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看我爱写作吗,让我帮忙写文件:那些曾经的“文学青年”

作家冯唐在《北京北京》里写过一段话,关于“文学青年”:

买得起圆珠笔和白纸的人,不安于现状,想出人头地,就会热爱数学和文学,但是聪明人总比傻人多多了,所以文学青年比数学青年多多了。

在我们成长的年代(笔者90后),不像现在,到处是吃鸡和抖音,那时候,能够沉得下心来看书的人还是挺多的。笔者的最初阅读积累都是来自于少年时期。

书看得多了,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要自己动笔来写。

虽然不及八十年代,但写诗作文的人倒也还不少。

那时候,挺多人的心里,其实都怀揣着一个文学梦,想要当一个作家,想要写一本自己的书,甚至,想要得个什么文学奖。

现在,那批人都已经长大了,不少都成家立业了。

那些年少的文学梦想呢?是已无处安放呢?还是早已遗忘在角落?

那些当年的“文学青年”们,现在都在干什么呢?

为此,我特意去和一些人聊了聊。便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领导看我爱写作吗,让我帮忙写文件:那些曾经的“文学青年”

1.

记得上高中那会,最迷海子,只看海子的诗。

然后自己也写,几乎每天都在写,什么数学课、物理课也没兴趣听,就在下面写诗。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我写诗,还都说我写得好,夸我诗人。哈哈。

追女生的时候,还写情诗。

不过那些诗现在早就找不到了,我自己都很好奇那时候自己都写了些什么呢?会不会很幼稚很矫情。

现在是也不写诗也不看看书了,孩子说不会写作文,我都辅导不来。

2.

喜欢阅读,喜欢写作的习惯被我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毕业后,考了公务员,在老家上班。

后来有次,也不知道领导从哪里听说了我喜欢写作,然后说了句:“你不是喜欢写写文章吗?正好可以帮我写这些文件,还可以顺便练练文笔!”

我当时心里真的是很想爆炸。但人家是领导,没办法,我微笑着接了这个任务。

然后,我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写那些破文件!

老娘好歹也是个文艺女青年,整天在这儿给你写破文件,简直是浪费我的文学天赋!

果断,辞职!

3.

毕业后,为了心中的梦想,去了报社。

呆了一年,发现跟我想的真的完全不一样。想做的新闻根本做不了,直接会给你毙掉。那些所谓的新闻人的道义啊、担当啊、自由啊,都是外人想想而已的。

真的做了以后,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

除了写点娱乐八卦,民生小事,我不知道我还干了什么。

明明有那么多事情可以报道啊!

我也不知道我还能熬多久。

理想在现实面前,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领导看我爱写作吗,让我帮忙写文件:那些曾经的“文学青年”

4.

是的,我曾经也是个文学青年。

离心中的写做梦越来越远,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些套路的东西。

套路,必然是不真诚的东西。不真诚,又怎么能算是文学呢?

5.

我当初把我认认真真写了两年时间的一本小说,寄给了一位作家。

那位作家一直在对公众宣称在扶持青年作家,为青年文学爱好者提供帮助。

我信了。结果,石沉大海。

果然,人设永远只是人设,是塑料的。足够虚假。

我现在仍然写作,工作业余之外。但是不会再做作家梦。

6.

有一次女儿问我:妈妈,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呀?

我沉默了半天,然后小声地说:妈妈小时候想当..作家。

说的时候,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心虚。

我早就把我当年的梦想都忘了。

女儿很惊讶,说:哇!妈妈想当作家!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尴尬地笑了笑,感觉扯开了话题。

领导看我爱写作吗,让我帮忙写文件:那些曾经的“文学青年”

7.

当年,我是班里的才子,作文写得好,经常被当做范文,写诗也很棒。

现在,每次开同学会,我都会因为“文学青年”这个梗被大家嘲笑。

谁让自己不争气呢?混得这么惨。

文学也没了,面包也没挣到。

8.

文学青年这个称呼,现在已经越来越带有点贬义了。

也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做文学青年了。

没办法,这就是文学的处境。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里写道:

类似我这样的情绪常常会白白浪费许多青年的抱负,因为他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文学算不上什么大事,文学在社会生活的边缘苟延残喘,仿佛地下活动似的。

所以,文学青年们,你们还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