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前四個字說透朱棣心思,大臣聽到很害怕,朱允炆傻傻不懂

在中國南京紫金山,有著中國規模恢弘的帝王陵墓,它就是明孝陵。七十一歲去世的明太祖朱元璋就安葬在這裡。朱元璋是明朝的首位皇帝,也就是開國之君。他在政治謀略、戰略規劃、軍事統領等方面都很優異。

朱元璋死前四個字說透朱棣心思,大臣聽到很害怕,朱允炆傻傻不懂

朱元璋年幼時家境十分貧寒,曾經給地主家打工混口飯吃,完全可以說是布衣出身、白手起家,一路晉升,得到的功績和地位全靠自己雙手和個人能力打拼下來。二十多歲時,他參加了一場反抗王朝統治的組織,或者說是農民起義軍吧,在連年的戰爭殺伐之下,軍馬攻佔城池,收回諸多失地。1368年朱元璋登基,後來又平定各方,統一了全國。

朱元璋死前四個字說透朱棣心思,大臣聽到很害怕,朱允炆傻傻不懂

朱元璋統治期間,創建各類典制和規範,勤於朝政,絲毫不願懈怠,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他的建設成果不僅是明朝二百多年的基石,還對將來清朝全國集權的統治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驅除胡塵,恢復了華夏民族。當時出征北伐時,朱元璋發佈的檄文認定自己是真命天子,必定救萬民於水火。檄文中提出的口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對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篇表文就是告訴大家,這才是正義之師。胸懷大志的朱元璋,思慮深遠,非常善戰,終統一了天下。

朱元璋死前四個字說透朱棣心思,大臣聽到很害怕,朱允炆傻傻不懂

可惜,再英明的君主也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江山還是要往下傳。而古代的皇位爭奪有多麼殘忍呢,有時甚至會手足相殘,父子離心,謀權篡位。

朱元璋曾立性格溫厚的大兒子朱標為太子。朱標對兄弟們十分友善,也是眾望所歸。但年僅三十多歲的朱標從陝西出差回來,不幸染上了風寒,竟病死了。朱標的英年早逝給父親朱元璋當頭一棒,遷建國都的事情也因此擱置,成了朱元璋的終生遺憾。

朱元璋死前四個字說透朱棣心思,大臣聽到很害怕,朱允炆傻傻不懂

朱標死後,老三晉王和老四燕王朱棣還能彼此制衡。朱元璋非常喜愛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又因為立嫡立長的原則,理所當然想將皇位傳給這個孫子。朱允炆為人仁慈恭敬,朱標和朱元璋生病期間,他都小心伺候,不辭辛苦,晝夜不歇。而如果立老三或者老四為儲君,非嫡非長的,恐怕又是一場紛爭。在這個原則的堅持下,便立朱允炆為太孫。

朱元璋死前四個字說透朱棣心思,大臣聽到很害怕,朱允炆傻傻不懂

意外的是,洪武三十一年,晉王也去世了。兩位兒子相繼離開,朱元璋的心情雪上加霜。他召來自己的幾位心腹大臣,囑咐大家好好輔佐太孫朱允炆。說到燕王朱棣,朱元璋只說了四個字“燕王病矣!”,這並不是說燕王身體病了,而是提醒大家,燕王這個人危險了,要提早防範啊!

朱元璋死前四個字說透朱棣心思,大臣聽到很害怕,朱允炆傻傻不懂

幾位輔政大臣對燕王的為人和手段知之甚深,在朱允炆登基後,幾次側面提醒這位建文帝。就算有兩次殺掉叔叔朱棣的機會,溫和的朱允炆還是沒有下得去手。當皇帝就是不能太心軟啊,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靖難之役後,朱允炆還是下落不明瞭,距離朱元璋去世僅僅四年時間!朱棣即位,成為明成祖,開啟了永樂盛世。歷史的車輪依然滾滾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