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的一点感想

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早先起源于法国,并且逐渐在英国、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开始流行,成为了那一时代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欧美文学的高峰。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伴随着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憾而逐渐走向了文学殿堂的高峰,正如某位现实主义理论家所说“文学即是反映生活”,而现实主义文学可以说是对社会的深度概括,乃至于拓写,因此部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史书”的功效。

关于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的一点感想

正如《外国文学史》当中第238页第二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开篇所讲,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这也就是说,说到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绕不过的一个坎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发展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最先在法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从此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取得了统治地位。这也就决定了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早先开始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一方面表达了现实强烈的批判,一方面又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提起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不得不说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这两位文学巨匠。其中,斯丹达尔著名的作品有《红与黑》,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两次爱情悲剧为主线,批判了封建婚姻。在《红与黑》这部小说当中,部分内容还是让人大吃一惊,甚至有点三观发生根本性改变。比如说雷纳尔市长这个新贵族代表,本想与妻子离异,但是妻子又是一个富有的女继承人,为了利益最大化,于是甘愿戴绿帽子,看着于连和自己的妻子暗通款曲;于连的父亲也将于连作为谋取利益的商品,甚至于连进入了监狱,老木匠父亲还让于连给他预支生活费和教育费,也许,赤裸裸的物质金钱至上思想也使得本来很神圣的亲情沾满了恶心的铜臭味;最后,于连只能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农民,一个起来反抗他卑贱命运的农民”。其实,这部小说当中也不乏一些人性的光辉,比如说贵族妇女玛蒂尔德对于连的一腔真情。为了爱情,玛蒂而德愿意放弃贵族门第与于连结合,不顾自己的名誉到处活动营救于连等等。其实,于连只是想通过玛蒂尔德,实现自己平步青云的梦想,可惜最后这个梦想也破灭了。玛蒂尔德和于连不是一个阶层的人物,所以于连对玛蒂尔德的爱既有功利又有较多理智。说完斯丹达尔,就得说一下巴尔扎克了。提起巴尔扎克,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不停喝咖啡,最后死于咖啡的小老头身影。巴尔扎克先生太拼了,每天只睡觉6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也就是写小说,另外就是不停的喝咖啡,导致在50岁左右就见了上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还是要少喝咖啡。巴尔扎克的著名作品很多,比如说《欧也妮 葛朗台》、《乡村医生》、《贝姨》、《高老头》等,这些一系列作品被称为“人间喜剧”(我倒是没发现喜在哪里,倒是叫做人间悲剧比较切题)。在这些约90部作品构成的《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史”。在巴尔扎克的这些作品里面,一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这个有点像我们国家八九十年代那一批先富起来的暴发户,毕竟“一将成名万骨枯”;二是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比如说作品《幽谷百合》、《苏镇舞会》等,资产阶级就如同曹雪芹笔下的封建贵族阶级,只是像寄生虫一样贪图享乐,不创造社会价值,又不节约,这样既不开源,又不懂得节流,衰亡史必然的。而一个阶级的衰亡,首先是经济出现了问题,而后必然会出现政治的衰亡,比如说《红楼梦》当中的贾府,经济上首先周转不开,然后政治上开始逐渐出现了问题,最后在经济政治的打击之下,便开始迅速没落。一个人的发展如此,国家也如此;三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描写了一幕幕人间惨剧,而这些惨剧都是围绕金钱而展开的。其实,不光资本主义有“金钱至上”这个思想理念,在任何社会、任何阶级,只要人还是要吃饭,这个思想会永远存在下去。比如说作品《夏倍上校》当中,妻子为了吞没丈夫的财产,企图将丈夫关进监狱;比如说《幻灭》当中,通过操纵报纸而指出一切都是金钱所决定的;比如说《搅水女人》当中的主人公为了舅舅的财产,不管母亲与弟弟等等,巴尔扎克的小说不得不说是研究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史书。再就是福楼拜,著有小说《包法利夫人》,小说当中的包法利夫人为了追求理想的爱情而逐步走向了毁灭之路。其实,理想的爱情就是陪伴,而不是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

说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接下来就是英国了,当然英国也是继法国之后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英国著名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主要有狄更斯、夏洛蒂、哈代等。在这几个作家里面,狄更斯著有小说《双城记》、《荒凉山庄》、《艰难时世》等,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善与恶做出了文学探讨。其实,善与恶的探讨古今便没有停止过,我国古代文学中关于善与恶的探讨刚开始应该是在一些传说里面,比如说舜不计较父亲、继母与自己弟弟的陷害;比如说夏启为了自己的私利,杀死了禹指定的继承人,而后又开始征伐四方;比如说孟子游说七国,宣扬自己关于仁的相关论述;比如说白起在一场战役坑杀40万降卒等等。狄更斯面对资本主义劳资、日益明显的贫富差距、不平等社会现象等矛盾,对人性进行探索,妄图通过宣扬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可惜有点理想主义。夏洛蒂的《简爱》可以说是一部女权主义者的旗帜,小说中的简爱自强不息,具有独立的人格,最终找寻到了自己的爱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不愧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佳作。但是,我更认为《简爱》这部作品更偏向于浪漫主义。西方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波及的国家还有俄国、美国,这些有空可以再整理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