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中原是現在的哪裡?

井蓋遇賊


謝邀。 “逐鹿中原”是一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句。“秦”,不用我解釋,指的是“大秦帝國”、“秦國”或“天下”;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在此特指“帝位”;中原:本來特指關中平原,後延伸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


《史記·淮陰侯列傳》節選: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曰:“是齊辯士也。”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翻譯:高祖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麼話?”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高祖說:“那人是齊國的說客。”就詔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皇上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回答說:“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採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採納我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皇上生氣地說:“煮了他。”蒯通說:“哎呀,煮死我,冤枉啊!”皇上說:“你唆使韓信造反,有什麼冤枉?”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英雄豪傑象烏鴉一樣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 傑都來搶奪它,於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蹠的狗對著堯狂叫,堯並不是不仁德,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當這時,我只知道有個韓信,並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利刃想幹陛下所幹的事業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從心罷了。您怎麼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高祖說:“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過。


從這段典故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故事的發生地在西漢的都城長安,長安是世界著名古都,中原王朝的長期建都地。典故中的人物有:劉邦、呂后、陳豨、韓信和蒯通。那歷史上的“逐鹿中原”中的“中原”到底指的是哪裡呢?我們首先看看古代聖賢是如何理解中原的:

《詩經小雅》:”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關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於此)

明·繆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沒有頭的中原還是中原嗎?) 宋·謝採伯《密齋筆記》:“關中,中原一大形勝之地。”

宋·薛季宣《浪語集》:“論中原形勢,常以關中為諸夏首。”

宋·李綱《永樂遇》:“五陵蕭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陸游《桃源憶故人》:“中原當日三川震,關輔回頭煨燼。”(三川,即陝西涇渭洛三條河流,關輔即關中的別稱)

宋·陸游《北園雜詠》:“揚鞭大散關頭日,曾看中原萬里春。”(大散關,即關中大散關)

宋·陸游《書感》:“登高望中原,氣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關中;雒為雒陽)

宋·邵雍《梅花詩》:“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長安,故太白以浮雲遮蔽,不見長安為愁焉。”

明·何喬遠《名山藏》:“陝西三鎭,中原門戶也。”(三鎮為延綏的榆林鎮、寧夏的固原鎮、甘肅張掖的甘肅鎮這三邊鎮)

明·馮琦《觀燈篇》:“長安正月旋璣正,萬戶陽春布天令。新歲風光屬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李攀龍《登太華山絕頂》:“太華高臨萬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華即陝西華山)

清·王猷定《四照堂詩文集》:“以通漕實關中,為經理中原之首”。


從以上古人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歷史上的“中原”就是指的關中平原。關中平原一直是中原的核心。現在的“中原”指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陝西關中、陝北、甘肅大部、寧夏、山西、河南大部、河北大部(含北京)、山東西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廣大地區,也可以引申為“天下”或泛指整個中國。您感覺我說的對嗎?歡迎指正。


清樂堂


我認為肯定河南,河南有很多城市很出名,開封,洛陽,許昌 。歷史上的解釋是黃河中下游,那時候的河南是兵家必爭之地,北魏遷都洛陽;唐朝定洛陽為東都,李自成三打洛陽,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的一次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相對於六朝古都的南京和古城西安來講河南面積人口文化底蘊都是相當深厚。

早期的河南,政治經理文化發展的都特別好,也被譽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當然也有說河北的,我覺得也有可能。那時候經濟發展還是以農業畜牧業為主,故中原之地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河南最有可能。


歆藝小寶寶


呵呵,本來不想回來這麼無聊的問題,想著只要不是文盲,總應該知道吧!

不對,就算是文盲,只要看過一些四大名著或者聽過評書,應該也知道吧!

可是,我錯了,一些看起來,明明“飽讀詩書”的“人”,竟然都在揣著明白裝糊塗,胡扯八道,滿嘴跑火車啊!不知道你心裡怎麼想的,到底是為什麼樣的目的,但是,讓人感覺很噁心!!

尤其是一些人,引經據典,感覺良好,但是解釋的確實亂七八糟,我總算明白什麼是顛倒黑白了,那文章寫的,佩服!不過,考試的話,我只能說語文作文滿分,閱讀理解0分,歷史0分!

算了,不想扯這麼多沒用的了,哪些不知道中原是哪裡的人,還是去問問你的語文老師和歷史老師去吧,問問他老人家,“中原”的原本意思是什麼?問問他天下之中的原野指的是哪裡?

誰給你們的膽子,連中原也敢亂擺地方了?

真是被你們這些無知、無良、無恥的地域黑噁心到了!


再拆家吃火鍋


逐鹿中原中的中原指的是河北或者江蘇。


井蓋遇賊


謝謝邀請!“逐鹿中原”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指現在的河南省。


天之嬌子171157864


雖然小學課本里都有解釋,但是既然有人問,那就說點小學裡沒有的吧。顧名思義,中原,就是位置居中的原野土地。問題是位置居中怎麼確定?這確實是個問題,大家都說自己居中,怎麼辦?而且這個居中到底意味著什麼?在華夏文明裡,王者居中。這種觀念在三皇五帝時期就逐漸形成。有兩層意思,一是隻有居中的才有資格統治天下,二是統治天下必須居中。夏朝時這種念已經很普遍,夏朝曆法和測地中是緊密相連的,夏至這天的圭表日影要長1尺5寸。夏朝測得地中就在洛陽附近,於是就建都於此。而商朝測得地中可能跟夏朝的標準不一樣,而且不停的遷都,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尋找地中。後來,武王克商後覺的要增強統治天下的合法性,也就是我有資格統治天下,那就是向全天下宣佈地中在我手裡,你們來朝貢吧。因為周認夏為同宗,所以就按照夏的標準尋找地中,周公卜洛相宅的前提就是在洛陽附近用圭表親測日影,尋找和確認了地中就在洛陽附近的嵩山。於是成王遷都洛陽,開創了成康之治。宅茲中國,才能統治四海。地中周圍土地,就被稱為中國,中原,中州,中土等。今天的天地之中世界遺產就是明證。不僅有史學文獻,更有世界遺產,在向全人類昭示著中原的根源和博大精深。


石珀天


謝邀,中原是指以河南省為中心的黃河流域的平原,中原原名中州(即河南省),是大多數漢族的祖先發源地,也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大糧倉,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見中原是一個重要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