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9世紀西方現實主義的一點感想

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文學早先起源於法國,並且逐漸在英國、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開始流行,成為了那一時代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歐美文學的高峰。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是伴隨著批判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缺憾而逐漸走向了文學殿堂的高峰,正如某位現實主義理論家所說“文學即是反映生活”,而現實主義文學可以說是對社會的深度概括,乃至於拓寫,因此部分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具有“史書”的功效。

關於19世紀西方現實主義的一點感想

正如《外國文學史》當中第238頁第二章“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開篇所講,西方現實主義文學是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這也就是說,說到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繞不過的一個坎就是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及發展再到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最先在法國取得了階段性勝利,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從此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取得了統治地位。這也就決定了法國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早先開始的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以描寫封建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矛盾以及資產階級內部矛盾為主,一方面表達了現實強烈的批判,一方面又流露出了對封建時代的依戀之情。提起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不得不說斯丹達爾和巴爾扎克這兩位文學巨匠。其中,斯丹達爾著名的作品有《紅與黑》,小說以主人公於連的兩次愛情悲劇為主線,批判了封建婚姻。在《紅與黑》這部小說當中,部分內容還是讓人大吃一驚,甚至有點三觀發生根本性改變。比如說雷納爾市長這個新貴族代表,本想與妻子離異,但是妻子又是一個富有的女繼承人,為了利益最大化,於是甘願戴綠帽子,看著於連和自己的妻子暗通款曲;於連的父親也將於連作為謀取利益的商品,甚至於連進入了監獄,老木匠父親還讓於連給他預支生活費和教育費,也許,赤裸裸的物質金錢至上思想也使得本來很神聖的親情沾滿了噁心的銅臭味;最後,於連只能在法庭上慷慨陳詞,“你們在我身上看到的是一個農民,一個起來反抗他卑賤命運的農民”。其實,這部小說當中也不乏一些人性的光輝,比如說貴族婦女瑪蒂爾德對於連的一腔真情。為了愛情,瑪蒂而德願意放棄貴族門第與於連結合,不顧自己的名譽到處活動營救於連等等。其實,於連只是想通過瑪蒂爾德,實現自己平步青雲的夢想,可惜最後這個夢想也破滅了。瑪蒂爾德和於連不是一個階層的人物,所以於連對瑪蒂爾德的愛既有功利又有較多理智。說完斯丹達爾,就得說一下巴爾扎克了。提起巴爾扎克,我的腦海裡就浮現出一個不停喝咖啡,最後死於咖啡的小老頭身影。巴爾扎克先生太拼了,每天只睡覺6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都在工作,也就是寫小說,另外就是不停的喝咖啡,導致在50歲左右就見了上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平時還是要少喝咖啡。巴爾扎克的著名作品很多,比如說《歐也妮 葛朗臺》、《鄉村醫生》、《貝姨》、《高老頭》等,這些一系列作品被稱為“人間喜劇”(我倒是沒發現喜在哪裡,倒是叫做人間悲劇比較切題)。在這些約90部作品構成的《人間喜劇》,巴爾扎克為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資本主義社會史”。在巴爾扎克的這些作品裡面,一是反映了資產階級的罪惡發家史,這個有點像我們國家八九十年代那一批先富起來的暴發戶,畢竟“一將成名萬骨枯”;二是反映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亡史,比如說作品《幽谷百合》、《蘇鎮舞會》等,資產階級就如同曹雪芹筆下的封建貴族階級,只是像寄生蟲一樣貪圖享樂,不創造社會價值,又不節約,這樣既不開源,又不懂得節流,衰亡史必然的。而一個階級的衰亡,首先是經濟出現了問題,而後必然會出現政治的衰亡,比如說《紅樓夢》當中的賈府,經濟上首先週轉不開,然後政治上開始逐漸出現了問題,最後在經濟政治的打擊之下,便開始迅速沒落。一個人的發展如此,國家也如此;三是巴爾扎克的作品描寫了一幕幕人間慘劇,而這些慘劇都是圍繞金錢而展開的。其實,不光資本主義有“金錢至上”這個思想理念,在任何社會、任何階級,只要人還是要吃飯,這個思想會永遠存在下去。比如說作品《夏倍上校》當中,妻子為了吞沒丈夫的財產,企圖將丈夫關進監獄;比如說《幻滅》當中,通過操縱報紙而指出一切都是金錢所決定的;比如說《攪水女人》當中的主人公為了舅舅的財產,不管母親與弟弟等等,巴爾扎克的小說不得不說是研究19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一部史書。再就是福樓拜,著有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當中的包法利夫人為了追求理想的愛情而逐步走向了毀滅之路。其實,理想的愛情就是陪伴,而不是什麼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

說完法國現實主義文學,接下來就是英國了,當然英國也是繼法國之後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英國著名現實主義文學作家主要有狄更斯、夏洛蒂、哈代等。在這幾個作家裡面,狄更斯著有小說《雙城記》、《荒涼山莊》、《艱難時世》等,主要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下善與惡做出了文學探討。其實,善與惡的探討古今便沒有停止過,我國古代文學中關於善與惡的探討剛開始應該是在一些傳說裡面,比如說舜不計較父親、繼母與自己弟弟的陷害;比如說夏啟為了自己的私利,殺死了禹指定的繼承人,而後又開始征伐四方;比如說孟子游說七國,宣揚自己關於仁的相關論述;比如說白起在一場戰役坑殺40萬降卒等等。狄更斯面對資本主義勞資、日益明顯的貧富差距、不平等社會現象等矛盾,對人性進行探索,妄圖通過宣揚個人道德修養和道德感化來解決這些問題,可惜有點理想主義。夏洛蒂的《簡愛》可以說是一部女權主義者的旗幟,小說中的簡愛自強不息,具有獨立的人格,最終找尋到了自己的愛情,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不愧是一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的佳作。但是,我更認為《簡愛》這部作品更偏向於浪漫主義。西方現實主義文學逐漸波及的國家還有俄國、美國,這些有空可以再整理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