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5月18日,经过近十个月的改造升级,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重新面向公众开放了。其中,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出现了一座“国宝厅”,成为整个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作为这个“国宝厅”的第一位嘉宾,淳化大鼎火了!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展览以“大名鼎鼎”为主题,通过一件淳化大鼎,展示陕西文物魅力,讲述中国青铜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鼎在礼仪制度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还通过文字、图片和动画等不同的形式,演绎了“黄帝铸鼎”“大禹九鼎”和“问鼎中原”等众多与鼎有关的历史故事,大大增加了游客观看展览的乐趣。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目前,这件青铜鼎是我国所见西周早期圆鼎中,体量最大、最重者,可惜竟然没有铭文,只好根据表面纹饰,命名为“牛首夔龙纹鼎”。它出土于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为了宣传文物的出土地,后来更名为“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这件鼎高约1.2米,口径约0.8米,重约226千克。平沿,方唇,有两立耳,腹壁下垂,三足而立。欣赏一件青铜鼎的外观,大多按照从上向西的顺序,先观看口部和双耳,再观察腹部,最后是足部,从头到脚,一览无余。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在这件鼎的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夔龙纹。在鼎的两耳外侧,分别装饰着两条相对的夔龙纹;在口沿下方,装饰着六条夔龙纹,尾巴卷曲,仅有一足,圆目突出,张口卷唇。两只夔龙,左右相对,中有扉棱,形成一张巨大的饕餮面。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在每张饕餮面的下方,正中装饰着一个牛头,好像饕餮巨大的嘴巴。通过高浮雕的形式,表现了牛的五官、耳朵和犄角,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古代进行祭祀的时候,牛、羊、猪被称为“太牢”;只有羊和猪,没有牛的话,只能称为“少牢”。由此可见,牛在祭祀中的重要地位。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鼎的腹部一周,铸有三个耳鋬,鋬上装饰兽面,兽耳高耸,双耳内装饰有两只相对的夔龙纹;在鼎足的上部,浮雕兽面,四角突起,巨目利爪,阔嘴欲噬。下面的三足,与上面的三个耳鋬,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使得此鼎看上去非常的稳重。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淳化大鼎:陕西国宝系列特展

1979年12月10日,在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的史家塬村,一位名叫许文芳的村民,正在院子里修建窑洞时,突然发现三件青铜器,其中就有这件青铜大鼎,于是立即报告了淳化县文化馆。

随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包括墓室、二层台、腰坑和棺椁,宽约4.9米,长约6.3米,深约6.1米。从残存的人骨来看,头可能向南,应该是男性。该墓早年被盗,仅存11件陪葬品,包括青铜礼器、铜饰、角饰、蚌饰、金叶和贝币等。

其中,这件大鼎位于二层台东南角,造型接近西周早期的堇鼎和大盂鼎,所以年代应为西周早期,下限不能晚于康王时期。商周时期,除了司母戊鼎相传出土于商王陵以外,其他的大型青铜鼎全部出土于窖藏,唯独这件“淳化大鼎”出土于墓葬,并且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