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舞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瑙縱歌」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眾所周知,雲南有2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和民族特色,說起潑水節、火把節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卻沒有太多人瞭解。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景頗族的歷史

HISTORY OF JINGPO

景頗族是雲南獨有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德宏,少數散居怒江。景頗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直到1895年,美國傳教士約翰遜夫婦用拉丁字母在景頗語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套景頗文,這套文字在景頗族地區流傳使用。新中國成立後,在原景頗文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創制出了拼音文字的景頗文,此後兩套文字都在使用。

景頗族主要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不論是婚喪嫁娶還是春播、秋收、冬藏時都會舉行祭祀活動,而這些活動也漸漸演變為帶有景頗族濃郁特色的文化藝術。其中多以歌謠和舞蹈的形式展現居多,一年一度的“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場大眾的歌舞狂歡。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後舉辦,“目瑙縱歌節”一般要歡度4天,在“目瑙縱歌”節上能全面感受到景頗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觀念和文化藝術特點,2006年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目瑙縱歌”的起源

ORIGIN OF MUNAOZONGGE

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文化遺產知識講座”於6月9日上午在雲南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舉行,專家詳細地講解了“目瑙縱歌”的起源及傳承。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目瑙縱歌是景頗語“大家一起來唱歌跳舞”的意思。是為了祭祀景頗的太陽神“木代”舉行的祭祀活動。

相傳“目瑙”是隻有太陽神“木代”才會跳的舞蹈,當時天空出現9個太陽,晝夜不分的日曬讓地上的萬物慘受煎熬。在眾人的商議下推選了百鳥去請求太陽神除去多餘的太陽,百鳥身負重任來到太陽宮參與了“目瑙”,百鳥以動聽的歌喉和優美的舞蹈贏得太陽神的關注,請求也獲得認可。

百鳥返回大地時看見萬物恢復了生機,果樹上結滿了果實,一時開心便模仿太陽神的子女,在吃果子前和孔雀一起跳起了“目瑙”。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正巧景頗族的祖先路過,被百鳥齊舞的場面吸引,情不自禁模仿它們的舞蹈,回到族內後特地劃出一塊場地作為目瑙縱歌的舞場,並舉行了第一場目瑙縱歌盛會。從此目瑙縱歌便在景頗族流傳開來,舞蹈形式多樣化,舞步熱情灑脫,節奏歡快激昂,跳舞時少則上千人,多時上萬,因此又被稱為“萬人舞”。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當代“目瑙縱歌”

CONTEMPORARY MUNAOZONGGE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在雲南德宏芒市會舉辦大型的“目瑙縱歌”節,在為期4天的歡慶中你可以參與觀看這些節目。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巧手景頗女織錦比賽:參賽的選手都是景頗族裡的巧手,參賽者不限制年齡,只要能織出漂亮的錦都能報名參加,每年“目瑙縱歌”節時能在現場觀看到織錦比賽。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景頗族水酒暨八大名菜評選大賽:節日期間眾多參賽者會為到場的嘉賓和觀眾帶來景頗特色菜系和水酒,遊客大飽眼福的同時也能大飽口福。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景頗族刀舞大賽:長刀和挎包是景頗族漢子的標誌性佩物,是勇敢的象徵。長刀稱為“日恩途”,是“生命之刀”的意思。景頗族刀舞不僅展現了景頗漢子的豪放而且也能展示景頗刀的精美。

豎目瑙示棟、祭目代神:目瑙示棟是“目瑙縱歌”"的重要標誌,為了紀念景頗族先人設立的祭壇,示棟豎立在目瑙縱歌舞場中央,是祭祀時的重要場所。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民族團結篝火聯歡暨對歌會:對歌會是少男少女傳達情義的好時機,雙方會通過對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在歌詞中巧妙藏入自己的姓氏,再委婉地表達出來。

萬人之舞——目瑙縱歌:這是整個活動的高潮,不論是當地的景頗族人民還是外來的參加節日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跟著音樂縱情舞蹈。

以歌舞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如果你也想釋放一下自己的激情,感受一次萬人歌舞的震撼,那一定要來德宏參加一次“目瑙縱歌”節,通過“遊雲南”APP查看德宏州資訊,準備好參加下一次“目瑙縱歌”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