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獻一計,韓信、彭越、英布立馬放棄中立態度,大肆攻楚

楚漢四年,楚漢雙方以滎陽和成皋作為爭奪焦點。在七月韓信受命向齊國進發,同時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投降,田廣接受了建議並撤退守軍,對韓信的襲擊毫無防備,齊王因此向楚求救。項羽出兵援救,雙方在濰水展開大戰。

張良獻一計,韓信、彭越、英布立馬放棄中立態度,大肆攻楚

據《史記》表述,韓信兵力與楚軍相當懸殊,楚軍二十餘萬,並有精銳騎兵,而漢軍不過十萬,且不能傾巢而出。楚軍大將龍且相當自負,在濰水東岸列陣迎戰,而韓信則同樣使用非常戰術,夜間命令士兵將上萬沙袋堵在濰水上游,之後引軍襲擊楚軍,詐敗而退向西岸,龍且部隊追擊,等到龍且部隊部分渡過濰水而大部分還在水中的時候,韓信命令上游決開沙袋放水,將河水中的楚軍淹死大半,楚軍因此被切斷為兩半,漢軍擊殺了龍且和已經渡過濰水的全部楚軍。

濰水大戰對楚軍打擊極大,此後楚軍在成皋的守軍也被劉邦擊潰,漢軍由此全面轉向強勢。

張良獻一計,韓信、彭越、英布立馬放棄中立態度,大肆攻楚

濰水大戰之後,項羽心理受到嚴重打擊,不得不接受事實,雙方開始和談,到楚漢四年(公元前202年)雙方終於達成協議,以鴻溝為界分治天下。

此後,項羽再次東歸,劉邦原本打算就此回到關中(秦故地),張良和陳平卻同時建議劉邦乘機窮追猛打,底消滅項羽。於是劉邦接受建議,背棄和約,東向追擊項羽,同時通知韓信和彭越會師,但是韓信和彭越並沒有立刻趕來會師。

張良獻一計,韓信、彭越、英布立馬放棄中立態度,大肆攻楚

劉邦兵至固陵,項羽揮兵反擊,劉邦戰敗,只好就地防禦。劉邦沒有等到韓信和彭越,於是問計張良,張良建議劉邦:“就此封侯,讓他們為自己而戰!”

張良獻一計,韓信、彭越、英布立馬放棄中立態度,大肆攻楚

事實上事態發展到了這一步,韓信和彭越都知道,成敗在此一舉了,這是他們討價還價、各自爭取自己利益的唯一有效和關鍵的時刻。一旦封侯,韓信和彭越立即反應,韓信軍南下,首先擊破彭城,然後東向到達項軍背面,與劉邦前後夾擊項軍項羽潰敗,向垓下撤退。公元前202年十一月,彭越、英布也先後到達,至此漢軍約三十萬人,由韓信統一指揮,追擊項羽到垓下,項軍陷入全面包圍,被徹底擊垮,項羽夜間突圍垓下後在烏江自殺。

張良獻一計,韓信、彭越、英布立馬放棄中立態度,大肆攻楚,這叫人不得不佩服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對人心的洞察,和在政治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主張和遠見。

張良獻一計,韓信、彭越、英布立馬放棄中立態度,大肆攻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