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挖開一秦墓,發現18本失傳古籍,文物專家:改寫了秦史

在我們的認識中,秦國以及秦朝的墓穴並不多,只有寥寥幾個,那就是秦始皇陵、秦東陵等秦國皇家墓。考古家對此也非常的疑惑,秦國從商周時期開始在陝西發跡,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後統一了中華大地。儘管秦朝時間存在時間短,但連同秦國的時間跨度卻非常的長,如此強大的國家難道就沒留下什麼除了兵馬俑之外的遺蹟嗎?

考古人員挖開一秦墓,發現18本失傳古籍,文物專家:改寫了秦史

其實去,我國在考古上雖沒有發現很多秦國遺蹟,但並不代表沒有。1975年底在湖北省的雲夢縣發現的“睡虎地秦墓”就是最出名的秦代官吏墓之一。這座古墓的主人叫“喜”,生於秦昭王四十五年,17歲即登記名籍為秦國服徭役,參加過多次戰鬥,親身經歷了始皇親政到統一六國的整個過程。可以說,這種官吏墓在歷代中都非常常見,但為何唯獨此人墓能夠被世人熟知呢?難道墓中出土了很多稀世珍寶嗎?

考古人員挖開一秦墓,發現18本失傳古籍,文物專家:改寫了秦史

原來,考古人員挖開這座古墓後,發現的稀世珍寶並不是青銅、金銀玉器;而是18本失傳2200多年的古籍。當然這古籍和現代意義上的古籍有點區別,一般說的古籍都是古代的書,而秦國時期是沒有紙做的書籍的,當時用的基本都是“竹簡”。也就是說,此墓真的出土了被譽為稀世珍寶的秦國竹簡做成的18本失傳古籍。

考古人員挖開一秦墓,發現18本失傳古籍,文物專家:改寫了秦史

這個秦代官吏墓既不是王侯墓也不是貴族墓,其墓中放如此多“古籍”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此人生前非常喜歡閱讀書籍,死後其後人也將其喜愛以及他擁有的的書籍全部放入墓中作為陪葬。考古家、文物家等專家經過多年的仔細解讀研究,發現這1155枚秦代竹簡包括《歷譜》、《編年紀》、《日書》、《病方及其它》等18本古籍。

考古人員挖開一秦墓,發現18本失傳古籍,文物專家:改寫了秦史

要知道我國目前發現的古代竹簡是非常少的,更別提秦代竹簡了,這18本失傳古籍的出土再次引起了史學界的轟動。竹簡內容不僅記載了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內容,還告訴了眾人為何秦國能做到統一六國的如此霸業。有文物專家提出,睡虎地秦墓竹簡乃我國最重要的古代失傳文獻,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以及秦史,更糾正以及佐證了後世史書中的記載。

考古人員挖開一秦墓,發現18本失傳古籍,文物專家:改寫了秦史

這竹簡也就是失傳的古籍到底怎麼改寫歷史的,“法律”這個詞就是很好的例子。眾所周知,“法”和“律”在古代是分開的,《史記》中記載秦國的“法”改“律”是在商鞅時期,但這18本失傳古籍中的《秦律十八種》卻記載“自秦始皇時更“法”為“律”。這也恰好證明了此墓出土的古籍在一定意義上改寫了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