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老子 老子求真連載二

《老子》一書的的作者究竟是誰歷史上還沒有定論,諸子中孟子以前沒有提到過《老子》書,所以學界較一致的觀點認為《老子》一書成於戰國初年,並不是與孔子同時代的老聃所著。當然也有不少學者堅持認為《老子》一書是老聃所著,真是撲朔迷離,莫知所宗。關於老子的謎並非只有一個,《老子》一書究竟講了什麼內容,迄今為止也是沒有定論的,老子通過這樣一本書究竟要傳遞給我們怎樣的思想呢?這同樣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呢。

如何讀懂老子 老子求真連載二

《老子》一書所有文字加在一起也不過五千多字,其體例也很特殊,幾句話甚至一兩句也分為一章,短短五千餘字就被分割成八十一章。而且章節與章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邏輯次序。雖然全文被分為道經和德經兩大體系,但是很明顯,道經中也有講德的,德經中也有講道的,這說明它的章節編次也是很混亂的。《老子》一書的這一特性必然導致它內容的難讀難通。

理論上講,如果我們能夠將書中每一章節的文字都翻譯得足夠準確,就應當能夠獲得老子思想的正確內涵。但事實上卻不是,從事《老子》一書翻譯註釋工作的學者一定不在少數,但關於老子思想卻並沒有在學界獲得一致的認識。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研讀《老子》的確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大問題了。

如何讀懂老子 老子求真連載二

很顯然,我們只是將《老子》書背的滾瓜爛熟,甚至倒背如流,也不等於理解了老子,不等於獲得了正確的老子思想。那麼我們該如何著手我們的研究呢?我自己的意見是我們需要對《老子》一書的內容有一個宏觀的把握。《老子》思想必然有一個提綱挈領的基本觀念和基本立場的存在,除非《老子》一書並非出自一個之手,並反映多個人的多種不同思想。如果我們事先假定老子書是出於一個之手的,那麼老子思想總要提供一個基本立場與觀點,而《道德經》五千文就是為傳達這一基本觀點和立場而創作的。

問題是這個觀點是什麼?我們如何才能接近它?我的做法是將老子置於春秋戰國的亂世中,推測他創作《道德經》的意圖和目的。在春秋戰國的亂世之中,諸子學術幾乎都是為救亂世致太平的目的而作的,所以我們推測老子學術也是為了同樣目的,雖然不能說一定符合老子書原意,但總不至於大錯。我們設定這樣一個創作目的,就是為研讀老子時提供一個參照系,使我們的閱讀和理解老子書中內容時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其思想的立足點。

如何讀懂老子 老子求真連載二

我們既然假定老子學術的目的是為拯救亂世,那麼老子書中必然要解答天下何以大亂的原因,並依據這些原因提供救世的具體方案。那麼我們在讀老子書時就要在他的書中試圖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另一方面,老子提供出他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立場,還必然要對他的觀點進行論證和證明,否則如何才能令讀者們認同呢。所以我們讀老子書就不僅要了解他為實現救亂世的目標提供了怎樣的立場和解決方案,還要進一步瞭解老子對其立場和方案加以論證的思路和步驟。於是,我們對老子書的理解就由對這些問題的解答而展開。我研讀老子書就依據了這樣的一個思路。帶著問題去讀書,總比漫無目的閱讀更容易有所收穫。

如何讀懂老子 老子求真連載二

只要我們能知道老子通過《道德經》的內容準備表述哪個具體的思想,我們就能夠充分理解老子的經文究竟說了什麼和他為什麼要這樣說。所以我認為宏觀上把握老子的創作意思和主要觀點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讀老子切忌支破碎的理解,我們一定要善於將八十一章的不同文字和不同的思想統一在某一個基本的原則和立場之下。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讀懂老子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古今之間語言上的差異,而是因為我們不能與老子在思想高度上協調一致。我們不能瞭解老子的思想,所以我們不知道老子究竟想表述什麼。所以,我們的探索目標就定位在文字背後的某個東西而不是文字之中或之上的某種東西。我們的假設是,如果我們有了那個思想,也自然會寫類似經文的那些文字來。

如何讀懂老子 老子求真連載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