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小龍蝦塘成爲高產塘,從塘口改造開始

2018年稻蝦養殖第一季已進入尾聲,2018年小龍蝦的養殖面積在對比2017年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但其塘口價不降反升(附近2年統蝦每月塘口價),2018年許多養殖戶賺得盆滿缽滿,想必今年又會新增更多的朋友參與到龍蝦養殖這個行業中來。

讓你的小龍蝦塘成為高產塘,從塘口改造開始

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雖然龍蝦行業行情看漲,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從業者未能取得良好收益,甚至出現虧損!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多數龍蝦養殖從業者是從其他行業轉業過來,很多從業者對水產行業技術知之甚少,很多從業者就基礎建設這一環節就出現了重大失誤(下圖錯誤示範),導致全盤不可控制,極大的增加了養殖風險!

讓你的小龍蝦塘成為高產塘,從塘口改造開始

讓你的小龍蝦塘成為高產塘,從塘口改造開始

為了能幫助即將進入龍蝦養殖業的朋友或者計劃對蝦田進行改造的從業者有一個更好的開端,本文就小龍蝦養殖的第一個技術關鍵點“基礎建設”來為大家做一個闡述,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場地選擇

人工養殖小龍蝦,對水質要求很高,因此在選擇場地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水源方便無汙染,土壤保肥能力強,地勢平坦便注水,周無樹木遮太陽的場所來進行選址,選址場地可分為池塘養殖或稻田改造;而當下最為實用流行模式的為稻田改造養蝦。

稻田面積為便於投餵、起捕、管理等原因,因此建議10-30畝為一個養殖單元。用有現成溝渠可供利用的稻田,可以減輕養蝦建設工程成本。

二、池塘開挖

讓你的小龍蝦塘成為高產塘,從塘口改造開始

很多朋友都知道稻田養蝦需要開挖環溝,但大多數朋友卻不知道為什麼要挖環溝。這就要從龍蝦生活習性來解釋。

龍蝦的生存水溫為1℃~40℃,最適生長水溫為16℃~33℃,高於上限溫度,龍蝦會進入深水區躲避高溫,或者打洞隱藏;低於下限溫度,龍蝦也會打洞進行冬眠。因此在進行環溝挖掘的時候,溝的寬度控制在5~8米(池塘越大,或者養殖密度越大,溝應當越寬);溝的深度應當控制在1~1.5米;為方便龍蝦掘洞,環溝需要設計成斜坡,坡比應當控制在1:2.5左右;為了便於龍蝦生長有一個合適的水溫,平臺水位應當控制在60cm~80cm為宜(如需養殖二季蝦,平臺水位需要控制在100cm以上)。

一季蝦養殖結束後,為方便種植水稻方便灌水,平臺四周需要設置內埂,內埂的寬度設置為50cm左右,只需要高出稻田平臺20cm左右(內埂太高不利於平臺水體和環溝水體對流交換,在一季蝦養殖過程中,平臺水位要已漫過內埂為宜)。

經過實踐走訪,面積超過30畝以上的稻田養蝦,在收割進水之後,發現整個稻田四周蝦苗較多,中間很少。究其原因多數是因為種稻時候,稻田四周的龍蝦可以順利的下溝躲避然後打洞,有棲息的庇護所,而稻田中間的龍蝦因距環溝太遠而找不到躲避的地方,導致中間龍蝦損失較大。

因此在稻田面積較大的情況下,建議在稻田內開挖蝦溝或者蝦潭。田中蝦溝可在插秧後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具體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井”字形,溝寬0.5~1.0米,溝深0.3~0.4米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的交叉處或田的四角,與蝦溝相通。蝦潭一般以1.0米見方、深0.8~1.0米為宜。

三、加固田埂

通常情況下,新開挖的池塘,往往會因為漏水給管理帶來極大的麻煩,因此在挖好環溝,徹底曬塘,石灰消毒後應儘早灌水,且儘量灌注最大水位,使池塘土壤快速沉降,以達到保水的目的。

也可把開挖環溝的泥土堆在外圍形成田埂並夯實、加高、加寬、加固,確保田埂高於平臺1米以上,便夏季稻田平臺水位可以加深至0.6~1米左右。

小龍蝦掘洞能力極強,最大可超過一米,因此外埂的寬度因控制在3米以上,以防龍蝦將洞打穿。

四、防逃措施

稻田養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便於養殖過程中整個稻田的進排水流暢。 為防止小龍蝦在抽排水時候的損失,應當在進排水口安裝雙層密網(20目左右)。

小龍蝦爬行能力和逆水上游能力較強,陰雨天或水體缺氧、缺食,就會爬出水面,因此在岸上安裝防逃網或者防逃瓷磚,具體安裝方法如下。

田埂上設置圍欄,高40~50釐米,可用硬質鈣塑板或尼龍網片和硬質塑料薄膜共同使用或石棉瓦作圍欄材料;田塊拐角處設置成圓弧形,以避免龍蝦逃跑和控制天敵進入。

讓你的小龍蝦塘成為高產塘,從塘口改造開始

五、總結

良好的基礎建設是養殖成功的基本前提,在場地選擇和設計的時候不能盲目操作。在進行池塘基礎建設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小龍蝦的生活習性來進行設計。

萬事開頭難,相信在龍蝦養殖的過程中,一個優秀的池塘設計會給後期的養殖帶來極大的便利,從而提升養殖成功率。

後續會持續更新其他養殖關鍵點:放苗注意事項、密度搭配、飼料投餵、水草種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