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業績

“平時幹工作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年底總結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1996年入黨時,王勇對著黨旗這樣說。20多年過去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初的承諾。

王勇,市委黨校副教授,2012年擔任理論研究室主任、《趙都論壇》雜誌主編。擔任理論研究室主任後,市委黨校首次榮獲全省黨校系統“科研工作進步獎”;擔任《趙都論壇》雜誌主編後,刊物再沒有逾期出版、出現差錯;在被選派到市委組織部信訪窗口掛職期間,他做到了上級組織和信訪群眾“雙滿意”,並得到市級領導一百多次批示表揚……曾做過兩次大手術、從鬼門關闖過來的王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工作嚴謹清風正氣樹楷模

2010年,王勇患病,兩次住院做甲狀腺癌手術,險些要了命,還留下聲音沙啞等後遺症,需要長期吃藥,定期複查,勞累、上火、著急都會讓身體不適、體力不支。但他常說,“上天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對我的最大恩賜,身體有病壓不垮人,打起精神不覺得累”。他用這樣的話激勵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2012年9月,非常心疼他的單位領導將理論研究室的重擔交給他,因為“只有他最適合這個崗位,把這攤兒工作交給他最放心”。

王勇說:“理論研究室的工作有多繁重我很清楚,接不接這個工作,當時我很猶豫,我不怕苦不怕累,只是擔心自己的身體會耽誤工作。考慮再三,我還是接了下來。”

剛接手時,王勇面對的可謂“一窮二白”,兩眼一抹黑。整個處室算上他一共三個人,全都是新手。為了儘快熟悉業務,他捨棄節假日,白天黑夜泡在辦公室,遇到問題,就一次次向省委黨校和其他兄弟黨校同行請教,僅用兩週時間就基本熟悉了各種業務,並重新建章立制,讓工作迅速走上正軌。

主管科研工作的調研員田振國提到他滿是心疼:“工作中他是一個‘拼命三郎’。沒有一個領導不希望下屬盡心盡力工作,但面對王勇的時候,我們總是既心疼又無奈。他給工作定的標準比我要求的還高,各項業務工作不用我催他,常常是他催我。什麼工作他都想到前面,幹到前面,而且超標準完成。他身上很好體現了主動幹、馬上幹、幹得好的實幹精神。”田振國說,王勇不僅愛崗敬業,還公道正派,自從負責這攤兒工作後,單位職工沒有一個人再因為論文、職稱評定等事情鬧過意見。

理論研究室的另外三位工作人員都是女同志,目前一人休病假,一人休產假,一人在孕期,大部分工作落在王勇一個人身上。處室工作人員呂薇說,這一年多,學到不少本事,王勇敬業認真負責的勁兒對她影響很大。“王主任工作很較真,但不是不近人情的人,事事處處都很照顧我們。能自己做的,他從不指揮我們,甚至包攬了打掃衛生、去單位以外的快遞點取文件的活兒。”

因為忙於工作,王勇經常不能按時回家,妻子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她與王勇約定:“以後不用打電話說你不回家,只打電話說你什麼時候回家就行,我好提前給你準備飯。”北京為他做手術的醫生“訓斥”他:“告訴你每隔半年來複查一次,可手術六年多了,你來複查過幾次?不要命了?”

“你這樣玩命工作圖啥?”面對這個問題,王勇這樣回答:“沒有想過個人圖啥,在平凡的崗位上,對得起組織信任、對得起這份工作,是我最大的心願。”

創新創優自我加壓創佳績

作為市委黨校理論研究室負責人,王勇擔負著全市黨校系統科研管理工作的繁重任務。每年全市一百多篇研究成果,從組織審核上報到評審結項統計,每年四期近30萬字的《趙都論壇》從組稿編校到出版交流,每個環節都要經過他這裡,而且不能出半點差錯。

“沒有創新,就沒有提升,更不能創優。”這是王勇常說的一句話。他堅持以打造“一流科研”為目標,以管理創新為引領,以理論研究和諮政研究為重點,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加強和改進黨校科研管理;他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步,認真學習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悉心研究領導關注和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從上級部署和現實生活中超前謀劃年度科研課題,及時發佈科研課題指南,指導全市黨校系統教研人員明確科研方向和重點;

他堅持以開展科研活動為抓手,每年謀劃和組織全市黨校系統教研人員圍繞學習貫徹中央精神和現實問題開展理論研討和調研活動,從課題規劃申報、調研活動到審核把關、成果結項,做到協調有力、管理規範、服務到位;他堅持學習業務、鑽研業務,認真學習和借鑑科研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創造性制定《中共邯鄲市委黨校科研資助費納入教研人員績效工資管理實施辦法》,被市委改革辦列為改革成果第一檔次。這一創新性措施使市委黨校科研管理工作實現制度化、規範化,更加有效地調動了教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湧現了一大批高質量、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市委黨校首次榮獲第十屆河北省黨校系統“科研工作進步獎”。

兢兢業業作風過硬排頭兵

王勇不僅把本職工作做到近乎完美,對分外的工作,他也盡全力去做。

2017年下半年,王勇被選派到市委組織部信訪窗口掛職鍛鍊,參與全市組織部門信訪接待和案件辦理工作。他明知自己缺乏信訪工作經驗、嗓音沙啞不宜著急上火,加班加點的工作可能會讓他的病情雪上加霜,但他沒有強調客觀理由,而是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服從服務大局,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愉快接受組織安排,並迅速投入工作當中。

從來沒有接觸過信訪工作的他熬了幾個通宵,迅速熟悉了信訪工作流程及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其實,業務可以在工作中慢慢熟悉,不一定非要熬夜奮戰。但王勇的想法是:“工作不等人,如果我在接訪時還不如上訪人對各種法律條文和規章制度瞭解得透徹,那給人家解釋起來,還能有說服力?再說,我是代表市委黨校去的,不能給黨校丟臉呀。”

“把群眾訴求當家事,把來訪群眾當家人。”第一天到信訪窗口工作,門口的這句話成為他的思想基礎和工作標準。

在信訪工作中,他熱情耐心,兢兢業業。特別是在全省組織系統開展的“信訪百日攻堅”活動中,他不推不拖,勇挑重擔,在幹中學,在學中幹,本著對組織和群眾負責的精神,主動承擔急難信訪案件的接訪和辦理任務。在掛職期間,他每天早上班晚下班,加班加點到深夜,經常汗流浹背,腰痠背疼,有時忙起來忘了吃藥,導致身體乏力、精神疲憊。即使如此,他仍然堅持在崗在位不請假、不休息、不懈怠、不推責。他主動辦案,勇於擔當,攻堅克難,處置有力,對信訪案件及時接收登記、交辦督辦、辦結上報,半年時間受理信訪案件139件,接訪600餘人次,辦結信訪案件136件,案件辦結率達98%,做到上級組織和信訪群眾“兩滿意”,有效化解了一批組織系統信訪積案,維護了社會穩定。他所承辦的信訪案件受到市委書記高宏志等領導批示表揚130餘次,為全市組織部門信訪和維穩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市委組織部專門致信市委黨校對他提出表揚。

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趙志峰說,王勇是一位敬業、正直的人,幹起工作來從來不講條件,什麼時候也是寧願自己吃虧也要先考慮別人,做人、做事都很到位,全校教職工對他的印象都非常好。提到他去信訪部門掛職的事情,趙志鋒說:“王勇回來後,信訪窗口有關領導不僅送來表揚信,還多次打電話想把他調過去繼續做信訪工作。由於工作表現和業績突出,年終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王勇是那種放到哪裡都能發光的人,他的敬業、自律和責任心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職工學習。”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就是王勇,一個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的共產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