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談養生

人生能有幾個秋?

邁入80、90大關,是現代社會上人們所謂的“80、90後”了,我才真正體驗到了人的壽命真的很短。人老了,心態比碰到的事要緊要得多:年紀大了,要珍惜並熱愛生活,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心境不可以亂,不可以偷懶和厭倦生活。處逆境時,我學習領會清代同光兩朝帝師翁同龢的一副聯語所說的“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以參照。要懂得修養、保養和營養,頭頂一片天

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談養生

戒之在得

《論語》有一段話說得很實在:“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其實,不僅老年人,就是年青人,不論青老,都不該非分追求不該有的物慾和虛名。生活的心態要好,平時的心情要好,少花些時間和精力去埋怨和怨恨。無欲則剛,可以於心無愧,就會少些煩惱,少些鬱鬱寡歡,生活就會多些幸福感,活得自在。佛門提倡“得大自在”,這種“自在”感受,此“得”非彼“得”,實在是很有人生哲理的。

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談養生

胸無城府心常泰

腹有詩書氣自華

喜愛讀書是我人生的一大樂趣與享受,不僅醫藥專業書,更花很多時間旁及文史等它書。往年住房小,沒幾平米,無處放書,堆在地上,妻子和孩子埋怨家裡書太多,滿地的書,埋怨“腳都插不下去了”,但讀書卻能使我洞明處事道理。少些心計,多些朋友,少些是非,多交知己。我讀李白思念與送別孟浩然及汪倫等的詩句,察覺到賓朋友好對修身養性有多麼的重要。

所以,“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在心中”,是我非常欣賞的警言和韻句,它對我的喜好每每有“遲到的回報”的作用。

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談養生

音樂聽歌之悅

日常家居,忙碌之餘,我每天都會聽歌或喜好的曲子。哪怕是小時候唱過的黃自、李叔同的歌曲,也非常喜歡。現代流行歌曲和音樂,我也時常樂此不疲,平凡而從容,自感有心情不老,忙而不亂的樂趣,領悟歌詞意境,常可起到“淡定”的作用。音樂使我在繁雜的工作之後,精神得到很好的休整,起到了神清氣爽,理清思緒的作用。

我雖五音不全,不擅長歌唱,但聽得外孫從美國回來探親,居然在沖澡的同時大聲歌唱,感到這是熱愛生活之歌,新奇而欣快。

傳統中醫學提倡養心和養性,我深深體會歌聲和樂曲確能使我“放下”、“放心”和“放手”;達到自得其樂,閒中作樂的功效,身心得到完完全全的鬆弛。

午後小憩之樂

我平生生活習慣皆於夜間十二時前後就寢,一輩子如此,自知不符合衛生習慣,但因喜於夜間看書讀報,常不覺已是午夜時分,久而久之,成了習性;現在網絡中有關專業及信息尤多,可謂大行其道,一發為我的查閱更不可收拾了。

所以我中午需要有小憩或小睡片刻,哪怕一刻鐘也行,給自己“充電”。當然,近年國外名牌雜誌也討論午睡的好處問題,一些流行病學研究證明午休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認為這是中國人的好傳統。當然也有持相反意見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辨證地對待。

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談養生

小節蔥蒜茶

平衡膳食是很重要的。我一向食慾較好,所以身體偏胖,知道節食,但理論聯繫實際有距離,毅力不夠。並非無知,而是知而未實行,實在值得警惕。飲食心理學是一門十分實際的學問,我十分喜愛小時在老家養成的飲食喜惡習性,母愛關照的無形教誨,永生難忘。

我特別愛吃洋蔥,也愛吃蒜,越洋到美國子女家,吃餃子照樣剝大蒜。我到韓國和朝鮮開會時,見到餐前常有生洋蔥,我就很有好感。據我所知,紅色生洋蔥含槲皮素較多,對預防血管老化應當有其益處。

我愛飲茶每日進1-3大茶杯綠茶或烏龍茶,普洱也可以,不挑剔,三者各有特點,我都愛喝,起到醒神、清腸、解悶等作用,通常早起就是一大杯。我很欣賞廣東人飲茶的習慣,很好。

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談養生

動而不勞

現在雖然偶爾去游泳館,但年歲大了,時間也不方便了。游泳是全身運動,我家孩子們從小也都能橫渡昆明湖,是健身的好措施。

走步是老年人最適宜的體力活動,有時間就堅持,可以驅走疲乏。

按理每週3-4次,每次30-40分鐘最合適,是一種不花費的簡樸的運動,走步而微汗出,動而不勞,滿蠻合適的。家中備有走步機,但平日事多,回家累了,所以便不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