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皇帝”和他的短命“佛国”

“大乘皇帝”和他的短命“佛国”

怀来县北魏转佛石

怀来县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隶属张家口市,东南均与北京接壤,是京津联接晋蒙等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大乘皇帝”和他的短命“佛国”

大同云岗石窟

按文献记载,佛教大约两汉时期流入京冀地区。以大同云岗石窟为代表的北魏佛教建筑,以及怀来、下花园一带,北部山区发现的同时期石窟建筑,可以充分想象出,当年本地对佛教的尊崇。在隋唐时代,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到处是佛寺遍布,僧尼众多。

“大乘皇帝”和他的短命“佛国”

下花园石窟

难以想象的是,在怀来这片土地上,在隋末唐初交替,社会极度分裂动荡时,竟然出现了存在三个月的“佛国”。

“大乘皇帝”和他的短命“佛国”

《隋唐风云录》连环画

公元618年,也就是唐朝武德元年(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接受了他所立的隋恭帝“禅让”,建立唐朝,改年号为武德),那时的怀来县的名字是怀戎县,县内有一个名字叫高昙晟的僧人,他看着到处都是军阀做乱,百姓起义,也就在怀来、涿鹿、延庆一带纠集了些人,想伺机起义。

一天,怀戎县县令要组织祭祀活动,在县令准备供品的时候,借着混乱,高昙晟率领着门徒冲进祭祀场所,杀害了县令。

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僧人的身份,有些影响力,紧接着还裹挟了全城百姓公开造反,并顺利地占据了县城。

得意洋洋的他,要继续成就“大事业”。先封自己是“大乘皇帝”,立尼姑静宣做“耶轮皇后”,取了个年号是“法轮”,就这样搞起了奇葩的“佛国”。

“大乘皇帝”和他的短命“佛国”

唐代怀来位置示意图

急剧膨胀的“大乘皇帝”,还要壮大自己的力量和地盘。他派遣使者到东部渔阳郡,招纳另一路起义军,要和他们的首领高开道结为兄弟,并封他做“齐王”。

其实这个高开道,早已占据了渔阳(今北京天津蓟县一带),有着数万人的军队,号称“燕王”,是北方的一股强大的势力,甩出高昙晟不只几十条街。

他接到高昙晟的“谕旨”以后,假意高兴地答应,安排人留守渔阳后,就带着大批主力军西进,“投靠”高昙晟去了。

高开道来到怀戎,当了三个月“齐王”后,趁高昙晟志得意满,毫无防备时,学习高昙晟,也来了个突然袭击,将他杀害,并轻松接收了高昙晟的军队。同时仍复称“燕王”。

“僧人皇帝高昙晟”就这样和他的佛国从此一起消失,他的尼姑皇后也不知下落。不成想,三十七年之后,大唐还真出现了一位,曾经做过尼姑的皇后,执掌大唐江山。

虽然这只是动乱时代的一瞬,却反映出了,当时北方佛教势力的强大。并给怀来的历史,留下了奇丽的一笔。

“大乘皇帝”和他的短命“佛国”

怀来县东八里石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