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月下滑,頭騰大戰下尷尬的快手

連續兩個月下滑,頭騰大戰下尷尬的快手

短視頻領域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整個行業的騷動,這毫不誇張。

今年,短視頻成了移動互聯網領域最火的風口,騰訊和今日頭條的連續鬥法也成了所有人圍觀的熱點。從一開始雙方的唇槍舌戰到後來的對峙公堂,有人說現在的頭騰大戰頗有些當初3Q大戰的味道。

微視的復活讓騰訊與今日頭條直接開戰, 二者的大力加持,讓各自的“親兒子”微視和抖音也幾乎成了現如今短視頻市場的代名詞,加之雙方的多輪交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兩款應用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短視頻行業的參與者遠不止這兩家。

就在幾個月前,短視頻領域備受大家關注的還不是微視和抖音之間的戰爭,而是快手和抖音誰將最終成為短視頻領域的老大。然而,抖音的強勢和微視的進擊,都對快手產生了一些衝擊,尤其是騰訊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對微視的扶持,快手這個昔日短視頻領域的絕對王者有一些失寵,而它的行業地位似乎也出現了波動。

下降的王者

連續兩個月下滑,頭騰大戰下尷尬的快手

現在,當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抖音和微視身上,但直到今天快手還是短視頻行業中的老大。根據易觀千帆公佈的5月份短視頻平臺類APP數據顯示,快手依然以2.3億月活用戶高居第一,強如抖音也只能以1.8億的月活用戶數量屈居第二。被騰訊委以重任的微視在短時間之內衝到736.66萬的活躍用戶,雖然與前兩名還有差距,但漲勢不容小覷。

可以看到,快手依舊霸佔著短視頻行業第一的寶座。但另一個數據卻不容忽視,在增長率方面,快手出現了罕見的連續負增長。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顯示,5月份快手的活躍用戶不僅沒有持續的增長,而且環比還出現了1.65%的下滑。這是繼四月份首次出現活躍用戶數量下滑之後,連續第二個月出現環比下滑的情況。反觀抖音方面,保持著9.52%的增幅,而微視方面得益於騰訊的大力扶持,增長率高達43.94%。這與當初抖音瘋狂崛起時,漲勢相近。

而自從去年3月接受騰訊3.5億美元投資正式加入企鵝帝國旗下,快手曾一度被外界視為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頭號選手,但或許是抖音如此之快的發展速度讓騰訊感到不安,所以騰訊決定使用自己一貫多管齊下的策略。於是,我們便看到了微視的復活。而且,對於微視這個親兒子,騰訊一點都不吝惜自己的資源。

作為自家的親兒子,騰訊動用如此大的資源扶持微視並不沒有什麼不妥,只是對於同屬騰訊陣營的快手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最新的數據已經證實,快手的增長遭遇瓶頸,而短視頻行業的競爭卻越發激烈。

失寵後的“自救”

連續兩個月下滑,頭騰大戰下尷尬的快手

對於快手而言,從2017年初接受騰訊投資站隊騰訊陣營之後,其實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多關於快手的利好消息。雖然用戶數量截止今年4月份為止,都處在一個持續增長的狀態,但是快手依然沒能擺脫老生常談的槽點,就是low。

更多時候,我們看到快手的消息往往都是哪個用戶又做出了什麼出格的事,遭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儘管宿華在今年4月快手又一次被央視點名批評之後,做出了非常深刻的道歉。同時,快手也隨即進一步加強了對內容方面的審核力度,不過似乎並沒有能多大程度的改變快手在用戶心中的定位。

此前有很多數據都可以表明,快手本身在一二線城市用戶中的滲透率相對較低,如今,抖音等平臺的成長,讓快手在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方面又遇到了挑戰。根據企鵝智庫《快手&抖音用戶研究報告》顯示,快手和抖音在用戶粘性方面(DAU / MAU)方面表現出色且趨同,用戶平均打開頻率為13.5天 / 月,在用戶的消費廣泛度和時長上,抖音高於快手。同時,由於內容趨同,快手用戶的流失率也略高於抖音。這也就意味著,快手的用戶粘性開始下降,存在被抖音超越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快手與微視的關係也越發微妙,騰訊能夠給快手的資源支持也或將收緊。可以猜測,快手一開始站隊騰訊的初衷可能是希望得到騰訊強大的流量支持。外界也確實看到了騰訊方面給快手在資金以及流量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但隨著微視的復活,騰訊勢必會將絕大多數的精力和流量投入到微視,快手的處境由此也就變得更加尷尬。

當然,作為行業頭部平臺的快手,自然會不惜成本和資源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比如對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滲透。

連續兩個月下滑,頭騰大戰下尷尬的快手

就在6月初,快手宣佈全資收購A站。可以說,這是快手在拓展自己用戶群體的一次嘗試。眾所周知,快手的崛起得益於其在早期充分開發了三四線城市乃至廣大鄉村的移動互聯網下沉用戶群。這部分用戶被譽為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新一波人口紅利,基數十分龐大,而且傳播力也非常強。

所以,快手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但也正是因為下沉用戶數量佔比過多而為快手帶來了low的質疑,這也是快手官方一直在努力改變的痛點。因此,為了吸納新的用戶群體以及開拓可能存在的新盈利模式,快手選擇收下了A站。當然,A站對快手而言是否是優質資產還有待驗證。

雖然現在來看,在月活用戶數量方面快手依然是整個行業的一把手,不過尷尬的處境和連續兩個月下滑的月活也為宿華敲響了警鐘。快手不會被騰訊放棄,但從現在來看它已經不再是騰訊的“心頭肉”。而且,快手又不像頭條系那樣擁有一套獨立的流量體系,因此,如何在騰訊、頭條二者的鬥法中繼續成長,是宿華必須要考慮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