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啓蒙》全文及注釋

《聲律啟蒙》全文及註釋

聲律啟蒙》輯錄:啟夢

一東1

————————註釋————————

1一東:“東”指“東韻”,是宋金時期的“平水韻”(也叫“詩韻”)中的一個韻部。“東”叫韻目,即這個韻部的代表字。東韻中包含有許多字,它們的共同點便是韻母相同(當然是指隋唐五代兩宋時期的讀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個句號之前的那個字,即風、空、蟲、弓、東、宮、紅、翁、同、童、窮、銅、通、融、虹等 15字,儘管在現代漢語中的韻母並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屬於東韻,如果是作格律詩,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韻。“一”,是指東韻在平水韻中的次序。平水韻按照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分為 106個韻部,其中因為平聲的字較多,故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東韻是上平聲中的第一個韻部。後面的“二冬”、“三江”等情況也相同,不再一一說明。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1。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2。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3。

————————註釋————————

1這一聯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漢朝的開國君主劉邦曾經說: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著三尺長的寶劍而奪取了天下。下聯出自《左傳》,魯國有個勇士叫顏高,他使用的弓為六鈞(鈞為古代重量單位,一鈞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氣才能拉開。 2清暑殿:洛陽的一座宮殿。廣寒宮:《明皇雜錄》說,唐明皇於中秋之夜遊月宮,看見大門上懸掛著“廣寒清虛之府”的匾額,後代便以廣寒宮代指月宮。 3次:軍隊臨時駐紮,引申為一般的短暫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對革,異對同1。白吏對黃童2。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3。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4。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5。

塵慮縈心,懶撫七絃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6

————————註釋————————

1沿:沿襲、遵照原樣去做。革:變化、變革。 2黃童:黃口之童,即兒童。黃,黃口,雛鳥的喙邊有一圈黃色的邊,長大就消失,故以黃口喻指年齡幼小的。 3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論語·雍也》,顏指顏回(字子淵),孔子的學生。孔子稱讚他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吃一竹筐飯食,喝一瓢涼水,住在偏僻的巷子裡,別人忍受不了這種貧窮,顏回不改變他快樂的心情。顏回呀,真是個賢人!)下聯出自《晉書·阮籍傳》。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晉時代人,博覽群書,好老莊之學,為竹林七賢之一。《晉書》記載,阮籍經常駕車信馬由韁地亂走,走到無路可走的時候便大哭而返。窮,到……的盡頭,此處指無路可走之處。 4濯(音zhuó)足水:屈原《漁父》中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汙水。打頭風:行船時所遇到的逆風。 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蕭衍。他篤信佛教,經常和高僧們在同泰寺研討佛經。漢皇:漢朝的開國之君劉邦。他曾宴請群臣於長安的未央宮,接受群臣的朝賀。 6塵慮:對塵世間瑣碎小事的憂慮。縈:纏繞。綠綺:琴名,據說漢代的司馬相如曾彈琴向卓文君求愛,卓文君就用綠綺琴應和他。霜華:即霜花(“華”為“花”的古字),借指白髮。百鍊青銅:借指鏡子,古人用青銅鏡照面。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劍對彎弓3。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

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4。

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註釋————————

1皤(音pó):白色。綠:這裡指青色、黑色。皓:白色。 2浩浩:廣闊無邊的樣子。融融:暖氣上騰的樣子。 3佩劍、彎弓:這兩個詞組既可看成動賓詞組,即佩上劍、拉彎弓;也可看成偏正詞組,即佩帶的劍、被拉彎的弓。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對仗。 4芰(音jì):菱角的一種。兩角為菱,四角為芰。

二冬1

————————註釋————————

1“冬”和“東”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讀音不同(主要是韻腹不同),所以分屬不同的韻部。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1。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

馮婦虎,葉公龍2。舞蝶對鳴蛩3。銜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4。

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5。

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6。

————————註釋————————

1古代寺廟傍晚擊鼓、早晨敲鐘以報時。

2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孟子·盡心下》。馮婦,晉國人,善搏虎,以此為業,後來不再殺虎,被稱為善士。有一次在野外偶遇眾人逐虎,不覺技癢,又捲起袖子下車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後代便以“馮婦”代指重操舊業者。下聯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葉公子高自稱喜歡龍,房屋四處都雕刻彩繪上各種龍的圖形。天龍聽說後便現身於他家,葉公看見後嚇得魂飛魄散。後代便以“葉公”代指表面愛好而並非真正愛好的人。

3蛩(音qióng):古代蝗蟲、蟬、蟋蟀等類的小昆蟲都可叫蛩,此處指蟋蟀。

4課:此處是“為……而勞作”的意思,“課蜜”即採蜜。“課”本指收稅,古人經常“課”、“役”連用,故“課”也就帶有“役(勞作)”的意思了。

5恰恰:像聲詞,黃鶯的叫聲。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說,“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見,自在嬌鶯恰恰啼”。雍雍:像聲詞,大雁的叫聲。《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有“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鳴叫,旭日東昇光閃耀)。

6上聯源出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迢(音tiáo)遞,遙遠的樣子。嵯(音cuō)峨:山勢高險的樣子。危:高。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1。鏡奩對衣笥,野杵對村舂2。

花灼爍,草蒙茸3。九夏對三冬4。臺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5。

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6。

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7。

————————註釋————————

1中庸:本來指做事不偏不欹、恰到好處,這裡是中等人才的意思。

2奩(音lián):鏡匣,古代婦女多用來收放梳妝用具。笥(音sì):用竹子或蘆葦編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來盛放衣物。杵(音chǔ):舂米用的一種木製的棒槌。將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舂搗,可除去粗皮。舂(音chōng):此處指臼。

3灼爍(音卓碩):聯綿詞,花盛開的樣子。蒙茸:聯綿詞,草茂盛的樣子。

4九夏對三冬:夏季有三個月九十天,故稱九夏;冬季有三個月,故稱三冬。“九”和“三”也可看成虛數,“九夏”與“三冬”都指時間很久。

5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戲馬,臺名,亦名掠馬臺,在今江蘇銅山縣南,據說項羽曾於此馳馬取樂。下聯出自《晉書·卷八十五·劉毅傳》。蟠龍(盤龍),書齋名。東晉大司馬桓溫之子桓玄曾在南州修築一書齋,上面繪滿龍的圖案,稱為盤龍齋。盤、蟠在此處義同。

6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和《晉書·畢卓傳》。晉人畢卓酒後曾對人說,左手剝著蟹螯,右手拿著酒杯,漂游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擘(音bò),分開、剝開。蟹螯(音aó),螃蟹的兩個大前足,是下酒的美味。下聯見於《世說新語·企羨》和《晉書·王恭傳》。晉人王恭披著仙鶴羽毛做的披風,乘著軒車,在小雪中前行,孟昶在籬間窺見,說:這真是個神仙呀。鶴氅(音chǎng),用仙鶴羽毛製成的外套。

7五老:山峰名,在江西廬山的南部,由五座小山峰構成。三姑:山峰名,由三座小山峰組成,在今安徽境內。金鏞:一種樂器,青銅鑄造的大鐘。

仁對義,讓對恭,禹舜對羲農1。雪花對雲葉,芍藥對芙蓉。

陳後主,漢中宗2,繡虎對雕龍3。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風那更夜聞蛩4。

戰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適志,須憑詩酒養疏慵5。

————————註釋————————

1禹、舜、羲(音xī)、農:分別指夏禹、虞舜、伏羲、神農,傳說中遠古時代的四位聖君。

2陳後主:南朝陳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陳叔寶字元秀,昏庸荒淫,被隋所俘,死於長安。漢中宗:漢宣帝劉詢。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在位 25年,很有作為,班固稱之為“功廣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

3繡虎:指三國時魏國曹操的兒子曹植,他文章出眾,當時人稱繡虎。雕龍:指南朝梁的劉勰(字彥和),他曾作《文心雕龍》一書,十分出名。

4更(音gēng):經歷、經受。

5藉(音jiè):藉助、憑藉。疏(一作“踈”)慵:正在懶適意。

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蓉裳對蕙帳1,玉斝對銀釭2。

青布幔,碧油幢3,寶劍對金缸4。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5。

世祖中興延馬武,桀王失道殺龍逄6。

秋雨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春風嫋嫋,扶疏綠竹正盈窗7。

————————註釋————————

1蓉:芙蓉。蕙:又名蕙蘭、佩蘭,一種蘭花。古人認為這兩種都是君子所喜歡佩帶的香草。

2斝(音jiǎ):古代一種銅製的飲酒的器具。釭(音gāng):燈。依照平水韻,此字還另有一個讀音gōng,屬於東韻字,意思為鑲嵌在車轂之中的用來插車軸的鐵製套環。

3幢(音chuáng):古代一種用羽毛作裝飾的用於儀仗的旗幟。又指佛教用物經幢。經幢有兩種:在圓形的長筒狀的綢傘上書寫佛經叫經幢,在圓形石柱上雕刻佛經叫石幢。此字還另有一個意思,指張掛於車或船上的帷幕,音zhuàng,屬於去聲絳韻。這裡是用前者的讀音、後者的意思來構成對仗,是“借對”的一種。

4釭:原文作“缸”,疑誤。東漢劉熙的《釋名》說,函谷關以西的方言,稱箭簇為“釭”。金釭,金屬鑄成的箭睞,只有此義方能與“寶劍”構成對仗。

5社稷:國家。社和稷分別指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廟,是國家最重要的神廟,故用以代指國家。利口:能言善辯的嘴,代指只說不做的清談家。家邦:國家。邦,國。

6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後漢書·馬武傳》。世祖,指光武帝劉秀,因其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東漢,恢復了劉姓的天下,故被稱為中興之主。馬武字子張,驍勇善戰,劉秀在一次宴會後,曾獨自與馬武一起登上叢臺,延請馬武為將軍,率領其精銳部隊漁陽上谷突騎。馬武十分感激劉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戰爭中功勳卓著。劉秀稱帝后,馬武被封為捕虜將軍揚虛侯,為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延,請。下聯出自《莊子·人間世》。桀王指夏朝的亡國之君夏桀,據說他十分殘暴。龍逄(音páng)指夏朝的賢臣關龍逢(“逄”為“逢”的俗字,這裡的“逢”也應該讀作páng)。夏桀荒淫,關龍逢屢次直言進諫,後被囚殺。

7黃花:此處特指菊花。扶疏:植物錯落有致的樣子。

旌對旆,蓋對幢1,故國對他邦。千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2。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對鍾撞3。清風生酒舍,白月照書窗4。

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5。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鷗對對;春風簾幕,往來營壘燕雙雙6。

————————註釋————————

1旆(音pèi):一種旗幟。蓋:車蓋,古代豎立在車上用來遮陽蔽雨的器具,形狀類似現在的雨傘。幢:張掛於車或船上的帷幕,此處是借對,參考前注。

2九澤:指佔代分處於九州的九個湖泊,各書記載的名稱小有差異,較為通行的說法是:具區(吳)、雲夢(楚)、陽華(秦)、大陸(晉)、圃田(梁)、孟諸(宋)、海隅(齊)、鉅鹿(趙)、大沼(燕)。(見於《呂氏春秋·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條江,其名稱各書記載大不相同。《尚書·禹貢》中的“三江”,據唐陸德明《經典擇文》的說法,是指松江、委江、東江。

3振:震動,引申為被敲擊的意思。

4清:《聲律啟蒙與詩詞格律詳解》寫作“凊”(音qìng),並有註解:“凊,涼、寒。原書用'凊’字,其實,作'清’也可以,意義相同,在平仄方面對仗更工整。”

5倒戈:將武器倒過來指向己方的軍隊,代指叛變。辛紂(音zhòu):即商紂王,商代的亡國之君。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原來同屬商朝的八百諸侯也同時起兵造反,與武王會於盟津,在牧野決戰時,商王自己的軍隊也陣前譁變,商紂王兵敗,在鹿臺自焚而死。子嬰: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據《史記·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死後,其少子胡亥繼位,稱秦二世;後趙高殺胡亥,立子嬰,去帝號,稱秦王。子嬰繼位剛 46天,劉邦的軍隊即攻至秦都咸陽附近的灞上,子嬰便素車白馬在道旁向劉邦投降,後被項羽所殺。

6營:營造。壘:原義指軍營,此處引申指燕子窩。

銖對兩,只對雙1,華嶽對湘江。朝車對禁鼓,宿火對塞缸2。

青瑣闥,碧紗窗3,漢社對周邦4。笙簫鳴細細,鐘鼓響摐摐5。

主簿棲鸞名有覽,治中展驥姓惟龐6。

蘇武牧羊,雪屢餐於北海;莊周活鮒,水必決於西江7。

————————註釋————————

1銖(音zhū):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分之一兩為一銖。

2朝(音zhāo):早晨。禁:古代晚上禁止在外邊行走,稱禁夜。此處引申指夜晚的意思。缸:《聲律啟蒙與詩詞格律詳解》寫作“釭”,註解:“原文作'缸’疑誤,當作'釭’。釭,燈。參考前注。”

3青瑣:一種雕刻在門和窗上的用來作裝飾的青色連環狀花紋。闥(音tà):門,有時特指宮中的小門。

4社:社稷的簡稱。參見前注。

5 摐摐(音chuāng):鐘聲。

7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後漢書·仇覽傳》。東漢仇覽(一名香,宇季智),先任蒲亭長,後任蒲縣主簿(均為縣衙的低級官員),能用道德教化民眾,政績顯著。當時任考城令的王渙見到後說:荊棘之中並非鸞鳥鳳凰棲身的地方。並將自己一個月的俸祿送給他表示鼓勵。下聯出自《三國志·蜀志》。三國時的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做耒陽縣令卻治理不好一縣,被免了職。魯肅向劉備推薦說:龐統不是治理小縣的人才,至少讓他做個治中、別駕(均為州一級行政長官的助理),才能施展他千里馬一樣的才幹。驥,千里馬。

6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漢書·蘇武傳》。蘇武為西漢武帝時人,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匈奴,曾臥冰吞雪,數日不死,後在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邊上牧羊,歷經艱辛,十九年後才回到西漢首都長安。下聯出自《莊子·外物篇》中的一個寓言。莊子(名周)在路上遇到一條鮒魚被困在有少量水的車轍中,已經快要於死了。鮒魚向莊子求救,莊子說:我將要到吳越(今江浙一帶)去,到了以後,我一定修堤壩堵住西江,讓西江水倒漲過來救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