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包拯出殡竟用21口棺朝7方向出城,原因是什么?

陶金武

这只是合肥民间的传说,并非真正的史料。原因有三:

第一,古人重视香火,很害怕自己的坟墓没有子孙祭祀拜扫,那样自己就成了孤魂野鬼。如果包拯出殡真用了二十一棺材从七个城门出城,那肯定要建二十多个坟墓,包公的后代要去哪里祭祀祖先呢?

第二,包拯一生清廉,被称为“包青天”。《宋史》记载包公“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意思是包公的官虽然很大,但是生活简朴,起居使用的物品跟普通百姓一样。包公活着的时候如此简朴,难道死后会陪葬很多财物,以至于担心自己的坟墓被盗吗?

第三,包氏家族是有公墓的,而且包拯死前留下了遗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也就是说,如果包公的子孙后代做了贪官,不允许归葬于公墓中。不允许埋在家族公墓中是一种很羞耻的事情。包拯难道自认为是贪官,不愿埋在家族公墓中吗?

所以“二十一口棺材”完全是个传说,不能当真。

包公墓就在安徽省合肥市,而且一直有包氏后人在祭祀。1973年,合肥一家钢铁厂要修建一座石灰窑,于是计划把位于厂内的包公墓迁走。于是安徽省和合肥市文物部门组织了对包公墓的清理、挖掘工作。由于当时比较混乱包公遗骨未能立刻安葬,而是在1980年重新葬在了合肥市中心的包公园内。

不过,当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包公墓时,发现包公后人祭拜的墓实际上是包公夫人董氏的墓。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包公真的设了疑冢?

原来,北宋灭亡时,金兵南侵,在中华大地大肆解决。对于北宋那些高官、贵族们的坟墓,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真正的包拯墓就被金兵挖开了。

到了南宋,包公后人重修包氏墓园和包公墓,鉴于金兵掘墓的惨痛教训,就在远离墓群的地方,修了一座小墓,把包公遗骨迁到这个小墓中,这个墓才是真正的包公墓。而且他们为了掩人耳目,还在真正包公墓的对称位置建了一座“疑冢”。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重要的秘密渐渐被淹没了,包公后人竟然已经不知道这件事,而把原先包公夫人的墓误认为是包公墓。

也许正是因为包公墓有这么一段曲折复杂的历史,才在让不了解实情的百姓产生了“二十一口棺材”的传说吧。


梦露居士

关于“包拯出殡竟用21口棺朝7方向出城”的传说流传甚广,说白了就是害怕包拯生前得罪的人打扰他的尸骨罢了。这种说法见于野史不足为信,但在历史上包拯生前得罪的人没有打扰他的尸骨,反而是金兵打扰了他老人家的尸骨。

包拯死后,有自己的女婿护送回到合肥老家,葬在公城乡。但不幸的是,靖康之耻,金兵攻陷了合肥,包公墓遭到破坏,墓中的随葬品被盗走了。后来,包公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三十多米处。

1973年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公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1985年,按照宋制,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墓园共有包氏家族的六个墓冢,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总之,所谓的“包拯出殡竟用21口棺朝7方向出城”也就是一个传说而已,是不明真相的人的一种臆想罢了。大家可以作为茶后饭余的谈资就可以了,不必当真。


密探零零发

包拯一生审案无数,得罪了很多权贵,据史料记载用21口棺材七个方向出城一则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寻找破坏其陵墓,二则迷惑,不让其发现,另外一种传说包拯死后去了阴间断案,7个方向出城震慑小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