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科学针灸确有养生之效

针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新石器时代首先出现了针刺疗法。那时,人类制造出种类较多且较为精细的石器,这才有了适合医用的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它作为针具的前身,算是最早的医疗工具,主要被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经络,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其中,针刺疗法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操作,不能由无资质人员或患者本人实施。

相对而言,灸法的要求没有这么高,而且相对安全、便于操作。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人们可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特点选取不同穴位,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进行保健灸法,用点揉、按摩等方式取得温补阳气的效果。比如,为改善脾胃功能,可以每天按压或艾灸足三里穴;睡眠有问题可每天适度点揉神门穴,睡前搓涌泉穴、按压照海穴、揉揉耳穴等,有助于改善睡眠。

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常常针灸≠效果最大化

当然,有一部分疾病如急性的疼痛、实性的呃逆(俗称“打嗝”)、外感咳嗽、急性泄泻、突发性耳聋等,建议由专业针灸大夫天天针刺,甚至每天两到三次,以便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除此以外,不建议人们出于养生目的盲目“经常扎”“天天扎”,应根据不同的疾病性质来选择合适的针灸疗程,使针灸作用最大化。

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针灸前后有讲究

针灸是一门精细化的诊疗方法,在针灸前和针灸后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否则不但达不到疗效,还可能危及健康。

针灸前

◐ 不能在过饥、过饱、过劳或醉酒的状态下进行针灸。

◐ 针灸前要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尽量不化妆、刮舌苔、喷香水,以防影响医生对身体状况的正确判断。

◐ 特别是要在针灸前去一次卫生间,避免针灸后留针(指进针后将针置于穴位内不动,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停留一二十分钟)出现不适,或针灸腹部时对膀胱产生刺激。

针灸后

◐ 针灸后要注意皮肤清洁,不需要专门进行皮肤消毒,只要不接触脏水、油污等不干净的东西即可,以避免针眼感染。

◐ 不可立即洗澡、洗头、接触冷水、外出吹风或吹空调,否则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外感症状(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湿)或针眼局部轻微感染等。

◐ 另外,患者还要进行充分的休息。

转自:共产党员微平台

宁德新闻网:www.0593cns.com

中新宁德期待您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