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太監流水線,2家壟斷了行業100年,每年產出太監500人

怪不得魯迅先生說他那個時候的社會,是人吃人的社會。

太監,封建時代的一類特殊人群,以拋棄自己的某些器官和子孫後代為代價,換取接近伺候皇族大員的機會,混的好的大權在握,肥的流油,混的差的至少也能吃山一口飯。

古代就是這樣,只要是有利可圖的,就一定會形成一個團體,或者一種產業。即使,這種產業要以璀璨人的身體為代價。

清末太監流水線,2家壟斷了行業100年,每年產出太監500人

座標北京:長安街會計司衚衕“畢五爺”,地安門方磚廠衚衕“小刀劉爺”。這兩位前清時代的人物,就是當時專門研究訓練,製作,和批量生產太監的從業人員,既傳說中的“騸家子”。

清代皇宮大內,每年都要補充一批新太監,而給皇家提供新鮮血液的供應商,就是畢五和小刀劉。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一般的條件在自行切割的時候往往死亡率十分高,可是這兩家的“刀法”卻口碑很好,那麼他倆到底使得什麼技巧,能夠在那種衛生條件下保證太監的手術成功存活率呢?

據傳言,這兩家人下刀到的時候,被切割的人根本就不許要綁起來,只要平躺在板子上,雙腿岔開,他跟你聊著天。。。。忽然一刀!手法之快,刀法之準,甚至讓人感覺不到疼痛。隨後會插好導尿管,然後用各種秘製的消毒殺菌消炎粉末,再用白蠟封上,等七天之後把蠟封去下,就算手術成功了。

清末太監流水線,2家壟斷了行業100年,每年產出太監500人

按理說要是手法這麼好,這兩家的口碑應該是業內極好的。可是實際情況確實恰恰相反,這兩家人深受全北京城的老少爺們們所唾罵。因為——他們已經把太監當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來經營了。要是沒有那麼多人相當太監怎麼辦?

——去綁票!而且綁的,都是小孩。。。

清末太監流水線,2家壟斷了行業100年,每年產出太監500人

當時京城周邊的鄉下經常有小孩失蹤的案件發生,那個年代這種事情沒頭沒尾,報了官也沒人能查出來,這些孩子都到哪去了?

其實大都是被這兩家人偷偷綁走,暗地裡下刀,變成了小太監。在一頓打罵飢餓的煎熬之後,這些小太監就會被慢慢的訓練,學習伺候人的禮儀,學習各種哄人開心的小技巧,然後等著皇宮新一年開圍,就把它們都送進宮中。從那之後,這個小太監的俸祿賞錢,都要被這兩家人所剝削。

清末太監流水線,2家壟斷了行業100年,每年產出太監500人

劉家和畢家壟斷了京城的太監生意整整百年有餘,期間每年固定生產太監將近五百人,有人會問:皇宮裡用的找那麼些太監麼?

用不上的,就被當做孌童賣給偷特殊癖好的達官貴人。走上更悲慘的道路。

畢五爺和小刀六爺,這兩家人能有後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