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股市「潛規則」,淘汰80%的投資者

1米寬的路上走,我想能走幾公里不會有問題,但如果是1米寬的橋,如果沒有欄干的話,可能10米也走不了。你給別人看股票,大都看得很準,自己做股票,大都會做不好,道理就是如此。

你所不瞭解的股市“潛規則”,淘汰80%的投資者

炒股不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或許有投資者會問:這句話在股市中也能用嗎?從字面來看,這句話用在證券市場中有點不當,可是這麼句話有時運用在一個”不太合適的領域卻往往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股市是一門學科已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分析在操作股票時十分關鍵,統計學也有其重要地位,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學。眾所周知,股票操作得好自然離不開大家所熟悉的“高拋低吸”,然而這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質,這恰恰是絕大部分投資者所欠缺的。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都會存在著明顯的起伏跌宕期,絕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走勢,否則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的走勢就成了一條直線,那又何來的“炒”,何來的“賺”呢?

正是有了大盤和個股的波動,才需要投資者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從大盤或個股的每次上躥下跳來看,特別是當投資者手中持有一隻曾經盈利但又經歷一輪大跌現在已被深套的個股時,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尤其受到考驗。

在投資者當中,很多人都經歷過“抄底-盈利-虧損”的過程,最後他們所得出的結論僅是運氣不好。這是大錯特錯的,首先,這說明這類投資者對該只股票的基本面根本就不清楚,所以一旦該股大跌就出現了斬倉行為;其次是最為重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出現了問題,因此才出現了虧損的局面。

當然,有極少數投資者的做法又是另一極端,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2000年下旬,億安科技(現在的G寶利來)創造了中國自有股市以來的神話,股價最高摸至126.31元。在該股還並沒有達到此高點之前,有一位投資者在110元附近果斷買入10萬股,更為糟糕的是大部分錢是透支來的。當時他之所以堅定買入該股,正是所謂確鑿的消息所致。該股自摸到126.31元后一路狂跌,而他仍抱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自信地持有。而此後的該股股價卻先後沽穿了100元、80元、60元、40元……,後來人們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而該股並沒有因為這個故事的結束而停止暴跌,三年後股價只有6元多!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在股市中,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絕不能片面視為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心裡承受能力是一種客觀的做事心態,至少證券市場中它該如此。譬如,當你長期觀察和跟蹤一個質地優良的個股,當你一旦介入,而該股又出現了下跌走勢,甚至出現了深幅被套時,那麼心理承受能力的強弱就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證券市場中沒有隻漲不跌的個股,也沒有隻跌不漲的大盤。而無論是個股還是大盤,又無論個股是漲是跌,其實對於投資者而言都是一種承受心理的考驗。

實戰經驗表明,在風高浪險的股市上搏擊,不管是運用哪一種實戰技術或者運用哪一種分析方法,都萬變不離其宗,搏擊到最後,最後的贏家能夠勝出的法寶,歸根到底就是心態的力量昇華而來的一種境界而已。

打個比方說,這好比一位百步穿楊的神槍手,他之所以能夠隨時隨地信手拔槍而百發百中,所憑藉的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套路和招式了,它所依靠的只是一種直覺、一種本能、一種素質、一種境界而已。或者說是一種“槍感”。這便是一種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

當然,要達到這種境界並不是一兩天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是需要首先養成良好的心態,並且以這種良好的心態來指導自己不斷地學習證券交易基礎知識,和不斷地進行買賣股票的實踐,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地積累經驗,當經驗累加到一定程度之後,由於悟性的作用而得到昇華,從而達到最高的境界。

炒股的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

在股票市場上,頂尖高手之所以屢戰屢勝,所向披靡,並不是因為他們所運用的技術有什麼特別之處,有什麼特別地與眾不同(有關證券交易的知識不過就那些而已,要真正瞭解和掌握它們並不難。),而是因為他們的心態極不相同。他們對如何在股市上進行投機和投資具有相當深刻的感悟和認知,而且憑藉著良好的心態作指引,從而使自己的操作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這才是他們與一般散戶的最大區別。

實際上,股市上的操作技術和分析方法雖然五花八門,歸結起來,無非是如何買入和賣出這兩個操作程序而已。條條大路通羅馬,任何分析方法和實戰技術都有它各自的優劣,只要適合自己運用,能夠贏利,就是好技術、好方法了。所以,進入股市,屢戰屢勝、不斷獲利的關鍵並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精通了多少竅門,運用了多少方法,而是以怎樣的心態來運用實戰技術和分析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操作。

從這個角度來說,投資者想要步入炒股的最高境界,達到運用自如,出神入化的地步,成為股市上的頂尖高手,成為股市上的真正贏家,應當首先學會培養自己正確而良好的心態,培養過硬的心理素質,惟有如此,才能最終達成自己的贏利目標。

你所不瞭解的股市“潛規則”,淘汰80%的投資者


市場主力計謀,莊家怎樣讓散戶割肉的:

一般人在被套初期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相當於存銀行了,我不賣,就是不賣,打死我也不賣,這個股質地又不錯,業績良好,憑什麼讓我賣?過幾年肯定會漲回來的。這時候被套10%,20%,40%,但到了最後70%或者80%以上時反而說了聲:“莊爺爺,偶怕你了,給你行了吧。”喀嚓一刀,割個乾淨。

這種現象很奇怪,為什麼在套得少的時候不賣,結果到賬上所剩無幾時反而能痛下決心割乾淨呢?其實這就是市場主力的誘惑,因為幾年的牛市思維慣性,使你堅決相信牛市還存在,跌20%咱補倉,攤低成本,等它反彈到我不虧時我就出局。但情況卻不如你料想的,散戶大部分表現為兩種:一是到其成本位就不太願意出了,還想再賺一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股價到不了他的成本位就又下去了,散戶的補倉不但沒有減少成本反而擴大了虧損。

那我坐莊是怎麼做到這一步的?太簡單了,當跟風盤變少而拋壓增大時立即反做,我跑在大部分人前面。

這樣的反彈後面的幅度會越來越小,最後乾脆橫盤,到了最後期,一天跌個一分兩分,上下幅度只有幾分,你想做T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我把做T的成本計算好了,買賣的差價不夠手續費,再說了。因為不斷的下跌,你只要賣出去基本就沒什麼興趣再買回來了。

有人可能有疑問,既然都是那樣,我不賣不就得了。

其實,到了虧損70~80%以上的情況下是沒人願意割肉的,但為什又割了?這就是市場主力的誘惑,在反彈中,不斷的安排一些股走翻倍行情。你拿的股不斷陰跌,極長時間毫無起色,而不少股一反彈就是很快翻倍,並且那個業績是一天不如一天,你心裡是什麼滋味?

從忍耐、懷疑到絕望,最後痛下決心調倉換股。當市場大部分人都這樣做時,主力就獲得了成功。

調倉換股錯了嗎?不錯,不過你很難買到那些反彈中很快翻倍的股,為什麼?一個它是逆市而行,大部分人因為害怕把籌碼早早的就拋了;第二是仙股,那籌碼都在主力手上,做多少都是給你看的。第三是你買到了,並獲得了利潤。不過,這是你撞大運了,在這個市場裡比例極低。


股民的和莊的定位

在一個大草原上,小股民就是羊群,而莊家是狼。我這樣定位大家可能沒什麼意見吧,中國股市裡70%股民賠錢,這基本上是真實的。就像打麻將一樣,四個人打,三個人賠。這三個人的錢自然流入到那一個人口袋裡去了,也就是說,股民所賠的數萬億既沒消失,也沒揮發,而是轉移,轉移到少數人口袋裡去了。

這就是狼吃羊的故事。

在草原中,羊看到狼會跑,為什麼?怕它把自己吃了。

但在股市裡卻不一樣,大部分人買股票喜歡買有莊股,說有莊股拉起來就兇了,會漲的快,最好是強莊。羊在草原上吃什麼?吃草。它會選擇有狼的地方去嗎?而且這個狼還非常彪悍。絕對不會。

這就是股民的自我定位上的錯誤,你本來是羊,吃草就行了,這個草就是找個業績良好的股,在合適的價格下把它買來,然後每年等著分紅送股來升值。

但大部分股民不這樣,總想跟著狼後面吃點殘羹剩渣,這還有不虧損的道理?所以,大草原上的羊群大部分保留,而股民大部分都被吃了。

主力對散戶的教育灌輸

我說的這個題目,不少人可能覺得新鮮,沒聽說過這樣的事,主力還能對我進行教育灌輸?是不是維穩或者保障群眾財產性收入之類的。我說不是,其實你沒感覺,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覺什麼,只要你按著他的指揮去做就行。

主力有這樣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讓我站頂我就站頂,那我的錢不都讓主力賺去了?對,情況就是這樣。

那主力給散戶灌輸的是什麼呢?很簡單,熊市思維和牛市思維。只要你接受了這兩種思維中的一種,你到股市來基本上就是賠錢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有這麼厲害麼?

在股市裡,其實主力在做著同樣的事,那就是用K線不斷的,反覆的,長時間的向你灌輸著熊市或者牛市思維。

上一輪熊市中,主力的打壓延續了5年之久,結果在這一輪牛市裡不少老股民基本上沒賺到什麼,有些根本就提前退出,沒有參與了。後面的兩年牛市教育,又使新股民不但利潤失去,連本錢都被套住。

其實人的思維一但形成,那慣性是要維持很長時間的,為什麼現在許多股民被套,或者被深套?相信牛市還在。那上一輪老股民為什麼沒賺到什麼錢?套怕了,不少人兩千點或者三千點在就空倉了。

每一輪反彈,後面伴隨著更深的下跌,不斷的被反覆,幾年如此,你會的到一個什麼思維方式?先是不敢,最後就是大膽的高拋低吸。對,主力要的就是這個結果,當最後一個高拋了,你還在耐心的等待低吸時,指數已經高升,但你嚇破了膽,不敢再去追了,這時候,你已經被熊市思維的慣性給控制了。

這兩年的牛市思維害了不少人,大家都有切身體會,這就不用我介紹了吧。


炒股第一忌諱的事

其實在投資中有很多忌諱的事。比如忌諱沒有評估好風險就投資,比如執行力不夠等。其實這並不是最重要最基礎的,能力不行不要緊,可以慢慢學習和提高。最怕的是看不到自己不行,總是感覺自我良好。在我看來炒股中最應當忌諱的是看不清自己的主觀的非理性想法。

人很難做到客觀,做事情經常都帶有主觀色彩。因為這是人的本性之一,就如人看不到自己的長相一樣。(需要照鏡子才能近似的看到。)

看到別人送給自己的禮物就會大概知道對方喜歡什麼東西。因為人總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人會主觀的想當然的認為別人與自己的喜好是相同的。

炒股時人們也同樣犯這樣的主觀的毛病。我有一個老同事,給我看他買了半年多的股票問我為什麼不漲。他說這隻股身上有很多利好,並打開軟件讓我看。他奇怪的是為什麼這麼多利好,這隻股票卻還是下跌呢?

原因很簡單——他只看到了或者說過多關注了他喜歡看到的利好卻有意無意的忽視了這隻股上的利空。

他這隻股票上最大的利空是公司基本面很差,市盈率已上千倍。而且同期其它的小盤股也在大跌,影響了它這隻股的估值。並且他並沒有深入的研究他所認為的利好消息到底處在哪個階段,對公司的業績影響到底有多大。

你所不瞭解的股市“潛規則”,淘汰80%的投資者

其實每個股民都容易有這樣的毛病。我在年輕時炒股也是這樣的。自己重倉的股票就怎麼看怎麼好,只願意找它的利好,卻無意中忽視對它不利的一面。結果被套的很深卻還以為這一切只是主力洗盤。

多虧有一次,朋友半開玩笑說:“你是因為重倉它,才發現它有這麼多利好吧?”

這一句使我驚醒。當我再回去後,重新假設自己並沒有這隻股票時——我發現如果我沒有這隻股票,我根本就不會買它!半年後股市有大行情了,它的表現也非常一般,根本不像我原來判斷的那樣有什麼強莊。

那時我開始意識到人在涉及自己利益時,想理性客觀的看清問題有多麼的不容易。因為裡面常會不自覺的夾雜個人得失與個人心理無意識保護。

你所不瞭解的股市“潛規則”,淘汰80%的投資者

從此,我炒股時就非常重視與我有利和與我不利的兩個方面的消息。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權衡。有時擔心自己不夠客觀,就去網上或現實中詢問他人對這個股或這件事的看法。


下跌中主力又是如何賺錢的?

不少人有時候不理解,莊家的成本是20元,他將股價打到10元或者15元,他不也虧了嗎?這真是傻莊,其實散戶是不明白的,莊家賺錢的手段很多時候是和散戶不同的。我來舉個例子,600331,當時有些機構的成本是70多元,但開盤後連砸7個跌停板,最後在38元被打開,按理說機構虧慘,如果莊不砸跌停板,出貨的價位不是高些嗎?損失不是小些嗎?

其實不是這種情況,不砸跌停板出貨,散戶也會跟著出;而承接盤有限,機構的貨是出不掉的,慢慢的下跌機構損失會更慘,並且由於價格沒有吸引力,找不到對手盤,那就成了鈍刀子割肉,痛苦只有自知。

採用了猛砸跌停的辦法,市場的目光就會集中到那上面來,當跌到一半時,有協同私募或者機構開始巨量吃單,因為在這幾天的跌停中市場的關注度非常高,而出現巨單吃貨了,這說明這時的股價應該反彈了,技術上超賣出現,股價腰斬,怎麼著都要反彈個百分之十幾到二十,所以散戶、大戶一哄而上,機構賣單被哄搶。

但現實情況並不是散戶和大戶們所想象的,在熊市中放巨量的往往都是出貨,看似大單掃貨,其實就是莊家們設的陷阱,然後利益分享。

這裡我還回到前面,600331,那些機構70多元的成本,卻賣出38元,那不鉅虧嗎?這不過是散戶思維,從現金數額來說,機構是大放血了,但從籌碼角度來說,機構可以按現在復權價格18元,等於賺了一倍的籌碼,只要漲回30多,機構的本就回來了,而那些守在38以上的人,只好等驢年馬月了。這還不排除後面繼續下跌的可能,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機構就更容易獲利。

所以,我操作的股票我就希望它能跌下來,儘量的低。

舉個例子,在20元到18元區間,我出掉了手中的20%股票,在18到16區間我又出掉18%的股票,後面我就要回補,因為在這種下跌的情況下,不少止損盤開始湧現,還有些人要補倉,這時候我就要根據籌碼情況做反彈,為什麼要做反彈呢?主要是吸引抄底盤進來,當然,如果抄底盤巨多,第二天我就再反手做空。

一般情況下第一天的反彈抄底的是不多的,只要進行兩天,散戶一看,這個股怎麼天天漲,特別是割肉盤和補倉盤,他們一般都會追進來,而高位的一看漲了幾天,不賣算了,等幾天也許還能賺點。這時候我再反手做空,將他們套住。

這中間我賺多少?因為拉的當中還要派發利潤,所以,每一段的下跌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潤。

那我為什麼希望我坐莊的股價儘量低?你想想,你如果開個商場,你是希望你經營的貨物便宜還是貴?自然是便宜的好,因為這樣一來所用資金量就少。10元加1元,人家就嫌貴了;如果1元加1角,不顯山露水的,沒人和你計較,而和10元和1元所賺比例卻是一樣的。股票也一樣,1元股票漲到1。5元,沒多少人感覺什麼;但10元漲到15元呢?

這就是中國股票市場牛短熊長的根本原因,莊沒幾個希望股價很高來增加自己的成本。


走出大起大落的泥潭穩健性法則

金融交易有三大法則:確定性法則、穩健性法則和成長性法則。

確定性法則解決如何盈利的問題,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永遠只做十拿九穩的事情”,或者“沒有絕對把握不動手”,或者“看不明白的行情不做”;恪守這一法則將把交易者送上與盈利結緣的道路。

穩健性法則解決如何避免暴虧的問題,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永不承擔過量風險”,或者“倉位(槓桿倍率)與勝算成正比,保持倉位與身心的平衡”;恪守這一法則將使交易者的交易生活變得輕鬆愉悅,從此告別緊張恐懼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告別資金的大起大落。

成長性法則解決如何培育暴利的問題,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止損要趁早,兌現要推遲”,或者“結束虧損頭寸,持有盈利頭寸”;或者乾脆就是華爾街那句古老的格言“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恪守這一法則將讓賬戶有成長壯大的機會。

交 易者要以類似培育樹苗或撫養孩子的態度對待交易賬戶,無論培育樹苗還是撫養孩子,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需要專業技術,二是不能拔苗助長、操之過急,即都需要 一項共同的品質:耐心。因此三項交易法則又可以合併為一項總的法則,即“耐心法則”所謂確定性法則,就是“耐心等待高勝算的交易時機”;

所 謂穩健性法則,就是承認和接受由貧變富需要時間、需要過程這樣一個客觀事實,不再急於求成,放棄短期速富或一夜暴富的幻想;所謂成長性法則,就是承認趨勢 的完成需要時間,大級別的趨勢需要漫長的時間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只要趨勢不改變就不放棄手中已經處於盈利狀態的頭寸(期間允許增減倉),學會讓趨勢、讓時 間為自己盈利,給利潤以充分成長的機會,使其滾動為一筆鉅額的利潤成為可能。

以撫養孩子為例,讓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三大法則究竟有何用處。

“確定性法則”好比給孩子提供正常的食物和營養(對應交易利潤),使其能夠正常存活。

“穩健性法則”就是不給孩子以過大壓力,避免其精神崩潰,也隔絕那些有可能導致孩子染上急性重症的機會和環境,避免其突然夭亡。

“成 長性法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截斷虧損”,好比孩子有了小的疾病,要及早醫治,不能將小疾拖成大病;二是“讓利潤奔跑”,即在孩子的貌似“發育停滯期” 保持耐心,只要確定其體質健康,沒有病症,有信心早晚會迎來其“加速發育期”;此階段最忌諱失去耐心,拔苗助長,或者疑神疑鬼地把一個原本健康的孩子當作 病人來反覆診治,甚至最終拋棄之。

這三大法則除了“儘早止損”需要當機立斷以外,其餘的方面無不依賴“耐心”這一至關重要、決定成敗的品 質。而支持這一品質的,是“自律型人格”。如果交易者屬於“放任型人格”包括故意放任型和意志薄弱型兩種那麼他們將與成功無緣。在交易市場上,或者更廣義 地說,在整個人類社會,贏家都是由輸家變的,強者是由弱者變的,富人是由窮人變的。做到了這三大法則,你就會由輸家變成贏家,由弱者變成強者,由窮人變成 富人;做不到這三大法則,你就會一直停留在輸家、弱者、窮人的位置上。確定性法則前面已述,這裡不再重複,本章重點講解穩健性法則。

穩健性法則

“永不承擔過量風險”是穩健性法則的通俗註解,“倉位(或槓桿倍率)與勝算成正比,保持倉位與身心的平衡”是穩健性法則的精髓。

中 國有一個成語叫“欲速不達”,出自《論語·子路》,原文如下: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夏,姓 卜名商,春秋時衛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莒父,是魯國的一個縣。上述引文意思是:子夏被任命為莒父縣縣長,上任之前,向孔子請教怎樣處理政務。孔子 說:“不要只圖快,只圖快有時反而達不到目的;不要只顧眼前小利,只顧小利往往辦不成大事。”這個典故告訴我們任何客觀事物都有其內在規律和發展階段,人 們必須予以尊重而不能強行逾越,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觀察交易市場上大量的失敗案例,股票市場上的重倉頻繁交易或期貨市場上的高倍率槓桿交易 (以下通稱“過度交易”)是導致交易者“暴死”的重要原因請原諒我使用了一個粗魯的詞彙,但是既然交易市場上已經發生過太多悲劇,且因為交易失敗而自殺者 時有耳聞,我們何不在這裡正視這一問題呢?很少有人是因為無知才過度交易,換言之,幾乎所有過度交易者都明白他們這樣做的危害和他們所面臨的危險,那麼他 們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顯而易見,除了出於前面討論過的一種“追求失敗和自我毀滅”的潛意識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是在貪慾和速富思想的支配下才選擇了過度交 易;而且由於他們一再失控,表現在賬戶上就是一再暴倉,他們本人也一再陷入“破產重來破產重來破產”的怪圈。

所謂“過量風險”是一個相對概 念,每個人所能承擔的風險大小不同。不管是怎樣的倉位比例或槓桿倍率,只要你感到緊張害怕,甚至憂愁到了寢食難安的地步,那麼就幾乎可以肯定你已經承擔了 “過量風險”。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平掉部分或全部頭寸,不論這樣做會造成多大的損失,直到你不再感到擔心為止。根據墨菲法則,當一件事情有可能變壞的時 候,它就真的會變壞,而且會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

交易者的擔心是很好的衡量自己是否承擔過量風險的指標,因為交易者經常會發現他們的擔心總 能成為事實我是說:“總能”。因此一個交易者是否承擔了過量風險無需問別人,多問問自己的內心,多問自己幾遍“我感到擔心嗎?”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以我個 人的價值觀來說,任何金錢方面的利益,無論它多麼巨大,都比不上一個好心情重要。任何“生意”,如果它導致你的生活規律失調,壓力巨大無可解脫,精神緊張 幾近崩潰,那麼唯一正確的脫困之道就是立即結束它。

事實上,損失也許早已形成了,只是你不願意面對而已。在我看來,真正的成功之道,一定是 令人輕鬆愉悅的,是積極的樂觀的光明的向上的,如果你感覺不是這樣,而是一些相反的負面的東西,例如緊張、恐懼、狂躁、焦慮、抑鬱、沮喪、傷心、絕望…… 那麼可以肯定你已經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我相信這也是一個普遍真理。我本人就經常以詢問自己內心感受的方式,以確定我的狀態是不是健康正常。我認為,人們 對於金錢的追求完全正當,而且一定程度上也願意為之付出,但出現上述“症狀”絕對算不上健康正常。我深信,成功地從事交易必須依賴健全的人格力量和相應的 交易哲學的支持,交易者對於金錢的追求從狂熱到恬淡是達致成功的必由之路。

沒有狂熱,你就不會付出精力去研究並最終掌握交易技術;沒有恬淡 的心態,你就會面臨一道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逾越的無形之坎,每次在你的“成功之果”看似觸手可及的時候又將你打回原形。金錢它是一個調皮的孩子,當你憑一 腔熱血對它奮勇直追的時候,它躲得無蹤無影;而當你的心靈變得日漸蒼老粗糙,依然年輕的頭顱上開始泛起根根白髮的時候,它變成一隻輕靈的鳥兒悄然站上你的 肩頭。除了貪婪和速富的思想驅使人們冒高倍率槓桿交易的巨大風險之外,還有其它一些不為人知的潛在因素也在鼓勵交易者大賭豪賭。

比如說,試 圖證明自己“出類拔萃”我們從來都是習慣和別人比,力爭“優秀”的;為什麼會浮躁和有壓力?因為交易者心裡有“我要比別人做得好”的願望,有希望看到自己 聰明能幹的期望值。潛意識裡,驅動你取捨和行動的目標就是證明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至少不比別人差;這個時候,你的重心就會大大偏離事物發展機理所要求的 正確路徑。事實上,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或“出類拔萃”是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的就象我們通過一生追求所得的金錢、我們的交易生涯甚至我們的一生本身最終也將毫 無意義一樣任何一個走上成功道路的交易者遲早都會認識到這一點。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更加輕鬆、更加解脫地活著,也能更加客觀和忠實地從事交易。與 此同時,承認和接受由貧變富需要時間、需要過程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對我們而言將不再困難,放棄短期速富的幻想也變得更加容易。無論何時,你都必須留有餘地, 不能孤注一擲;如果收盤後你感到緊張不安,你一定做錯了什麼。多問自己幾個類似下面的問題:我是否承擔了過量的風險?我是否完全暴露在風險之下而毫無防 護?我憂心忡忡嗎?我的頭寸導致我睡不好覺嗎?如果市場不按我設想的方向走,或僅僅只是暫時不那樣走,我怎麼辦?我有後手嗎?我挺得住嗎?換言之,我能承 擔得起失敗的後果嗎?如果不能,立即結束這筆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