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常說「狗肉不上桌」,是因爲狗肉太難吃嗎?其實另有深意

俗話說“狗肉不上桌”,自古以來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為什麼狗肉就登不上大雅之堂呢?

俗語常說“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太難吃嗎?其實另有深意

《史記》記載,勾踐曾下令,“生男子獎二酒一犬,生女子獎二酒一豬“,這樣也足以看出狗當時的地位了,關於狗肉不上席的說法,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的遊牧民族主要以狗為獵具和放牧的守護者,所以忌食狗肉,再加上佛教昌盛,佛學將狗視為不潔之物,嚴禁屠食。

俗語常說“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太難吃嗎?其實另有深意

到了宋朝,據史料記載,宋徽宗的屬相是狗,一大臣為了討好他上奏說:”皇上是九五之尊,生相為狗,那麼狗就應該為尊“。於是,宋徽宗就禁止殺狗,更不能吃狗肉,但是幾千年來的習慣不能說改就改掉,但是也不能違抗聖旨,民間百姓只能悄悄私底下偷吃,時間一長就開成了”狗肉不上席“的說法。

俗語常說“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太難吃嗎?其實另有深意

到了清代,滿族人傳說狗和烏鴉救過努爾哈赤的命,因此不能吃狗肉,狗肉也就上不了席,古代還有打狗散場夥的說法,意思就是把狗肉吃了,就是代表散夥了,大家都各奔東西,所以請客都不用這道菜,如今人們還常常說道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勢,狗腿子等關於狗的俗語,大多含有諷刺意味,如果將狗肉招待客人會被視為主人極其不尊重人。

俗語常說“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太難吃嗎?其實另有深意

事實上狗肉是非常好吃的,例如,江蘇的沛縣狗肉,傳說這可是劉邦的大將樊噲,在做狗肉販子時發明的,現在還有”聞到狗肉香,神仙要跳牆“,”不食狗肉,不知天下大味“,”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過冬“,”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等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