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1

悲鴻馬造型的主要特色,馬體的任何部位皆按照素描的思路去刻畫,形成了強烈的立體效果,這一點我們無論是從唐宋還是明清畫家的馬作中是尋找不到的

一、馬的畫法: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尾巴: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腿: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馬的動態圖: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1.傳統馬畫的代表作品

唐代已是馬畫非常成熟的時期,高手很多,如曹霸、韓幹、張萱等。這是中國馬畫正式形成的第一高峰。清代任伯年的出現,改寫了中國馬畫謹慎細膩的風格特點,其作品或細絲靈魂,或粗筆奔放,墨色濃淡相兼,乾溼並用,虛筆若雲捲雲舒,舒暢婉轉,實筆似逆水行舟,力從中來,造型千變萬化,徐悲鴻先生非常青睞他。↓↓↓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2.悲鴻馬的特點

悲鴻馬注重解剖:徐悲鴻早期畫馬有過大量速寫素描寫生稿,對馬的結構瞭如指掌,通過研究馬的解剖學,熟知馬的骨骼,所以,悲鴻馬不管哪個角度、哪種動態都生動自然。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馬的頸部是由七塊骨骼組成的,與頭連接的第一塊骨骼稱為環椎,其與頭連接的面呈平面狀,可使頭左右運動,頸椎骨可以上下運動,由此構成了頭部的迴環運動。從下面的寫生圖中可以感受到悲鴻先生是如何通過解剖關係與實踐來把握馬體頸部運動規律的。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焦點透視的引入,徹底改變了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從而使馬畫更加科學,馬體更加具有立體感,畫面更具現實意識,也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悲鴻馬注重立體效果

用中國畫的造型語言,來表達素描關係,是悲鴻馬造型的主要特色,馬體的任何部位皆按照素描的思路去刻畫,形成了強烈的立體效果,這一點我們無論是從唐宋還是明清畫家的馬作中是尋找不到的。↓↓↓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下圖為唐人《百馬圖》局部及清人《驕嘶圖》,給人的感覺就是平面效果,與悲鴻馬形成反差。↓↓↓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1)自然馬體

依體態特徵,馬可以分為輕型馬、重型馬、小型馬三大類型,悲鴻馬顯然是在輕型馬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的。↓↓↓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2)悲鴻馬與自然馬頸部對比分析

高長型是徐悲鴻馬的變型特點。

注意觀察悲鴻馬的頸部高度。重型馬的頸厚而短。輕型馬的頸長而薄,悲鴻馬顯然更加拉高了長度。從示範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頭與背的相互位置,從中可以看到頸部的提升程度。↓↓↓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悲鴻馬的頸部在正側角度進是基本上不變型的。這個角度如同背面正面一樣,拉長了頸部反覺不舒服,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所以說拉長與否,是以美為目的的。如左下圖頸部拉長感覺不舒服。↓↓↓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悲鴻馬的變型也是有一個演變過程的,從其早期的一些馬畫作品中,可以看到馬的形體並沒有離形走得過遠,基本上屬於寫實狀態。如著名的群馬作品《九方皋》。畫面上的馬匹一望而知屬於自然狀態下的形體。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高長型”的樣式。↓↓↓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悲鴻馬誇張地拉長了腿部的長度。↓↓↓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四肢較正常馬要長,這是悲鴻馬的變形之一。↓↓↓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4.悲鴻馬眼鼻特點分析

眼鼻的結構也很複雜,悲鴻馬分別將它們概括為一個圈和點。窄腦門、大鼻孔、大眼睛的馬品種優良,從作品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三點悲鴻馬都具備。鼻孔大的馬肺活量也大,這種馬善於奔馳。↓↓↓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5.悲鴻馬尾部特點要領

輕型馬尾毛較少。

(1)重型馬尾毛濃密。(2)悲鴻馬汲取了重型馬尾的特點,同時增強了它靈動並加以誇張,使之處於一種“動”的狀態。即使是靜態馬,其尾也是擺動的,從而增強了馬的形態美。(3)重型馬尾根緊貼臀部。(4)輕型馬尾則距離臀部有相當的距離。↓↓↓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6、悲鴻馬尾部畫法步驟圖

(1)悲鴻馬尾運筆猶如蘭花,落筆先重後輕,漸出幹筆。(2)如書法運筆,流暢而飄逸。(3)用筆要有交錯變化。(4)要注意動感的虛實變化。(5)角度的尾部透視變化大,在筆墨塑造中要考慮到這些特點,先濃後淡,先實後虛,先重後輕,是要遵循的原則。↓↓↓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與鬃相比尾部動勢、變化、活動範圍、透視關係等更大,因此,加強尾部的練習很重要,悲鴻馬的尾部造型舒暢,概括性強,動勢大,樣式多,是畫馬的典範。行筆從左向右是通常的畫法,從右向左則較難掌握。↓↓↓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7、鬃毛畫法練習

圖左為複製原圖,圖右為分析圖,圖右虛線部分是淡墨層,要先畫深墨層,次畫淡墨層。↓↓↓ 鬃毛畫法練習要點

(1)行筆要速疾;(2)(3)實入虛出;(4)水分要少;(5)中鋒為主,間有側鋒;(6)筆與筆之間要相互交錯,才有厚度;(7)稍幹後即補以淡筆,使鬃毛更加豐滿。↓↓↓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8、悲鴻馬的臨摹方法與畫馬程序

(1).雙鉤法:理解悲鴻馬(2).填墨法:熟悉筆墨(3).對臨法:強化認識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1).雙鉤法

雙鉤法是我們認識悲鴻馬的第一步,通過雙鉤我們從理性上認識了悲鴻馬的造型,更深一步認識了它的具體形態,四肢的長度,鬃尾的結構以及筆法的基本特徵。實線為主要輪廓結構,虛線為輔助線,這樣一種學習形式,實際上與書法中的雙鉤法一樣,是初學畫馬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優點就是能與原作極為相似,不足就是不能體會自由揮毫之痛快,但這也是學習過程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只有經過了這個階段,才能將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熟練掌握。所以一定要踏踏實實認真走過這個階段,切不可好高騖遠,否則只會欲速則不達。(虛線處為淡墨)↓↓↓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2).填墨法

為什麼叫填墨,就是在限制的範圍內將墨充滿,這是一種被動學習的方法,其結果看似形似,其實神氣全元。儘管如此,也是初學者必須的“學步”階段,只有亦步亦趨地遵循大師的腳印,才能用心智去體味其中的微妙之處。

這個過程主要掌握:(1)注意墨線的輪廓,體會悲鴻馬線條,在不同位置線形的不同變化。(2)學習用墨的技巧,體會墨與水,水與行筆速度之間的關係。(3)鼻樑處施以白色是悲鴻馬畫常常使用的,既提升了鼻樑的位置,又豐富了畫的層次。↓↓↓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3).對臨法

單勾稿注意外輪廓與大結構一定要準確,尤其結構與結構之間的關鍵部位一定要掌握好距離,否則失形。主線以立其造型結構,確定主要關係。輔線(渲染)加以增強效果強調結構的陰陽體積,二者都不可忽視。↓↓↓ 無論是傳統的工筆勾勒畫馬,還是徐悲鴻先生的寫意馬,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中鋒用筆

國畫大師徐悲鴻《馬》你也可以畫(盤古文化藝術裝飾畫 油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