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的情景喜劇,好看的國產爲什麼都沒有了

國產情景喜劇25年,期待有超越之作

25年的情景喜劇,好看的國產為什麼都沒有了

在1993年時,我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確立了這個劇種的發展範式。如果說起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是絕對繞不開的,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電視上第一部情景喜劇,還因為它的劇本創作、人物設定、角色演繹,甚至是場景佈置都極具特點且符合時代背景,特別是以梁左為總文學師劇本團隊呈現了讓人拍案叫絕的段子,兩部整整120集,沒有一集是不爆笑的,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爆笑的背後總是能給人正能量的傳遞。

25年的情景喜劇,好看的國產為什麼都沒有了

2005年,橫空出世的《家有兒女》開創了中國情景喜劇的新時代。憑藉小家庭大教育的題材突破、具有生活真實性的人物形象、日常領悟代替道德煽情等突出優點,《家有兒女》在情景喜劇的發展歷史上,留下深深一筆。

25年的情景喜劇,好看的國產為什麼都沒有了

2006年,互聯網大潮下產生的《武林外傳》,其影響延續至今。說起中國情景喜劇中的大牌,除了英達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武林外傳》的導演尚敬了,在正式執導《武林外傳之前》,他就已經憑藉《炊事班的故事》收穫了不少的人氣,而古裝題材的《武林外傳》不單單打開了新的局面,更是在當年度的收視率排行中拔得頭籌。

近日《家有兒女初長成》開播,如果不是看到“家有兒女”四個字,早就淡忘了中國還有情景喜劇這檔子事兒。回顧歷史,如果從1993年《我愛我家》首播算起,到今年中國的情景喜劇正好走過了25個年頭。由盛轉衰的歷程中,我們也許能窺出一些緣由。娛樂大眾是情景喜劇的精神宗旨,通過接地氣、近人情和低姿態的方式來詮釋生活,情景喜劇往往能消解崇高、迴歸世俗,讓觀眾拋卻現實煩惱和壓力,得到身心愉悅和緩釋。把相當嚴肅的家庭重組與成長教育,與輕鬆詼諧、幽默嬉鬧的小品式故事相結合,是《家有兒女》在該題材的創舉,從而一舉奠定其經典地位。

雖然《愛情公寓》等作品反響也不錯,但是從文化功能角度來看,它們已經把情景喜劇引領流行的功能變成了跟隨流行,大部分的包袱都是網絡流行語的集合體,《我愛我家》等作品營造的先鋒意義消失殆盡。

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視劇產業在名著改編劇之外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試驗,與美國情景喜劇幾乎同時起步的《我愛我家》在當時雖說好壞參半,但也確立了這個劇種的發展範式。2005年中國網民數量突破一個億,網絡文化開始驚濤拍岸,網上近十年積累下來的各類對傳統、常識進行解構的內容,成了喜劇創作的一大素材來源,最終發酵出了風靡一時的《家有兒女》和《武林外傳》。但二十餘年的發展,中國沒有像美國一樣形成針對情景喜劇的專業化頻道,更沒有國家級電視劇獎項像艾美獎一樣單列情景喜劇的獎項,甚至也沒有喜劇類獎項。情景喜劇在排播中,幾乎沒有進入黃金檔播放的劇集,導致市場預期持續走低。特別是近些年來,網絡資本的湧入,IP模式大行其道,拍攝週期長、資本回報差的情景喜劇更不會成為熱門。

行業人才不濟,編導與演員能力欠缺。有個現象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好像近幾年的電視市場,再也沒有一部廣為流傳的情景喜劇出現在我們的視野。有的,只是時不時蹦出的一些看起來遙遙無期,讓人瑟瑟發抖的續拍之作。但著眼如今的國內電視市場,不僅編劇待遇無法和明星比肩,各種不公平的對待也客觀條件上導致了編劇人才的流失。

除了編劇人才的流失,演員的選擇上也少之又少。

到現在,除了曾經那些創作者還在維持著一絲餘熱,大部分行業人士已經漸漸忘記了這一小眾劇種的存在。可就算堅守在情景喜劇市場的老人們,也是一來搞不懂當下年輕人的笑點,二來在逐漸逼仄的創作環境中求著生存,投入沒有回報,呼喊沒有回應。

最後,只能希望在這一代年輕人保持著對當年情懷的念念不忘中,能得到如今市場有心人士的一絲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