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誰在爭奪社交零售的定義權?|見微評論

「瞭望」誰在爭奪社交零售的定義權?|見微評論

這是見微評論第344篇原創

兩年前,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概念的時候,他萬萬想不到,這個概念有朝一日會成為微商的代名詞。

如果你經常出入各種微商大會,你就會明白這句話的深意。

「瞭望」誰在爭奪社交零售的定義權?|見微評論

自央視曝光之後,微商的汙名一直沒有洗白。但又苦於沒有合適的詞代替,不得不頂著一個汙名,強撐著度過一段青黃不接的尷尬期。

那個時候,“微商”是用來侮辱別人的手段。如果你說別人是“微商”,他很有可能回你一句:“你才是微商,你們全家都是微商!”

在一次採訪中,知名自媒體人方雨直截了當地說:“現在微商就相當於一個屎盆子,看誰不爽就往誰頭上扣。”

後來革命一聲炮響,給微商送來了新鮮名詞。社交電商、社交零售接踵而至,以雲集、有贊為代表的社交電商,融資的融資,上市的上市,以一副前途無限光明的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以蒙牛、娃哈哈為代表的傳統企業轉型,讓社交零售一出身就自帶光芒。

「瞭望」誰在爭奪社交零售的定義權?|見微評論

滿懷著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美好期冀,眾多微商紛紛改名易性,重出江湖。彷彿叫“微商”又low又低俗,叫“社交XX”就很sexy很靚仔。這就如同《天龍八部》裡的遊坦之的小嘍囉,化名莊聚賢之後,又練易筋經,又當丐幫幫主——大概很多人都以為改頭換面是重新開始的必要條件。

於是,所有的微商在宣傳中幾乎都心照不宣地換了名字。

但是,僅僅換成“社交電商”“社交零售”還不足以體現微商的創造力,真正屬於微商獨創的,當屬“社交新零售”。當所有人還沒有完全明白“新零售”是什麼意思的時候,“社交新零售”就已經成為了微商的代名詞。

「瞭望」誰在爭奪社交零售的定義權?|見微評論

如果你到微博上搜一搜,你會發現這個詞條下方出現的,基本上都是微商。

譬如,無論從名字還是從文案上都充滿微商風格的XX國際團隊長,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給成員闡述“社交新零售”的時候,那種慷慨激昂的架勢,儼然一副“社交新零售”代言人的形象。

但是,很多人似乎認為“社交新零售”這個詞還不夠過癮,於是有人發動了突破天際的腦洞,破天荒創造了“社交電商新零售”,好像落下哪個詞都怕它孤單。乍一看似乎高端神秘看不懂,實際上完全是杜撰捏造出來的名詞。

「瞭望」誰在爭奪社交零售的定義權?|見微評論

改名易姓,有時候是礙於臉面,有時候牽連利益。在微商還沒有被主流社會承認的時候,無論政府部門抑或投資機構都對微商保持審慎態度。

雲集最初因“涉傳”被杭州市濱江區政府罰款的時候,投資人嘴上說沒事,誰知道心裡是何等的臥槽?

即便投資人財大氣粗,區區幾百萬不足為慮,但觸碰了“涉傳”的高壓線,那就是瀕死的節奏。因此,為了得到資本的青睞,也沒有企業願意稱自己為“微商”,即便外界眾口一詞地把雲集稱作“微商正規軍”,雲集也不能放鬆口風,這是資本的引力。

見微評論也從內部消息瞭解到,微商在與農特產品合作的時候,為了爭得政府的支持,也不願稱呼自己為“微商”。所謂“必也正名乎”,名不正言不順,師出無名,搞不好再引得民怨沸騰,這不符合政府維穩的需要。

所以,出去混江湖,有幾點你需要牢記在心:

1. 言必稱“社交”,打死不提“微商”。

2. 說話留三分,越模稜兩可越好,哪怕自己都不懂也沒關係,因為能讓別人聽懂,說明你水平不夠,聽不懂才是高深莫測。

3. 出門記得提前自備一些專業術語,最好夾雜幾個帶英文的,比如GMV、SKU、UGC、PPC、ICU等——即便ICU是“重症監護室”的意思,It doesn't matter,反正沒人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