事业单位设立的工作站。进站以来,在保证完成课题的前提下,赵志江博士还协助单位开展了水质监测、鸟类环志、科普活动等多项工作。

顺义这名博士后,扎根在了汉石桥湿地!

丰富经历 助推科研顺利开展

1983年出生于河北的赵志江博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就职于青岛农业大学任林学系讲师;之后调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福建公司)任职。

据了解,赵志江博士曾参与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2010)、“白洋淀流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示范”、“森林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价及持续经营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

赵志江博士正式进站以来,科研工作进展顺利,相关数据收集与野外采样有序进行,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于2018年6月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获优秀论文奖。赵志江博士表示,将充分利用在基层锻炼、高校任教、央企服务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汉石桥湿地保护和顺义区的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顺义这名博士后,扎根在了汉石桥湿地!

顺义这名博士后,扎根在了汉石桥湿地!

把握现状 促进湿地健康发展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平原近郊区仅存的唯一大型半荒野型芦苇沼泽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以及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志江博士所做课题为“北京市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力图通过对各类生态因子的调查与监测,揭示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自然状况等调查分析,构建符合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判断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识别影响湿地健康的重要因子,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以及湿地保护、恢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顺义这名博士后,扎根在了汉石桥湿地!

背景材料

据悉,目前顺义区共有2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园区分站、3家创新实践基地和12家基地工作站,先后培养博士后、青年英才55人,行业涉及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等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担863、973等国家级项目10项,北京市级科研项目27项,单位科研项目197项,申报各项专利151项,完成专业论文188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2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