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上有个纪国,因姜子牙后人被周王烹杀而灭国,是怎么回事

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封于齐,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的治国政策,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大国。但是,齐国的第五任君王吕不辰(又名“不臣”)竟然被周王活活烹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一切都要从纪国开始谈起

纪国是商朝时东方的诸侯大国,大体位于如今的山东寿光等地。因为国君为姜姓,因此与周朝的关系密切。西周初年,因不满齐国扩张政策,与鲁国结好,借鲁国之力抗衡齐国,三国之间长期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竹书纪年》载:“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宾于河,用介珪。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周夷王二年,蜀国、吕国朝贡,进献琼玉,周夷王在黄河边举行典礼,以宾客之礼待之。周夷王三年,周夷王召诸侯入京,把齐哀公丢入鼎里煮死。

山东历史上有个纪国,因姜子牙后人被周王烹杀而灭国,是怎么回事

国君被周天子烹杀,齐国却为此与纪国结仇,为什么呢?对此《史记》记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齐哀公时,纪侯向周天子诬陷齐哀公,被周天子用大鼎煮死,立他的弟弟吕静为齐君,这就是齐胡公。

齐哀公是被纪侯告御状而死的。原来如此!是什么样的诬陷,才能让周天子把一国之君烹杀了呢?后人研究认为,问题出在头一年蜀吕两国进献琼玉上。也就是说,周夷王上位第二年,齐哀公没有如期朝贡,纪侯告状后,周天子以此理由烹杀了齐哀公。

2、周夷王被诸侯拥立为天子

按照古代谥法,“恭仁短折曰哀”,也就是说齐哀公吕不辰因“谦恭、仁惠、短寿”而得谥号为“哀”。谥号是盖棺论定的一种评价,由此可知齐哀公的历史声誉和口碑并不差。没有朝贡是真,但以此烹杀只是一个借口,还有着其他的深层原因。

《后汉书》载“夷王衰弱,荒服不朝”,因为周夷王时周朝王室威权不再,很多诸侯不来朝贡。是什么原因导致“夷王衰弱”呢?问题出在周懿王、周孝王身上。《竹书纪年》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

山东历史上有个纪国,因姜子牙后人被周王烹杀而灭国,是怎么回事

这里说的是周懿王七年、十三年时受到西戎和翟人侵略,无力抵挡,只好迁都,打不过敌人就跑路,这种胆小鬼的行径为诸侯所不齿,此后周王朝无法有效号令诸侯。周懿王死后又生一件大事,更使诸侯对周王室满眼瞧不起:“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里说的是周懿王死后,按周礼是长子姬燮即位,但最终即位的是他爷爷辈、周共王的弟弟姬辟方,后世称“周孝王”。周孝王死后,姬燮被诸侯复立为天子,这就是周夷王。周王室在即位上违背祖制,进一步破坏了自身形象,给诸侯们立了一个坏表率。

因此,性格柔弱的周夷王被诸侯拥立即位后,周王室的话语权全面削弱:你爷爷抢你的位子,在诸侯的拥立下,你才成为天子,这怎么就跟闹着玩似的,是一出闹剧啊。在这种情况下,让诸侯们再尊重你不是天方夜谭吗?

山东历史上有个纪国,因姜子牙后人被周王烹杀而灭国,是怎么回事

3、齐哀公被烹杀的深层原因

有了上述那个前提后,再来看齐哀公被烹杀,就知道有深层原因了:一来周夷王想借此重振王室威风,至少是杀鸡给猴看,让其他诸侯不要跟风学坏了;二来借此维护姬姓周王朝的尊严,告诉诸侯们自己和天子“亲戚”之间,谁的关系更近、更铁。

这是因为周王室的姬姓、纪国的姜姓,与齐国的吕姓相比,其血缘更近、更亲。尤其在先秦更加讲究姓与氏文化的时代,维护同姓群之间的利益,显得更加重要。齐哀公被烹杀,让齐国把仇恨的种子播洒下来,导致了纪国最终被齐国所灭。

周庄王七年,齐襄公出兵伐纪,纪国不敌而亡。纪灭后,国都旧址被改称为“剧”。《汉书》载“汉文帝十八年,置菑川国,所属县三,剧、安平、楼乡也”。这里的剧就是过去的纪国。

山东历史上有个纪国,因姜子牙后人被周王烹杀而灭国,是怎么回事

不过需要特意指明的是,所谓齐国的结仇并非主要理由,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导火索。因为以齐国的国力,其一路向东扩张的道路上,必然要扫清一切障碍。纪国,就是这样被齐国盯上了。

也许有人说,纪国太不知名了,历史上真有当齐国对手的资格吗?其实,纪国真得非常强大,多了不说,只讲它曾有一个附属国:莱国,又称莱子国。想必很多人对其并不陌生,强大到敢和姜子牙争夺都城营丘的莱子国,当年曾只配当纪国的附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