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這個村村民視頻聊天時,都會想起這位「二女子」~

巴中这个村村民视频聊天时,都会想起这位“二女子”~

巴中这个村村民视频聊天时,都会想起这位“二女子”~

馬良忠說的“二女子”,

就是通江縣文勝鄉大井壩村一社的

共產黨員、社長李秀芳。

巴中这个村村民视频聊天时,都会想起这位“二女子”~

➱李秀芳為留守老人家裡耕地

村裡的“熱心腸”

42歲的李秀芳說話爽快,吐字清晰,快人快語。可誰也不知道她當9年社長的艱苦歷程。

2017年6月9日,馬良樹老人得了重感冒,李秀芳到付家灣抓回了中藥,熬好給他喝下,直到病癒才離開。

……

像這樣發生在李秀芳身上的例子數不勝數:電話噓寒問暖,電燈斷電不亮,上門辦理身份證,為村民取匯款填報表,為缺乏勞力的留守群眾搶收搶種……事無鉅細,她都樂於幫助,從不圖回報。“二女子為我們辦事很負責,我們很放心”成了村裡老人們的口頭禪。

巴中这个村村民视频聊天时,都会想起这位“二女子”~

➱李秀芳幫助老人曬油菜籽

村民的“當家人”

2010年10月以前,由於社裡前屆幹部修社道路籌集經費,收支賬目不清,村民怨聲載道,社裡工作一度成了癱瘓狀態。

此時,李秀芳被村民推舉為社長,她從群眾最迫切解決的民生問題抓起。2011年3月,從中坪村馬家祠堂經七社到一社的毛坯路,長200米的拗口巖被雨淋透滑坡,李秀芳叫回在外務工的丈夫回來修路,並籌資1萬多元,組織群眾鋪路修路。經過一個月的奮戰,修通了4個涵洞、長1公里的泥坯路。而每次下大雨,她都穿上蓑衣、戴上斗笠,理溝排水護路,一直這樣堅持到去年4月。2014年9月的一天晚上,下著連綿細雨,李秀芳幫村民馬治軍連夜送170多斤重的豬去沙溪。他們踩著泥濘,趟著積水,不知道跌了多少跤。“修好路,能致富。不修好路,山裡的核桃板栗水稻土豬等土特產運送不出去,外面物資運送不進來。”李秀芳每每說起“行路難”,感觸頗深。隨後,她多次找鄉里縣上跑項目,撥專項資金,與施工方一道,終於在去年11月修成了長1公里、寬4.5米、厚18公分的水泥路。

社裡曾經安裝了30千伏的低壓線,100瓦的燈泡都是“鬼火火”,更不用說打米磨面的機械用電了。李秀芳三次跑電力部門,終於被批准改成200千伏的高壓線。砍樹除障礙、到文勝鄉抬電杆、拉線路遊繩滑輪、搬運發動機,她樣樣走在前面。經過艱苦奮戰,解決了老百姓用電難。去年11月,社裡家家又裝上電信寬帶,戶戶通了自來水。在這遙遠的小山村,村民與在外務工的親人可通過視頻聊天,足不出戶就享受到了現代文明的便捷。

巴中这个村村民视频聊天时,都会想起这位“二女子”~

· END ·

審核 | 尹苒

終審 | 曾曉芳

巴中这个村村民视频聊天时,都会想起这位“二女子”~
巴中这个村村民视频聊天时,都会想起这位“二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