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自从小妹响应二孩政策,生下小二宝以后,一直眼红人家都有"小棉袄"的我,就把陪"小闺女"玩,当做了光荣使命,功夫还真没白费,小家伙特黏我,这感觉还真不错!在这狗年春节之际,到处都是张灯结彩,欢乐喜庆,就带着她晚上去府前街看灯。

府前街上,常设彩灯和新安装的春节彩灯都亮起来了,平时亮亮的路灯,反而不明显了。晚饭后遛弯运动,陪老人、带孩子看灯的人还真不少。

县政府南面文化艺术中心前的人行道上,排列了两组各大约二十米长的灯阵。走在红红的灯阵里,感觉是住在了红帐篷里,整个人都是红红的,美美的,眼里全是火火的,心里是也暖暖的。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在政府红绿灯东侧移动公司门前,还有三组灯阵,比这边更密集,路线也更长,菜鸟级别的我,用手机一拍,自我感觉还真不赖,满天的灯笼,满地的红光,人影晃动间,感觉灯笼也在轻摆,在夜幕映衬下,还有几分梦中仙的迷离。

"难道这就是我当年参与过的军民大渠?"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把我唤回了人间,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叔站了我们身后。我们回头一看,他们一行有七八个人,年龄都在六七十岁以上,说话大叔精神矍铄,腰板挺直,一看就是受过多年军事训练的人。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站上边上悄悄一听,大概明白了几分,他们是一群在年节期间聚会的战友,大部分都是外地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在张家口军分区服役,时值怀来人民修建洋河大渠水利工程,做为人民子弟兵,他们中有几位曾参与过,技术要求较高的渡槽焊接工作。也正因如此,这个水利工程也一直被称为"军民大渠"。

看着他们激动地拍照、讲述,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可我依然能感觉到,他们对当年岁月的激情。他们坚毅的脸庞,在红光映照下,更加饱满而闪耀。

冬夜的寒气,迫使我不能带着孩子多在外面逗留,赶快回家了,可"军民大渠"却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回家以后,经过几日查找资料和向父辈咨询,这个历时十三年修建的水利工程逐渐清晰起来。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军民大渠十六号渡槽

洋河发源于内蒙、山西,经下花园区,从怀来鸡鸣驿山西南脚下入境,向南流经鸡鸣驿、西八里、大黄庄、榆林屯、东暖泉、桑园等,流域面积170平方公里。

洋河大渠从县外洋河水库引水,经县境西端鸡鸣驿村,沿本县北部河川,直达东端的方家冲村,总长74公里。从1970年开始修建(也是一个农历犬年),施工高潮时全县投入壮劳力4500人,驻军支援1500人。1992年,因下花园矿区开采等地质问题,未能开通的大渠,由省政府水利厅通知停建。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原沙城段大渠遗址,横斑马线即当年小桥位置

军民大渠沙城段在距离县城中心很北的田野里。 直到九十年代初,还是县城与乡下的界限。我那时还在实验小学工作,当时规定,大渠以南的适龄儿童,都属于实验小学学区,大渠以北就属于土木乡宗家洼小学学区了。

大渠上有座小桥,一过小桥,是很大一片庄稼地和部分荒地。相对热闹的城区,一下子就感觉到偏僻冷寂。向北的乡间小土路,狭窄坎坷,冬天有冰,夏天有泥,既不好走,还没路灯,白天还对付,晚上时,行人很少从这里走。据有人说,小桥北侧还曾经发生过抢劫案。那时的大渠对于大家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红线为原城区位置,绿线为大渠位置

1992年,怀来开始提出在洋河大渠以北创新城区,保护官厅水库,发展环保旅游观光农业,建环首都卫星城,争取早日融入北京经济圈的理念。

20多年过去了,当时认为很遥远的计划,已经成为现实。当年的城乡界限,在发展中消失了。到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渠北的孩子们,不仅在县城小区上学读书,就是当年大渠以北两公里的土木乡宗家洼小学,也被建成标准很高的城区"华阳路小学"了。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明年京张高铁就要开通了,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今天的怀来,已经成为北京"大七环"圈的一份子,真正融入了大北京"1小时交通圈"、"半小时生活圈"。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北京大七环, 北京市西北红三角为怀来城区

年节里,红红的灯笼排列在府前街两侧,军民大渠遗迹得到了绿化美化,成为城市休闲步道,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它就象一条炫丽的彩带,炫出怀来县城飞速发展的轨迹,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红红灯阵下的军民大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