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想把事業做大?《道德經》: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只要我們沒有停下進取的腳步,就總會有些成績,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對面成績,每個人的表現都不一樣,有些人打死也不說,有些人希望別人說,自己不說,有些人別人不說,我就自己說。

怎麼表現,不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得到成績以後,人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這是百分之百可以肯定的,這種變化往往是最重要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道德經》三十四章,看看老子這位2500年前的聖人,又會怎麼說?

你真想把事業做大?《道德經》: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經》三十四章:大道汜(讀fan)兮,其(通“豈”)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通“頤”)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在一段文字中,繼續秉承他的一貫思想,就是“反向”,做“減法”,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大道無處不在,豈可能左右?萬物都靠大道而生存發展,卻不會推辭拋棄。有了成果,不去佔有。滋潤呵護萬物,卻不去主宰。沒有自己意志的表達,可以說是很小了。萬物都要依附於它,同樣不去主宰萬物,有可以說是很大。就是這種不自大的行為,才最終使它無比之大。

最末一句,在其他章節中有一句類似的,叫做“以其無私,故成其私”,這兩個觀點放到2500年後的今天,同樣顛撲不滅,熠熠生輝。

東臺今天說兩個商場上的兩個故事,來印證這些觀點。

你真想把事業做大?《道德經》: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一個故事:在我們中國,有一家以手機作為主要產品的公司,這家公司的老闆,據說只佔有這家公司1.4%的股份,剩下的98.6%呢?全部給了公司員工和高管。只要你在這家公司工作,達到一定的時間,就根據你工作的崗位和表現,分配給你相對應的股份,你就成了這家公司的股東之一,這個辦法好不好?

太好了!誰不想憑自己的努力,得到團隊的認可?誰不希望,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能給自己帶來相對應的物質獎勵?老闆把股份分出去,把收益分出去,同樣的,把責任心和義務分出去了。公司好,大家好,公司不好,大家都不好。在這種情況下,誰能不努力?誰能允許身邊的同事翫忽職守?

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佔得很大,當這個公司和自己關聯很少,每個月只拿個固定工資,就屬於關聯很少的,我們會去無私的為公司奮鬥嗎?經常發現有些公司,天天喊著要建設“狼性團隊”,卻給自己員工微薄的工薪,在給自己的員工“喂草”,你能指望員工為你奮鬥?那叫做夢,而且是白日做夢,根本不切實際。員工心裡肯定會衡量,這不是公司老闆和高管給員工洗幾天腦,就能改變得了的。

這家把股份和收益分出去的公司,才真正做到了大家提倡的“同心同德”,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搞一家公司,有這麼大的魄力和決心嗎?大部分做不到,所以這家公司做大了,它叫“華為”。

你真想把事業做大?《道德經》: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二個故事:我們平時都喜歡網購吧?網購的大平臺就那麼幾家,京東、天貓、淘寶、唯品會等等,這麼大一箇中國,就那麼幾家,大不大?大的嚇人,為什麼那麼大?

“以無私,而成其私”,“以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大家試想,如果這些網購平臺,換一個模式,換一種自大的模式。所有的商品,價格必須由平臺定價,利潤必須由平臺分配,資金必須平臺掌握,貨源必須由平臺監管,如果東臺列舉的這四條,有一家平臺這麼做,那麼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平臺覺得做不大。

這些平臺巧妙的避開了商家最關心的幾個點,定價、利潤、資金、貨源,只是巧妙的安排了一個點,就是展示,平臺要賺錢,這無可厚非。但是平臺不自大,而是把主動權全部交給商家,所以,商家才願意入駐,最後商家和平臺形成一種互相依賴的關係,就像我們說的“平臺為什麼這麼大?”,“因為平臺商家多”,“為什麼會商家多?”,“因為他平臺大啊”。

這兩個典型的例子,都證明老子所言非虛,那麼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事業的時候,就要多想想,如何“無私”,如何“不自大”,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