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伴随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超前消费意识不断增强,消费金融发展迅猛。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2015年,被称为消费金融元年,行业迅速崛起,盈利能力、客户群体、投资规模呈几何增长之势;2016年,消费金融已形成万亿级市场,百舸争渡……

2017年消费金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透露出哪些讯息。

宏观环境及市场空间

消费需求规模持续升级

自2012年起,我国GDP增速放缓,经济步入新常态,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率为4.1%;最终消费占GDP贡献率达59.7%,同相比同期48.8%,提高10.9个百分点。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本文点击可看大图)

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根据此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金额为2.4万元,同比增加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为6.3%,仍保持较快增速;2016年总消费支出金额为1.7万元。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其中,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及教育文化娱乐领域

的消费支出在近两年均保持的超过10%的同比增长

消费金融增长空间巨大

美国经济体系中,消费是GDP的核心支撑,以此类推,我国消费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在考虑到消费增长因素下,我们采用消费信贷/GDP的渗透率指标,美国消费信贷/GDP比例为19.6%,而我国仅有6%,因此,

考虑消费增长因素,渗透率有2倍以上增长空间。

短期消费信贷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虽受制于我国居民相对保守的消费理念,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介入,对于消费信贷的市场教育已初见成效。

2015年,扣除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后,我国短期信贷消费信贷余额为4.11万亿,较2013年增长150%,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对标美国,我国短期消费信贷占GDP的比例近为6%;同期,美国消费信贷占比达19.7%。

预期,未来五年内,我国短期消费信贷总额占GDP比例将提升至10%;同时,我国GDP将保持6%-6.5%的增速,预计2020年我国GDP将达到94万亿,短期消费信贷总额将达到9.4万亿元。

市场格局:三大参与主体

金融系、场景系、互联网系三大主体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差异化的目标客群

由于各消费金融平台的资源和定位不同,其目标客户的定位存在着天然差异。根据整体客群信用风险的差异,可以将消费金融服务方主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

80、90及95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中更注重品牌、品质,关注服务及个性化,习惯线上消费和超前消费。

在他们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后,便带来了对消费金融的强需求。

他们更愿意接受“先使用再后付款”、“边使用边付款”的购物方式,并逐渐在各种消费场景下使用该方式进行消费。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另外,收入和支持的不匹配以及对经济独立的追求,也是造成年轻群体倾向使用消费金融方式的原因。

95后消费需求结构不同

95后消费需求结构不同于80、90后,开拓新场景苗头已现。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服务方各持优势发展

三大系别参与主体,消费金融服务方各持优势发展。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信用卡+现金贷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信用卡:消费者用户向银行申请信用卡获得审批后,便可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此后用户在信用额度内消费或取现,可选择分期还款,无需银行再度审批。目前信用卡分期的费率约为年化13-16%,取现费率约为日息0.05%。

现金贷:目前商业银行,如招行“e招贷”、浦发“万用金”、广发“财智金” 等向存量信用卡客户提供现金贷服务。目前费率约为年化5%-14%。

银行电商平台:银行搭建的B2C网上商城,提供商品交易、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但客户群体仍为银行信用卡存量客户,其分期购物仍受限于信用卡额度。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与产业系联合经营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结构主要分为两种:

商业银行与商贸类企业合作,如中银及兴业消费金融公司。银行负责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及资金来源,商贸企业也可以带来消费场景,双方可以最大化的结合双方优势。

商业银行与外贸金融机构合作,如北银及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经验丰富,可以为国内的消费金公司发展带来益处。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互联网系之电商系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自有消费场景,距离消费者更进一步;业务拓展迅速,已从单纯的预授信购物发展为多元化的消费信贷。

互联网系之P2P系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P2P网贷平台普遍服务的模式是现金贷,平台与消费场景方不产生直接关联,与场景端的合作可以帮助P2P平台扩展全新资产类别。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空间

利润空间由贷款服务收益与成本差额决定。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参与主体贷款规模增长迅速

近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新兴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规模虽仍远低于传统商业银行,但增速异常迅猛。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 招行及Capital One的贷款也规模分别超过5000亿元及2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56万亿),可见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上毋庸置疑处于第一梯队;

• 中银、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规模为200-300亿人民币,处于第二梯队;

• 宜人贷撮合贷款规模为200亿,处于第三梯队。然而后三者正在2016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1%、121%及122%,远超招商银行及Capital One。

贷款利率平均为14%-18%

消费金融公司在产品及业务拓展方面一般采取低风险产品向高风险产品、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的方式。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通常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端的利率收益为14%-18%之间。现金贷利率一般采用日息计算,普遍为万五,即单利年化18.25%;除贷款端收益外,消费金融公司在客户强化阶段多进行交叉销售,提供循环额度等以提高利息收入;此外,还提供其他附加服务,如代理保险产品等。在叠加服务后,消费金融公司的收益可提升至30%。

资金端成本:银行系平均5%左右

如前所述,除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来获得较低的资金外,其他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发行金融债券、股东资金、同业拆解、ABS、P2P资金及银行等机构贷款等。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运营成本:营销费用占营收比例高

消费金融的营销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类,线上渠道偏碎片化;此外,不同细分场景对渠道的偏好不同,如电商平台消费金融主要采取站内营销方式、医美及教育等场景则线下地推及线上营销兼顾。

• 线下:展会/沙龙、户外广告、促销活动

• 线上:视频节目、自媒体、垂直媒体、DSP网络精准广告、电商平台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不良贷款率:随规模扩大逐年走高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贷款主要是针对享受不到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大众和低端消费者,且无需担保和抵押,因此不良贷款率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根据银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Q3,我国持牌消费金融贷款平均不良率为4.11%,同比增加1.26个百分点。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根据银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Q3,我国持牌消费金融贷款平均不良率为4.11%,同比增加1.26个百分点。

前文我们提到的中银和捷信消费金融是几家持牌金融公司中营收规模最大的。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也是最高的:2013年以后,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一直保持在行业平均下;捷信的不良率虽在2014年以来出现下降,但却一直保持在行业均值以上。

风险管控

风控能力影响贷款质量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风险管控能力的四大核心要素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全方位的用户画像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风控能力贯穿消费信贷服务

风控能力包括反欺诈、征信、营销及催收,主要应对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坏账风险。目前,将风险能力嵌入信贷服务的全流程成为行业主流。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 信用风险:多头借款、不良记录、企业经营异常、身份异常等;

• 欺诈风险:黑中介、冒用身份、欺诈身份等;

• 坏账风险:跑路等。

贷前:有效识别申请欺诈用户

目前利用大数据反欺诈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消费金融平台上存在的申请反欺诈行为。一般分为三步实施: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1. 模糊算法匹配。通过关联多方数据库,包括央行及公安黑名单、身份信息库、用户行为库及企业自有黑名单等,利用模糊算法等技术取得申请者的全方位关联数据;

2. 反欺诈规则引擎。通过分析第一步所获得的用户数据,利用规则引擎计算识别个人申请欺诈;

3. 团伙欺诈模型侦测。利用第二步所得的分析结果,结合逻辑回归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技术,对团伙欺诈进行侦测辨别。

贷中:实时监控贷款客户行为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贷后:还款提醒+不良资产处理

贷后管理包含还款提醒服务与不良资产处理两个主要步骤:

还款提醒是指到期未还款,通过电话、信函或其他联系人等渠道找到借款人,提醒其还款。

不良资产处置则是指贷款已经违约,如何处置违约资产。催收则可以认为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初始一环。

80、90后成消费主体丨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催收平台的应运而生:

• 目前,除了机构自己的贷后部门,专业的贷后管理公司及众包性的催收平台正在出现。

• 专业的催收平台提供催收管理、催收工具以及共享信息/数据等。通过分析不同借款人类型,采取不同的催收手段,催收效率相对更高。

资料来源:《2017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TalkingData&宜人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