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体内可能有了肿瘤,我却找不到它在哪里

我知道你体内可能有了肿瘤,我却找不到它在哪里

案例经过

一个远房亲戚去世了,才62岁,死于肺癌。

听到消息,我不仅为亲戚家人哀伤,还感到了震惊,同时还有对整个事情的思考。

两年前,亲戚因发烧化验血常规,顺便就多采了几管血做个体检,包括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

再复检时,AFP和CEA数值竟然都在参考范围之内了,一家人也就不再关注此事。

案例分析

我们知道,作为诊断用检验指标,有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要求,在理论上,应该达到100%的准确率。本案例中AFP和CEA无论敏感度和特异性都不好,AFP在肝癌诊断方面的敏感度为75%,CEA在消化道肿瘤方面的敏感度为80%,都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作为广谱的肿瘤标志物,AFP和CEA升高不仅仅见于肝癌和消化道肿瘤,还见于泌尿系、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癌症,即其器官特异性并不好。所以本案例中,虽然两个肿瘤标志物指标已经明显高于参考范围,却不能提示临床大夫是哪个器官发生了癌变。因为AFP最常见于肝癌,临床医生首先考虑了肝癌,但是目前用于肝癌诊断最方便灵敏的核磁,能够发现肿瘤的最小直径也要在0.5cm,在影像学能够定位到之前,需要持续检测肿瘤标志物,如果进行性升高,则要严重关切,体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已经极大。所以本案例中,医生给了复检肿瘤标志物的建议。

但是为什么复检时,AFP和CEA都降为正常了呢,考虑是以下几种可能:

一、肿瘤标志物的释放并不是持续均一的,如果肿瘤组织本身血供差,造成肿瘤细胞坏死则肿瘤标志物有可能降至正常。

二、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清除,癌细胞数量下降,血液内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出来。

三、肿瘤标志物作为抗原,与体内某些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现有检测系统不能对其进行检测。

四、肿瘤细胞生长过程,被正常细胞封闭,肿瘤细胞不能释放到血液中来。

因为这个亲戚平时身体健壮,家人也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就没再做持续的关注。及至发现肺癌,已是晚期。

总结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者,最痛心的也就是这样吧,明明知道患者已经罹癌,却毫无办法去找到这个癌在哪里,任它在暗处狞笑着,一步步侵蚀人体的健康,发现时,却为时已晚。

最后,期盼着,各位检验界科学界的大神,能够早日发现诊断价值非常好的肿瘤标志物,那必将是整个人类的福音。

副主任技师李志芹点评:比起技术本身,医务人员更应该有持续关注每一位患者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