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是四家瓜分晉國,爲什麼最後只剩下韓趙魏(洪水惹的禍)?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代。諸侯紛爭,大國兼併小國,戰爭無數。晉國在春秋時期可以說是最強的國家,直到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中國開始進入戰國時代,戰國七雄應運而生。可是,大家知道嗎?當時瓜分晉國的是四個國家,為什麼到了戰國就剩下了三個國家了呢?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當初是四家瓜分晉國,為什麼最後只剩下韓趙魏(洪水惹的禍)?

帝王周渝民

春秋末期,隨著國家兼併,有的國家內部發生了變革,大權漸漸落在幾個大夫手裡。這些大夫原來都是王室貴族,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他們積極對外征戰,就這樣,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到了春秋末期,晉國國君的權力衰落,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範、中行)把持,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兩家(範、中行)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他們名義上向晉國稱臣,實際上早以將晉國瓜分為各自的地盤,自己管理。

智國的大夫智伯瑤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他想自己獨吞整個晉國。雖然自己家的實力最強,但是如果韓趙魏三國大夫聯手,自己也不是對手。於是,他想出來一條計策。當時,正值越國滅亡吳國,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嚴重威脅到晉國霸主地位。智伯瑤便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你們呢?”他這可是一石三鳥的好計策。一來,可以讓其他大臣看出,智國是為晉國著想,提升自己的威望。二來,三家土地越分越小,可以一舉消滅他們。三來,如果哪個國家不服從,就可以以此為藉口消滅它。

當初是四家瓜分晉國,為什麼最後只剩下韓趙魏(洪水惹的禍)?

春秋時期諸侯

果然不出所料,韓康子和魏桓子害怕智國的威嚴,都給了土地。但是趙襄子卻不答應,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到手的東西說什麼也不能再交出來。”這正中智伯瑤下懷。於是,智伯瑤回報晉出公,晉出公命令智家和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趙襄子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智伯瑤便率領的三家人馬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晉陽城憑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晉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晉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兵士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壩,攔住上游的水。

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滿了。智伯瑤命令兵士在水壩上挖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晉陽城百姓頓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姓都恨死智伯瑤,所以沒有一個投降的。智伯瑤和韓康子和魏桓子來到這被水淹沒的城前觀察情況,智伯瑤很是高興。可是韓康子和魏桓子心裡卻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呢。

當初是四家瓜分晉國,為什麼最後只剩下韓趙魏(洪水惹的禍)?

帝王鍾漢良

趙襄子看情勢危急,幾天後的晚上偷偷派使者找到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明利害關係,他們認為智伯瑤野心勃勃,是不會放過他們三家的,再加上那天韓康子和魏桓子的擔憂。所以三家決定聯合起來滅掉智國。

第二天夜裡,智伯瑤正在自己的營裡睡著,猛然間聽見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臥榻上爬起來,發現衣裳和被子全溼了,再定睛一看,兵營裡全是水。不一會,水勢越來越大,把兵營全淹了。智伯瑤正在驚慌不定,一霎時,四面八方響起了戰鼓。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著小船、木筏一齊衝殺過來。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裡的不計其數。智伯瑤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馬逮住殺了。之後三家瓜分了智國土地,又打敗了晉出公,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從此戰國七雄應運而生,中國進入戰國時代。

當初是四家瓜分晉國,為什麼最後只剩下韓趙魏(洪水惹的禍)?

戰國七雄

(下一章我們更新項羽當年度過烏江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可以關注並私信我,大家一起討論。有什麼不懂得歷史知識也可以問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