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這種教育方式萬萬使不得!別說我沒提醒你

俊一是班上一個聰明乖巧的男生,很討老師們喜歡。

課間上,看他悶悶不樂地坐在那裡,似乎有些不妥。

“俊一,是不是被爸爸媽媽教訓了啊?”

他有點不好意思地“嗯”了一下。

孩子犯錯時,這種教育方式萬萬使不得!別說我沒提醒你

據瞭解,俊一的父母平常待人友善,不會輕易發脾氣,難道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你這麼乖,他們為什麼要教訓你呀?”我笑著追問道。

“因為爸爸不高興!”他說得理直氣壯,而且委屈。

啊?俊一爸爸肯定有他的道理,不會無端地拿孩子出氣,可俊一也不是愛說謊的孩子,在他心裡,確實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認為捱揍只是因為爸爸心情不好。

等到有機會時,我跟俊一爸爸提起了這件事。俊一爸爸聽到孩子的說法也很震驚。據他回憶,當天俊一確實做了些錯事,被打了屁股。他以為孩子得到了教訓就不會再犯,也就沒有再說什麼。誰知道孩子會這麼理解,而根本不知道被打的原因,知錯能改更是無從說起。

孩子犯錯時,這種教育方式萬萬使不得!別說我沒提醒你

“其實,孩子也說得對,我們教育他時,常會混雜著情緒。”俊一爸爸開始反思,“比如孩子做作業拖拉,我們平常只會提醒一下。但如果某天碰上我們心情不好,他可能會被罵,甚至捱打兩下。我們‘發洩’過了就完了,但他前後一對比,肯定不會認為捱打是因為自己做作業拖拉,而是因為我們不高興,他成了出氣筒。我們事後也往往沒有跟他把道理講清楚,更沒有去安撫他,鼓勵他做得更好。這樣除了傷害了孩子的心,使我們之間產生隔閡外,並沒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另外,我們平常也沒有跟他立下規矩,哪些事情可以原諒,哪些底線不能逾越,如果過了底線就必須接受懲罰,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後果必須由自己承擔。這樣才利於孩子建立是非標準和責任心。他只看到我們怒氣衝衝地把他臭扁一頓……”

俊一爸爸一席話,雖然是在自省,但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孩子犯錯時,這種教育方式萬萬使不得!別說我沒提醒你

教訓孩子有時難以避免,但並非如大人所想,教訓本身能使孩子明白道理,並且“改過自新”。道理還是要靠講,才能讓孩子明白,而且要在教訓孩子之前講,最好在孩子犯錯之前講。這樣,當孩子犯錯時,才能實施必要的懲罰。懲罰時儘量不要做得像是發洩情緒,讓孩子誤解。

孩子犯錯,多是無心、貪玩,並不代表他本性有多麼惡劣。父母也是愛孩子的,當孩子能認識到錯誤時,也就達到教育目的了,應該及時給予安撫,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所謂曉之以理,震之以威,動之以情。當孩子下次做得好時,更應當面表揚,切勿只是偷偷在心中首肯。為什麼批評時是一目瞭然的動作片,讚揚時卻成了猜不透的默劇?

或許,只要我們記住“因為爸爸不高興”這句話,教育孩子時就能多點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