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的情景喜剧,好看的国产为什么都没有了

国产情景喜剧25年,期待有超越之作

25年的情景喜剧,好看的国产为什么都没有了

在1993年时,我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确立了这个剧种的发展范式。如果说起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绝对绕不开的,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电视上第一部情景喜剧,还因为它的剧本创作、人物设定、角色演绎,甚至是场景布置都极具特点且符合时代背景,特别是以梁左为总文学师剧本团队呈现了让人拍案叫绝的段子,两部整整120集,没有一集是不爆笑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爆笑的背后总是能给人正能量的传递。

25年的情景喜剧,好看的国产为什么都没有了

2005年,横空出世的《家有儿女》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新时代。凭借小家庭大教育的题材突破、具有生活真实性的人物形象、日常领悟代替道德煽情等突出优点,《家有儿女》在情景喜剧的发展历史上,留下深深一笔。

25年的情景喜剧,好看的国产为什么都没有了

2006年,互联网大潮下产生的《武林外传》,其影响延续至今。说起中国情景喜剧中的大牌,除了英达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了,在正式执导《武林外传之前》,他就已经凭借《炊事班的故事》收获了不少的人气,而古装题材的《武林外传》不单单打开了新的局面,更是在当年度的收视率排行中拔得头筹。

近日《家有儿女初长成》开播,如果不是看到“家有儿女”四个字,早就淡忘了中国还有情景喜剧这档子事儿。回顾历史,如果从1993年《我爱我家》首播算起,到今年中国的情景喜剧正好走过了25个年头。由盛转衰的历程中,我们也许能窥出一些缘由。娱乐大众是情景喜剧的精神宗旨,通过接地气、近人情和低姿态的方式来诠释生活,情景喜剧往往能消解崇高、回归世俗,让观众抛却现实烦恼和压力,得到身心愉悦和缓释。把相当严肃的家庭重组与成长教育,与轻松诙谐、幽默嬉闹的小品式故事相结合,是《家有儿女》在该题材的创举,从而一举奠定其经典地位。

虽然《爱情公寓》等作品反响也不错,但是从文化功能角度来看,它们已经把情景喜剧引领流行的功能变成了跟随流行,大部分的包袱都是网络流行语的集合体,《我爱我家》等作品营造的先锋意义消失殆尽。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剧产业在名著改编剧之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与美国情景喜剧几乎同时起步的《我爱我家》在当时虽说好坏参半,但也确立了这个剧种的发展范式。2005年中国网民数量突破一个亿,网络文化开始惊涛拍岸,网上近十年积累下来的各类对传统、常识进行解构的内容,成了喜剧创作的一大素材来源,最终发酵出了风靡一时的《家有儿女》和《武林外传》。但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形成针对情景喜剧的专业化频道,更没有国家级电视剧奖项像艾美奖一样单列情景喜剧的奖项,甚至也没有喜剧类奖项。情景喜剧在排播中,几乎没有进入黄金档播放的剧集,导致市场预期持续走低。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资本的涌入,IP模式大行其道,拍摄周期长、资本回报差的情景喜剧更不会成为热门。

行业人才不济,编导与演员能力欠缺。有个现象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好像近几年的电视市场,再也没有一部广为流传的情景喜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有的,只是时不时蹦出的一些看起来遥遥无期,让人瑟瑟发抖的续拍之作。但着眼如今的国内电视市场,不仅编剧待遇无法和明星比肩,各种不公平的对待也客观条件上导致了编剧人才的流失。

除了编剧人才的流失,演员的选择上也少之又少。

到现在,除了曾经那些创作者还在维持着一丝余热,大部分行业人士已经渐渐忘记了这一小众剧种的存在。可就算坚守在情景喜剧市场的老人们,也是一来搞不懂当下年轻人的笑点,二来在逐渐逼仄的创作环境中求着生存,投入没有回报,呼喊没有回应。

最后,只能希望在这一代年轻人保持着对当年情怀的念念不忘中,能得到如今市场有心人士的一丝回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