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民間文藝

隆回民間文藝/媽媽的教誨

媽媽的教誨

文/李鵬程

陌上的油菜花盛開了,金燦燦的綿延著十里八鄉,大地呈現著明媚春光,過些日子,年邁的父母將準備行裝,再次回到故鄉的小村莊。越是臨近父母屈指啟程故里的時刻,腦海裡越是過濾著我家在那裡的生活片斷。儘管世事紛紜,拂去層層雲煙,惟有媽媽的教誨最先躍然眼前。在那裡,媽媽含辛茹苦地撫育我們多年,那些教誨,那些疼愛,儘管時光流逝,依然定格在我童年的心田裡,存留在我少年的記憶中。

媽媽是個典型的賢惠女性,成長中無不打下時代烙印。因為出生在舊社會,早年沒有機會進學堂,是我那滿腹經綸的大舅給了她的啟蒙教育。從那裡,她知道了孫悟空,理解了三字經,一邊作著女紅,一邊默記心中。後來解放了,參加工作了,恰逢政府開展了幾次掃盲運動,媽媽抱著襁褓中的我參加了廠裡的掃盲班,終於認識了幾籮筐常用字,由於悟性極好、記性極好,知識面隨之寬廣了,經過昇華,似乎也達到了一定水準,說出的話來通俗易懂,且用詞準確簡練,特別是那些充滿人生哲理的名言,深刻影響著我和我的姊妹們。

“冬天莫攔火,熱天莫擋風”,這是媽媽教導做人的經典名句,看似平淡無華,但細細品味,卻深刻揭示了做人的真諦。媽媽常常教導我們,既要想著自己,還要想著別人,比如盤子裡的最後一口菜,是要留著別人受用的,我等切不可再舉筷子。同樣的道理,比如天熱的時候,人們渴望清涼,徐徐的風兒吹來,千萬不要擋著了他人的享受,在寒冷的冬天裡,人人嚮往溫暖,自己暖和了一會兒,就要趕快騰出位置,將溫暖讓給他人。母親的言傳身教,我們姊妹們耳濡目染,心中崇尚的是仁義禮智信,是溫良恭儉讓,以致守規矩,懂禮貌,承善良,成了我們的永恆家風,套用時下的官話,就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隆回民間文藝/媽媽的教誨

記得在故鄉的日子裡,每逢青黃不接的困難時刻,媽媽總會從不多的米缸裡濟出一些米來,解決了多位鄉鄰的燃眉之急,而我們家只好吃雜糧,姊妹們老大地不高興,有的還撅著嘴巴,媽媽則循序善誘:他人有困難,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是積善、是積德,一番開導,我們憣然開朗,吃著紅薯也開心,因為幫助了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深受了媽媽的教誨,我骨子裡與人為善,心中儘量多裝點他人,此後的人生經歷中,遭遇了許多的人和事,特別是遇到報酬獲得、職位升遷等關乎切身利益之事,圴能順其自然,守住做人底線,以致失去了一些所謂“進步”,失去了一些所謂順手之財,但是收穫了真誠和信任,我常常執此自慰,等同是收穫了一筆寶貴財富。

“聚財好比針挑土,退財好比水推沙”,這是媽媽教導的治家經,話語形象,經世致用。在那個特殊年代裡,如果沒有父母的精打細算和省吃儉用,我家肯定闖不過那個難關。如在某個時段,媽媽憑著十元錢,母子倆硬是熬過一個月。在老家斷續的時光裡,父母拉扯著我們四個姊妹,還曾兩次建房子,那些艱辛歷歷在目,那些勤儉可想而知。正是這種品質的潛移默化,我認定天下不會掉餡餅,勤勞才是硬道理,以致鄙視鋪張浪費,反感所謂排場,家中重要喜慶從不張揚:父母華延僅邀至親蒞臨,刻意控制宴席規模;那年自己結婚,與妻子“私奔"去了桂林了事;夫妻整十生日則悉數辭去,免了操辦之苦,免了人情往來之累,真正踐行了當今的簡約生活。並努力營造和諧氛圍,倡導社會正能量,家裡無一人沾染不良嗜好,節假日的家庭娛樂,鮮有的玩牌絕無金錢交易,更有甚者,我或無緣此道,牌一上手就哈欠連聲,根本不在狀態,成了當今不舞不賭的“二百五”了,我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因為自知耳垂不厚、手指不尖,所以壓根兒就不作發財夢,只知道幸福的生活靠勞動創造,涓涓細流才能匯成大海,知道省吃儉用也是在積累財富,只有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夢想成真,以致學業刻苦勤奮,置業量力而行。如今我家三代同堂,得益於家風純正,應該說是貧困早脫,小康正盛,實現了政府倡導的目標:居有房遮雨,行有車代步。

“使狗不如自走”,是我聽到媽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此話雖不夠文雅,但坐實了我的少年時代。與其他同齡夥伴一樣,常被媽媽吩咐做些零星家務,有時貪玩過頭,將要做的事情忘到腦後,待媽媽來檢查時,發現事情還原封不動擺在那裡,難免遭媽媽數落,或是嗔怪,或是慍怒,隨即迸出這句話來。這時,我等只好象狗兒一樣,耷著耳朵攢勁趕,或圖快速完成任務,完成的質量自然達不到媽媽的要求,此時的媽媽“恨鐵不成鋼”,或又騰出手來,母子倆一道完成某道工作。

後來我們長大了,慢慢體會到生活的不易,爸爸只管當他的幹部,對家裡事務插手甚少,家裡的事情全靠媽媽一雙手張羅,我等這些“狗兒”們,幫著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些媽媽的辛勞,又有什麼好拖延和懈怠的呢?此後,還加深入了對這句話的理解,旁及它的另一層含義,就是作事要紮實,必要時還要親自動手,才能園滿完成。就是我以後工作了,紮實做事,真誠待人,便成了自己的堅定理念,即便當了單位的“小蘿蔔頭”,仍然銘記這句話,遇事不僅要有周密佈置,還要有重點督查,更要有容人之心,對那些盡了力而不能及時完成工作任務的下屬或同事,及時施以援手,以期取得工作的最好結果。

媽媽還有多句口頭禪,如“人在做,天在看;莫作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是教導我們如何作人的;如“力氣用不盡,井水挑不幹;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教導我們做事的;“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要想撿個寶,也要趕個早”,是教導我們治家的。還有“衣少加根帶,飯少夾口菜,有樣看樣,無樣看世上”,等等。媽媽的這些作人做事、立身治家的教誨,我等俯首可拾,因為早就根植在我少年的心靈裡,滋潤著我的青春年華,每每記憶,又有新的領悟。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去外地求學、工作了,期間近二十年,沒能時刻陪伴父母,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聽他們教導人生。好在到了九十年代,父母退休了,我又與父母一起生活,有機會時常聆聽媽媽的教誨,使我生活中多了份安逸和快樂,工作上多了份執著和謹慎,真是受益匪淺,將使我受用一輩子。

時光荏苒,五年前,媽媽接踵爸爸步入耄耋之年,身手靈巧已經無法再現,好在媽媽目前腰不彎,耳尚聰,眼還亮,我們為之倍感欣慰。雖然媽媽身材不高,但蘭心慧質,知書達理,心地善良,性情匆容,所以在我和姊妹們心中依然偉岸。不是嗎?媽媽的教誨像春風雨露,滋潤我渴望的心田,像金光閃電,激勵我奮勇前進。願故鄉的天空風和日麗,好讓父母時刻感受著鄉村的鳥語花香,祝父母在故鄉的日子裡,生活順意,福壽安康。

隆回民間文藝/媽媽的教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