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盛世的兩大英傑之大漢丞相北平侯張蒼

文景之治,眾所周知,是我華夏曆史自大統一時代以來的第一個盛世,素有“文景醲化,百王莫先”的美譽。

正如《資治通鑑》中給予的評價:

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

然,多少年以來,在很多人的眼中,和這盛世有關的,或許就只有漢文帝和漢景帝這兩位最高領袖,彷彿,這盛世便全都是由他們所創,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盛世背後的那些更多的不為人所知的並同樣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們呢?

那些人們,或許,已經不為現今大部分人所知了,可,於那個時代而言,於史家而言,卻是無與倫比的。所以,無論是太史公的《史記》,還是班固的《漢書》,也都記錄了文景時期的兩位最為重要的丞相,並都以他們作為大漢丞相的表率,以此來名顯後世:

張蒼文學律歷,為漢名相,而絀賈生、公孫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秦之顓頊歷,何哉?申屠嘉可謂剛毅守節矣,然無術學,殆與蕭、曹、陳平異矣。

自申屠嘉死之後,皆以列侯繼嗣,娖娖廉謹,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於當世者。

以上兩段皆取自《史記·張丞相列傳》,因為《漢書·張蒼傳》中的記錄基本上與之相同,便不再贅述。

這兩位在文景時期最為重要的兩位丞相,張蒼與申屠嘉。雖然從評語中,太史公先揚後抑,先是讚揚此二人,後又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可,再看後面的那一段話,自從申屠嘉死去之後,其繼任者便皆都是以列侯繼承丞相一職,而這些人不過是丞相的替補罷了,沒有什麼特別著稱的。如此,就單單這麼一句話,便可看出離那個時代並不遠的太史公是有何等的哀嘆,可惜後世一代不如一代啊。如此,再反觀太史公偏偏要拿出這二人來記錄,便可看出太史公對此二人的喜歡。

文景之治所在的文景時期,總計三十九年。其中,漢文帝在任二十三年,漢景帝在任十六年,而如果再去除過漢文帝初期那幾年的平亂事宜及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造成的後期破壞的那幾年,如此真要詳細算下來,恐怕真正的文景之治,不過才二十餘年,然,或許不會有人想到,張蒼與申屠嘉這兩位丞相所總領朝政的時間,便有足足二十一年之久。

二十一年啊,一個偉大的盛世無疑就是誕生在這二十一年裡。

如此,他們還真的該不為人所知嗎?

而這二人之中,無疑,首重者,當屬張蒼。

開創盛世的兩大英傑之大漢丞相北平侯張蒼

只是可惜,張蒼,提起張蒼二字,也許,現今大多數普通人是不會有任何印象的。

為何?因為在我們現代的所有關於漢朝時期的影視劇中,甚至包括漢文帝時期的影視劇中,幾乎都沒有出現過這位人物。所以,直到現在,筆者連他的一張劇照都找不到。事實上關於那個時代的影視劇雖然相對較少,可也是有那麼好幾部的,但,終歸,也還是沒有一個編劇肯把他寫入進去,為什麼?

是張蒼很庸俗嗎?還是張蒼很一般?或者說是張蒼是個那個時代的小人物?

張蒼,究竟是誰?

張蒼,大漢開國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文人宰相,從漢文帝前元三年接任丞相一職開始,一直到漢文帝后元元年引退,擔任丞相一職總計長達十四年,是西漢歷史上在任丞相一職最久的一人。

如此,作為漢文帝時期百官之首最久的一位丞相,你能說他是小人物嗎?

很多人或許又會說,即使是丞相,不是也要看皇帝臉色嗎?有什麼重要的?

大漢官制,以丞相總領朝政,輔之為太尉與御史大夫。太尉執掌兵權,御史大夫執掌百官監察,然也須聽丞相之命,其餘百官更是須以丞相之令為尊。凡大漢任命丞相時,須皇帝親臨,且在京六百石以上官員必須到會;凡每次朝會,丞相奏事結束,更須由皇帝親自送出門外,如此,方能顯丞相之威,如此,你還能說這丞相不重要嗎?

或許,後來的丞相確實有過因為主上太強勢,而不太重要,可,至少在漢文帝時期,丞相的權威還是肯定的。何況,即使是在漢武帝時期,也需要另外設立內朝才能與丞相所代表的外朝對抗。總而言之,丞相於一國,尤其對於那時的大漢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如此,更不要說是這位權傾朝野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張蒼了。

只是可惜,在如今,一代名相張蒼,終究,還是消失在歷史中了。但是,終歸,當我們重新走入那個盛世的時候,無可置疑的,我們都要面對他,面對這個幾乎一手撐起了一個帝國盛世的偉大人物。

所以,下面,我們就正式進入張蒼的故事,讓我們伴隨太史公的筆記,一步一步,揭開那有關這位大漢丞相張蒼傳奇一生的精彩畫卷。

張丞相蒼者,陽武人也。好書律歷。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有罪,亡歸。《史記·張丞相列傳》

張蒼,陽武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原陽縣人。出生於公元前256年,而或許很多人不會想到,張蒼在事實上只比秦始皇小三歲,且與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是同一年出生。

只不過,每一個人的人生,註定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軌跡。如張蒼,少年時期曾拜入荀子門下,與大秦丞相李斯和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皆為同門,或許,也是在他們的影響下,張蒼開始就酷喜讀書,而後更是以法律方面作為了自己的學習方向,如此,很自然的,驚才豔豔的張蒼也就被秦庭招納為了御史,真可謂少年得意。而在當了御史之後的張蒼,則是主管秦宮中的各種文書檔案,無疑,對於一個酷愛讀書之人,這恐怕就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官職,是啊,張蒼幾乎可以在這裡讀到他一輩子都讀不完的書,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在秦庭擔任御史的這幾年裡,也許正是張蒼這一生中最為滿足和幸福的時期吧。

然,好景不長,我們已經不知道當年的張蒼是犯了什麼錯誤了,便因罪逃之,離開了秦。

及沛公略地過陽武,蒼以客從攻南陽。蒼當斬,解衣伏質,身長大,肥白如瓠,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遂西入武關,至咸陽。《史記·張丞相列傳》

等到沛公劉邦帶兵經過張蒼的家鄉之時,張蒼遂開始真正追隨劉邦,不過,也真不知道張蒼怎麼就那麼背,明明是有從龍之功,卻莫名其妙犯了一個該死的罪,這不,便就差點被殺了。而要不是在殺張蒼的時候,被王陵給攔下,可真就是沒命了,所以說,人生真是無常啊。但是,古人又有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正是因此這次經歷,讓張蒼真正與沛公劉邦見面,所以,也才讓他真正為劉邦所接納,遂開始了他在漢庭傳奇的以後。

沛公立為漢王,入漢中,還定三秦。陳餘擊走常山王張耳,耳歸漢。漢以蒼為常山守。從韓信擊趙,蒼得陳餘。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備邊冠。已而徙為趙相,相趙王耳。耳卒,相其子敖。復徙相代。燕王臧荼反,蒼以代相從攻荼有功,封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戶。《史記·張丞相列傳》

那一年,沛公成為了漢王,去了漢中。那一年,沛公又帶著兵回來了,平定了三秦,並接連擊敗各地諸侯。而張蒼,先是被劉邦任為了常山郡太守,而後,在大將軍韓信擊敗陳餘,平定趙地後,又以張蒼為代相,接著,又任命為趙相,負責輔佐趙王張耳以對抗項羽,等到張耳死後,張蒼又作為趙相輔佐張耳之子張敖。幾年後,張蒼又被任為代相,而後等到燕王謀反,張蒼則又以代相協助劉邦攻擊燕王有功,遂被封賜為大漢北平侯。

這段時日於張蒼來說,史書中只是單純的記錄了他不斷的升遷和任職,可,透過這表面的記錄,我們便能看到這麼一副場景,一個曾經的秦國官吏,卻在以反秦而起家的沛公麾下風生水起,由此,也能看出張蒼的能力確實已經逐漸為劉邦所認可。

遷為計相,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是時,蕭何為相國,而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御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黥布反,漢立皇子長為淮南王,而蒼相之。十四年,遷為御史大夫。《史記·張丞相列傳》

終於,張蒼被招入了中央,為計相,一個月後,便又升任為了主計。這裡的計相應該就是類似於後代宋時期的三司使,僅此於丞相之下,負責總管四方貢賦和國家財政,其實說白了,就是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長,而不到一個月便成為了這方面的最高主官,由此也可看出張蒼的能力之強。

很快,張蒼又為丞相蕭何所看重,特准其居住在丞相府中辦公,並全權總管天下各郡國的財政,一時之間,可謂風光無限。等到九江王英布謀反,漢庭遂以張蒼為淮南國相,以鎮撫南方。如此,從地方到中央,再從中央到地方,十六年後,當張蒼再一次回到帝都時,漢庭為其準備的,便是大漢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主掌天下百官監察。

蒼來絳侯等尊立孝文皇帝,四年,代灌嬰為丞相。《史記·張丞相列傳》

就這樣,原本無憑無勢的張蒼,在漢文帝四年,正式代替灌嬰,成為了這大漢帝國的丞相,由此,遂拉開了其漫長的丞相任上。雖然,在張蒼的本傳中,史書中並未給我們註明了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在另外一處記載中,卻可使我們看到張蒼為丞相後的不容易:

四年冬十二月,丞相灌嬰薨。

五年春二月,地震。夏四月,除盜鑄錢令。更造四銖錢。

六年十一月,淮南王長謀反,廢遷蜀嚴重,死雍。

七年夏四月,赦天下.

九年春,大旱.

十一年夏六月匈奴寇狄道。

十二年冬十二月,河決東郡。

以上記錄,皆出自《漢書·文帝紀》中,這裡就只出示了張蒼就任丞相後九年裡所要面對的事情。

第一年就任丞相。第二年便發生了大地震,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恐怕又是無數的百姓遭難;緊接而來的又是大災之後席捲全國的貨幣虛假危機,而更造四銖錢這一項穩定國民生計的重要舉措,自然也只可能是曾經專門主管天下財政的丞相張蒼提出的了。第三年,張蒼曾經鎮撫過的淮南國造反,可謂是火上澆油。第四年和第五年應該是不錯的兩年,但第四年皇帝的一句大赦天下,自然也是需要丞相府全員為之仔細安排的。第六年,一場旱災,席捲全國,如此,賑災及安排後續事宜,註定年邁的張蒼需要更加努力了。第七年無記,算是消停了一年。然第八年,匈奴大舉南侵,這裡更詳細的筆者就不贅述了,丞相併未出戰,但與之相對的一系列後勤保障等則肯定都要丞相府為之努力。接著第九年,旱災之後又是水災,無疑,丞相府中註定又是一場忙碌。

而張蒼一共可是領政十四年,如此,又有多少安穩日子可言呢?我們今人的一句文景之治,在那時而言,卻是無數人的努力,而這其中,尤其是在文帝時期,無疑最為辛苦的,便是作為百官之首的丞相張蒼了。皇帝只管大體的方針,可是所有方針的執行及管控,都需要丞相進行安排,更不要說這幾年裡幾乎年年爆發的險情。

對於張蒼而言,應對平時發生的險情其實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要劃定治理國家的基本律歷,所以,才有了史家的這句記載:

漢興,北平侯張蒼首律歷事。《漢書·律曆志》

而對於大漢刑法方面,作為丞相的張蒼無疑更是要嚴密把關,生怕出錯,所以史家也記錄了這麼一段:

丞相張倉、御史大夫馮敬奏言:“肉刑所以禁奸,所由來者久矣。陛下下明詔,憐萬民之一有過被刑者終身不息,及罪人慾改行為善而道亡繇至,於盛德,臣等所不及也。臣謹議請定律曰:諸當完者,完為城旦舂;當黥者,髡鉗為城旦舂;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止者,笞五百;當斬右止,及殺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賕枉法,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罪人獄已決,完為城旦舂,滿三歲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歲,為隸臣妾。隸臣妾一歲,免為庶人。隸臣妾滿二歲,為司寇。司寇一歲,及作如司寇二歲,皆免為庶人。其亡逃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前令之刑城旦舂歲而非禁錮者,完為城旦舂歲數以免。臣昧死請。”制曰:“可。”是後,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人。斬右止者又當死。斬左止者笞五百,當劓者笞三百,率多死。《漢書·刑法志》

以上,就是張蒼首先提出輕刑法,以體諒百姓的故事。

如此,在匯聚了這麼多的經歷之後,才有了後世對於那個時代的最終認可:

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漢書·文帝紀》

儘管,那些記錄都放在了漢文帝的身上,可是,通過上述的內容,我們可以清晰的知道,這背後的貢獻之人,到底是誰?

當然,縱然張蒼有如此多的貢獻,可也不能改變其人的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正如其任用的一個奸佞之徒,恰恰也成了其引退的一個原因:

蒼任人為中候,大為奸利,上以讓蒼,蒼遂病免。蒼為丞相十五歲而免。《史記·張丞相列傳》

當然,雖然這是直接原因,但其更深層次原因也是因為上次博士公孫臣的奏議,推翻了張蒼所設立的漢朝水德之說,因此才讓張蒼產生了引退的想法,再加上這次事件的爆發,終於,即使漢文帝再三挽留,這位已經年邁九十多的老人,終於還是放下了,以病引退。

孝景前五年,蒼卒,諡為文侯。《史記·張丞相列傳》

十年之後,漢景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52年,足足活了一百零四歲的張蒼,終於還是走完了他那漫長的一生。也不知道他在臨死之前,可曾也驚訝過自己的這一生,早年曾求學於齊國繁盛的稷下書院,拜入一代大儒荀子門下,接著,他親眼見證了一個偉大的帝國的興起,衰亡及至覆滅,而後,他又幫助另外一位偉大的君主建立了一個更加偉大的帝國,然後,他又繼任這個帝國的百官之首,在他的手上,這個一度窮苦的國家則再一次重新煥發生機,並真正建立了屬於華夏的盛世,也不知道,他是否為此而驕傲過?

總之,就這樣,他走了,漢庭最終為其諡號,文侯。恰好,這也與他所輔佐的這位君主建立的這個盛世同名一般,漢文帝、文景之治,一個偶然中的必然,或許,也是漢庭為他做出的最後表彰吧。

但,張蒼的故事卻並沒有結束,我們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張蒼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還是一位數學家。他所親自校正《九章算術》,總共收集246個數學問題,而這些算法更是要比歐洲同類算法早1500多年,無疑,其對於世界數學的發展也是做出突出貢獻的。

所以,最後,筆者還是想用太史公的那句記載,來紀念這位曾經的偉大人物,張蒼:

蒼本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