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股市“潜规则”,淘汰80%的投资者

1米宽的路上走,我想能走几公里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是1米宽的桥,如果没有栏干的话,可能10米也走不了。你给别人看股票,大都看得很准,自己做股票,大都会做不好,道理就是如此。

你所不了解的股市“潜规则”,淘汰80%的投资者

炒股不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或许有投资者会问:这句话在股市中也能用吗?从字面来看,这句话用在证券市场中有点不当,可是这么句话有时运用在一个”不太合适的领域却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股市是一门学科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分析在操作股票时十分关键,统计学也有其重要地位,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学。众所周知,股票操作得好自然离不开大家所熟悉的“高抛低吸”,然而这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这恰恰是绝大部分投资者所欠缺的。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都会存在着明显的起伏跌宕期,绝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走势,否则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的走势就成了一条直线,那又何来的“炒”,何来的“赚”呢?

正是有了大盘和个股的波动,才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大盘或个股的每次上蹿下跳来看,特别是当投资者手中持有一只曾经盈利但又经历一轮大跌现在已被深套的个股时,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尤其受到考验。

在投资者当中,很多人都经历过“抄底-盈利-亏损”的过程,最后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仅是运气不好。这是大错特错的,首先,这说明这类投资者对该只股票的基本面根本就不清楚,所以一旦该股大跌就出现了斩仓行为;其次是最为重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出现了问题,因此才出现了亏损的局面。

当然,有极少数投资者的做法又是另一极端,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2000年下旬,亿安科技(现在的G宝利来)创造了中国自有股市以来的神话,股价最高摸至126.31元。在该股还并没有达到此高点之前,有一位投资者在110元附近果断买入10万股,更为糟糕的是大部分钱是透支来的。当时他之所以坚定买入该股,正是所谓确凿的消息所致。该股自摸到126.31元后一路狂跌,而他仍抱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自信地持有。而此后的该股股价却先后沽穿了100元、80元、60元、40元……,后来人们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而该股并没有因为这个故事的结束而停止暴跌,三年后股价只有6元多!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在股市中,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绝不能片面视为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心里承受能力是一种客观的做事心态,至少证券市场中它该如此。譬如,当你长期观察和跟踪一个质地优良的个股,当你一旦介入,而该股又出现了下跌走势,甚至出现了深幅被套时,那么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就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证券市场中没有只涨不跌的个股,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大盘。而无论是个股还是大盘,又无论个股是涨是跌,其实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一种承受心理的考验。

实战经验表明,在风高浪险的股市上搏击,不管是运用哪一种实战技术或者运用哪一种分析方法,都万变不离其宗,搏击到最后,最后的赢家能够胜出的法宝,归根到底就是心态的力量升华而来的一种境界而已。

打个比方说,这好比一位百步穿杨的神枪手,他之所以能够随时随地信手拔枪而百发百中,所凭借的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套路和招式了,它所依靠的只是一种直觉、一种本能、一种素质、一种境界而已。或者说是一种“枪感”。这便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最高境界。

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一两天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是需要首先养成良好的心态,并且以这种良好的心态来指导自己不断地学习证券交易基础知识,和不断地进行买卖股票的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当经验累加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悟性的作用而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最高的境界。

炒股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

在股票市场上,顶尖高手之所以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并不是因为他们所运用的技术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特别地与众不同(有关证券交易的知识不过就那些而已,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它们并不难。),而是因为他们的心态极不相同。他们对如何在股市上进行投机和投资具有相当深刻的感悟和认知,而且凭借着良好的心态作指引,从而使自己的操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才是他们与一般散户的最大区别。

实际上,股市上的操作技术和分析方法虽然五花八门,归结起来,无非是如何买入和卖出这两个操作程序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分析方法和实战技术都有它各自的优劣,只要适合自己运用,能够赢利,就是好技术、好方法了。所以,进入股市,屡战屡胜、不断获利的关键并不是掌握多少技术,精通了多少窍门,运用了多少方法,而是以怎样的心态来运用实战技术和分析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者想要步入炒股的最高境界,达到运用自如,出神入化的地步,成为股市上的顶尖高手,成为股市上的真正赢家,应当首先学会培养自己正确而良好的心态,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惟有如此,才能最终达成自己的赢利目标。

你所不了解的股市“潜规则”,淘汰80%的投资者


市场主力计谋,庄家怎样让散户割肉的:

一般人在被套初期总有这样的想法,我就相当于存银行了,我不卖,就是不卖,打死我也不卖,这个股质地又不错,业绩良好,凭什么让我卖?过几年肯定会涨回来的。这时候被套10%,20%,40%,但到了最后70%或者80%以上时反而说了声:“庄爷爷,偶怕你了,给你行了吧。”喀嚓一刀,割个干净。

这种现象很奇怪,为什么在套得少的时候不卖,结果到账上所剩无几时反而能痛下决心割干净呢?其实这就是市场主力的诱惑,因为几年的牛市思维惯性,使你坚决相信牛市还存在,跌20%咱补仓,摊低成本,等它反弹到我不亏时我就出局。但情况却不如你料想的,散户大部分表现为两种:一是到其成本位就不太愿意出了,还想再赚一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股价到不了他的成本位就又下去了,散户的补仓不但没有减少成本反而扩大了亏损。

那我坐庄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太简单了,当跟风盘变少而抛压增大时立即反做,我跑在大部分人前面。

这样的反弹后面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最后干脆横盘,到了最后期,一天跌个一分两分,上下幅度只有几分,你想做T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我把做T的成本计算好了,买卖的差价不够手续费,再说了。因为不断的下跌,你只要卖出去基本就没什么兴趣再买回来了。

有人可能有疑问,既然都是那样,我不卖不就得了。

其实,到了亏损70~80%以上的情况下是没人愿意割肉的,但为什又割了?这就是市场主力的诱惑,在反弹中,不断的安排一些股走翻倍行情。你拿的股不断阴跌,极长时间毫无起色,而不少股一反弹就是很快翻倍,并且那个业绩是一天不如一天,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从忍耐、怀疑到绝望,最后痛下决心调仓换股。当市场大部分人都这样做时,主力就获得了成功。

调仓换股错了吗?不错,不过你很难买到那些反弹中很快翻倍的股,为什么?一个它是逆市而行,大部分人因为害怕把筹码早早的就抛了;第二是仙股,那筹码都在主力手上,做多少都是给你看的。第三是你买到了,并获得了利润。不过,这是你撞大运了,在这个市场里比例极低。


股民的和庄的定位

在一个大草原上,小股民就是羊群,而庄家是狼。我这样定位大家可能没什么意见吧,中国股市里70%股民赔钱,这基本上是真实的。就像打麻将一样,四个人打,三个人赔。这三个人的钱自然流入到那一个人口袋里去了,也就是说,股民所赔的数万亿既没消失,也没挥发,而是转移,转移到少数人口袋里去了。

这就是狼吃羊的故事。

在草原中,羊看到狼会跑,为什么?怕它把自己吃了。

但在股市里却不一样,大部分人买股票喜欢买有庄股,说有庄股拉起来就凶了,会涨的快,最好是强庄。羊在草原上吃什么?吃草。它会选择有狼的地方去吗?而且这个狼还非常彪悍。绝对不会。

这就是股民的自我定位上的错误,你本来是羊,吃草就行了,这个草就是找个业绩良好的股,在合适的价格下把它买来,然后每年等着分红送股来升值。

但大部分股民不这样,总想跟着狼后面吃点残羹剩渣,这还有不亏损的道理?所以,大草原上的羊群大部分保留,而股民大部分都被吃了。

主力对散户的教育灌输

我说的这个题目,不少人可能觉得新鲜,没听说过这样的事,主力还能对我进行教育灌输?是不是维稳或者保障群众财产性收入之类的。我说不是,其实你没感觉,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觉什么,只要你按着他的指挥去做就行。

主力有这样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让我站顶我就站顶,那我的钱不都让主力赚去了?对,情况就是这样。

那主力给散户灌输的是什么呢?很简单,熊市思维和牛市思维。只要你接受了这两种思维中的一种,你到股市来基本上就是赔钱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有这么厉害么?

在股市里,其实主力在做着同样的事,那就是用K线不断的,反复的,长时间的向你灌输着熊市或者牛市思维。

上一轮熊市中,主力的打压延续了5年之久,结果在这一轮牛市里不少老股民基本上没赚到什么,有些根本就提前退出,没有参与了。后面的两年牛市教育,又使新股民不但利润失去,连本钱都被套住。

其实人的思维一但形成,那惯性是要维持很长时间的,为什么现在许多股民被套,或者被深套?相信牛市还在。那上一轮老股民为什么没赚到什么钱?套怕了,不少人两千点或者三千点在就空仓了。

每一轮反弹,后面伴随着更深的下跌,不断的被反复,几年如此,你会的到一个什么思维方式?先是不敢,最后就是大胆的高抛低吸。对,主力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当最后一个高抛了,你还在耐心的等待低吸时,指数已经高升,但你吓破了胆,不敢再去追了,这时候,你已经被熊市思维的惯性给控制了。

这两年的牛市思维害了不少人,大家都有切身体会,这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炒股第一忌讳的事

其实在投资中有很多忌讳的事。比如忌讳没有评估好风险就投资,比如执行力不够等。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不行不要紧,可以慢慢学习和提高。最怕的是看不到自己不行,总是感觉自我良好。在我看来炒股中最应当忌讳的是看不清自己的主观的非理性想法。

人很难做到客观,做事情经常都带有主观色彩。因为这是人的本性之一,就如人看不到自己的长相一样。(需要照镜子才能近似的看到。)

看到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就会大概知道对方喜欢什么东西。因为人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人会主观的想当然的认为别人与自己的喜好是相同的。

炒股时人们也同样犯这样的主观的毛病。我有一个老同事,给我看他买了半年多的股票问我为什么不涨。他说这只股身上有很多利好,并打开软件让我看。他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利好,这只股票却还是下跌呢?

原因很简单——他只看到了或者说过多关注了他喜欢看到的利好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这只股上的利空。

他这只股票上最大的利空是公司基本面很差,市盈率已上千倍。而且同期其它的小盘股也在大跌,影响了它这只股的估值。并且他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他所认为的利好消息到底处在哪个阶段,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到底有多大。

你所不了解的股市“潜规则”,淘汰80%的投资者

其实每个股民都容易有这样的毛病。我在年轻时炒股也是这样的。自己重仓的股票就怎么看怎么好,只愿意找它的利好,却无意中忽视对它不利的一面。结果被套的很深却还以为这一切只是主力洗盘。

多亏有一次,朋友半开玩笑说:“你是因为重仓它,才发现它有这么多利好吧?”

这一句使我惊醒。当我再回去后,重新假设自己并没有这只股票时——我发现如果我没有这只股票,我根本就不会买它!半年后股市有大行情了,它的表现也非常一般,根本不像我原来判断的那样有什么强庄。

那时我开始意识到人在涉及自己利益时,想理性客观的看清问题有多么的不容易。因为里面常会不自觉的夹杂个人得失与个人心理无意识保护。

你所不了解的股市“潜规则”,淘汰80%的投资者

从此,我炒股时就非常重视与我有利和与我不利的两个方面的消息。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权衡。有时担心自己不够客观,就去网上或现实中询问他人对这个股或这件事的看法。


下跌中主力又是如何赚钱的?

不少人有时候不理解,庄家的成本是20元,他将股价打到10元或者15元,他不也亏了吗?这真是傻庄,其实散户是不明白的,庄家赚钱的手段很多时候是和散户不同的。我来举个例子,600331,当时有些机构的成本是70多元,但开盘后连砸7个跌停板,最后在38元被打开,按理说机构亏惨,如果庄不砸跌停板,出货的价位不是高些吗?损失不是小些吗?

其实不是这种情况,不砸跌停板出货,散户也会跟着出;而承接盘有限,机构的货是出不掉的,慢慢的下跌机构损失会更惨,并且由于价格没有吸引力,找不到对手盘,那就成了钝刀子割肉,痛苦只有自知。

采用了猛砸跌停的办法,市场的目光就会集中到那上面来,当跌到一半时,有协同私募或者机构开始巨量吃单,因为在这几天的跌停中市场的关注度非常高,而出现巨单吃货了,这说明这时的股价应该反弹了,技术上超卖出现,股价腰斩,怎么着都要反弹个百分之十几到二十,所以散户、大户一哄而上,机构卖单被哄抢。

但现实情况并不是散户和大户们所想象的,在熊市中放巨量的往往都是出货,看似大单扫货,其实就是庄家们设的陷阱,然后利益分享。

这里我还回到前面,600331,那些机构70多元的成本,却卖出38元,那不巨亏吗?这不过是散户思维,从现金数额来说,机构是大放血了,但从筹码角度来说,机构可以按现在复权价格18元,等于赚了一倍的筹码,只要涨回30多,机构的本就回来了,而那些守在38以上的人,只好等驴年马月了。这还不排除后面继续下跌的可能,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机构就更容易获利。

所以,我操作的股票我就希望它能跌下来,尽量的低。

举个例子,在20元到18元区间,我出掉了手中的20%股票,在18到16区间我又出掉18%的股票,后面我就要回补,因为在这种下跌的情况下,不少止损盘开始涌现,还有些人要补仓,这时候我就要根据筹码情况做反弹,为什么要做反弹呢?主要是吸引抄底盘进来,当然,如果抄底盘巨多,第二天我就再反手做空。

一般情况下第一天的反弹抄底的是不多的,只要进行两天,散户一看,这个股怎么天天涨,特别是割肉盘和补仓盘,他们一般都会追进来,而高位的一看涨了几天,不卖算了,等几天也许还能赚点。这时候我再反手做空,将他们套住。

这中间我赚多少?因为拉的当中还要派发利润,所以,每一段的下跌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

那我为什么希望我坐庄的股价尽量低?你想想,你如果开个商场,你是希望你经营的货物便宜还是贵?自然是便宜的好,因为这样一来所用资金量就少。10元加1元,人家就嫌贵了;如果1元加1角,不显山露水的,没人和你计较,而和10元和1元所赚比例却是一样的。股票也一样,1元股票涨到1。5元,没多少人感觉什么;但10元涨到15元呢?

这就是中国股票市场牛短熊长的根本原因,庄没几个希望股价很高来增加自己的成本。


走出大起大落的泥潭稳健性法则

金融交易有三大法则:确定性法则、稳健性法则和成长性法则。

确定性法则解决如何盈利的问题,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永远只做十拿九稳的事情”,或者“没有绝对把握不动手”,或者“看不明白的行情不做”;恪守这一法则将把交易者送上与盈利结缘的道路。

稳健性法则解决如何避免暴亏的问题,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永不承担过量风险”,或者“仓位(杠杆倍率)与胜算成正比,保持仓位与身心的平衡”;恪守这一法则将使交易者的交易生活变得轻松愉悦,从此告别紧张恐惧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告别资金的大起大落。

成长性法则解决如何培育暴利的问题,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止损要趁早,兑现要推迟”,或者“结束亏损头寸,持有盈利头寸”;或者干脆就是华尔街那句古老的格言“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恪守这一法则将让账户有成长壮大的机会。

交 易者要以类似培育树苗或抚养孩子的态度对待交易账户,无论培育树苗还是抚养孩子,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需要专业技术,二是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即都需要 一项共同的品质:耐心。因此三项交易法则又可以合并为一项总的法则,即“耐心法则”所谓确定性法则,就是“耐心等待高胜算的交易时机”;

所 谓稳健性法则,就是承认和接受由贫变富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不再急于求成,放弃短期速富或一夜暴富的幻想;所谓成长性法则,就是承认趋势 的完成需要时间,大级别的趋势需要漫长的时间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只要趋势不改变就不放弃手中已经处于盈利状态的头寸(期间允许增减仓),学会让趋势、让时 间为自己盈利,给利润以充分成长的机会,使其滚动为一笔巨额的利润成为可能。

以抚养孩子为例,让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这三大法则究竟有何用处。

“确定性法则”好比给孩子提供正常的食物和营养(对应交易利润),使其能够正常存活。

“稳健性法则”就是不给孩子以过大压力,避免其精神崩溃,也隔绝那些有可能导致孩子染上急性重症的机会和环境,避免其突然夭亡。

“成 长性法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截断亏损”,好比孩子有了小的疾病,要及早医治,不能将小疾拖成大病;二是“让利润奔跑”,即在孩子的貌似“发育停滞期” 保持耐心,只要确定其体质健康,没有病症,有信心早晚会迎来其“加速发育期”;此阶段最忌讳失去耐心,拔苗助长,或者疑神疑鬼地把一个原本健康的孩子当作 病人来反复诊治,甚至最终抛弃之。

这三大法则除了“尽早止损”需要当机立断以外,其余的方面无不依赖“耐心”这一至关重要、决定成败的品 质。而支持这一品质的,是“自律型人格”。如果交易者属于“放任型人格”包括故意放任型和意志薄弱型两种那么他们将与成功无缘。在交易市场上,或者更广义 地说,在整个人类社会,赢家都是由输家变的,强者是由弱者变的,富人是由穷人变的。做到了这三大法则,你就会由输家变成赢家,由弱者变成强者,由穷人变成 富人;做不到这三大法则,你就会一直停留在输家、弱者、穷人的位置上。确定性法则前面已述,这里不再重复,本章重点讲解稳健性法则。

稳健性法则

“永不承担过量风险”是稳健性法则的通俗注解,“仓位(或杠杆倍率)与胜算成正比,保持仓位与身心的平衡”是稳健性法则的精髓。

中 国有一个成语叫“欲速不达”,出自《论语·子路》,原文如下: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姓 卜名商,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莒父,是鲁国的一个县。上述引文意思是:子夏被任命为莒父县县长,上任之前,向孔子请教怎样处理政务。孔子 说:“不要只图快,只图快有时反而达不到目的;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只顾小利往往办不成大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和发展阶段,人 们必须予以尊重而不能强行逾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观察交易市场上大量的失败案例,股票市场上的重仓频繁交易或期货市场上的高倍率杠杆交易 (以下通称“过度交易”)是导致交易者“暴死”的重要原因请原谅我使用了一个粗鲁的词汇,但是既然交易市场上已经发生过太多悲剧,且因为交易失败而自杀者 时有耳闻,我们何不在这里正视这一问题呢?很少有人是因为无知才过度交易,换言之,几乎所有过度交易者都明白他们这样做的危害和他们所面临的危险,那么他 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显而易见,除了出于前面讨论过的一种“追求失败和自我毁灭”的潜意识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贪欲和速富思想的支配下才选择了过度交 易;而且由于他们一再失控,表现在账户上就是一再暴仓,他们本人也一再陷入“破产重来破产重来破产”的怪圈。

所谓“过量风险”是一个相对概 念,每个人所能承担的风险大小不同。不管是怎样的仓位比例或杠杆倍率,只要你感到紧张害怕,甚至忧愁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那么就几乎可以肯定你已经承担了 “过量风险”。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平掉部分或全部头寸,不论这样做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直到你不再感到担心为止。根据墨菲法则,当一件事情有可能变坏的时 候,它就真的会变坏,而且会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交易者的担心是很好的衡量自己是否承担过量风险的指标,因为交易者经常会发现他们的担心总 能成为事实我是说:“总能”。因此一个交易者是否承担了过量风险无需问别人,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多问自己几遍“我感到担心吗?”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以我个 人的价值观来说,任何金钱方面的利益,无论它多么巨大,都比不上一个好心情重要。任何“生意”,如果它导致你的生活规律失调,压力巨大无可解脱,精神紧张 几近崩溃,那么唯一正确的脱困之道就是立即结束它。

事实上,损失也许早已形成了,只是你不愿意面对而已。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之道,一定是 令人轻松愉悦的,是积极的乐观的光明的向上的,如果你感觉不是这样,而是一些相反的负面的东西,例如紧张、恐惧、狂躁、焦虑、抑郁、沮丧、伤心、绝望…… 那么可以肯定你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我相信这也是一个普遍真理。我本人就经常以询问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以确定我的状态是不是健康正常。我认为,人们 对于金钱的追求完全正当,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愿意为之付出,但出现上述“症状”绝对算不上健康正常。我深信,成功地从事交易必须依赖健全的人格力量和相应的 交易哲学的支持,交易者对于金钱的追求从狂热到恬淡是达致成功的必由之路。

没有狂热,你就不会付出精力去研究并最终掌握交易技术;没有恬淡 的心态,你就会面临一道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逾越的无形之坎,每次在你的“成功之果”看似触手可及的时候又将你打回原形。金钱它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当你凭一 腔热血对它奋勇直追的时候,它躲得无踪无影;而当你的心灵变得日渐苍老粗糙,依然年轻的头颅上开始泛起根根白发的时候,它变成一只轻灵的鸟儿悄然站上你的 肩头。除了贪婪和速富的思想驱使人们冒高倍率杠杆交易的巨大风险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不为人知的潜在因素也在鼓励交易者大赌豪赌。

比如说,试 图证明自己“出类拔萃”我们从来都是习惯和别人比,力争“优秀”的;为什么会浮躁和有压力?因为交易者心里有“我要比别人做得好”的愿望,有希望看到自己 聪明能干的期望值。潜意识里,驱动你取舍和行动的目标就是证明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至少不比别人差;这个时候,你的重心就会大大偏离事物发展机理所要求的 正确路径。事实上,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或“出类拔萃”是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就象我们通过一生追求所得的金钱、我们的交易生涯甚至我们的一生本身最终也将毫 无意义一样任何一个走上成功道路的交易者迟早都会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加轻松、更加解脱地活着,也能更加客观和忠实地从事交易。与 此同时,承认和接受由贫变富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对我们而言将不再困难,放弃短期速富的幻想也变得更加容易。无论何时,你都必须留有余地, 不能孤注一掷;如果收盘后你感到紧张不安,你一定做错了什么。多问自己几个类似下面的问题:我是否承担了过量的风险?我是否完全暴露在风险之下而毫无防 护?我忧心忡忡吗?我的头寸导致我睡不好觉吗?如果市场不按我设想的方向走,或仅仅只是暂时不那样走,我怎么办?我有后手吗?我挺得住吗?换言之,我能承 担得起失败的后果吗?如果不能,立即结束这笔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