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位置: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年代:北宋、西夏

级别: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兀城,建在一突兀的山崖之上,东、北面临崖,南面临沟,西面为陡峭山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北宋和西夏在此多次发生过大规模争夺战。据《续资治通鉴》载: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正月西夏国相梁乙埋下令所筑,以扼守横山要冲。后被北宋宁州团练使刘阗和种谔攻占,历时二十九日对罗兀城重新进行了修筑,三月西夏复占。《宋史-地理志》载:嗣武砦,旧罗兀城,属延州,元丰四年(1081)置,寻废。崇宁三年(1104年)修复,赐名。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位于古城西北角山崖陡坡下的水源井和哨卡遗址,山崖顶端便是烽火台。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城垣呈三角弧状,城墙遗址经过千年岁月侵蚀,仅有西面残留高约3米余墙体,其余墙体基本上仅存轮廓,如果不近距离观察,很难发现是城墙遗址,遗址内遍布建筑构件碎片。在城南隔沟的山顶上建有烽火台一座,烽火台高于古城数米,站在烽火台上古城、以及古城下的河谷川地一览无余。古城建有东,北两座城门,城门遗址不是太清晰,东门外有一羊肠小道通往山下。古城所在的崖壁北侧开凿有万佛洞石窟,西侧陡峭山坡下建有防御设施和水井一眼,防止敌人从山坡爬上山顶偷袭和断水。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东南城墙遗址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东北城墙遗址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东南城墙遗址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东城门遗址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城墙(内侧)遗址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城墙城门遗址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西城墙遗址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西北角烽火台,位于悬空寺顶部,可以监控水源经。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南山顶烽火台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关于罗兀城的始建年代探讨:

一、据《梦溪笔谈-权智》载:淳化中,李继捧为静难军节度使,阴与其弟继迁谋叛,朝廷遣李继隆率兵讨之。继隆驰至克胡,度河入延福县,自铁茄驿夜入绥州,谋其所向。继隆欲径袭夏州。或以夏州贼帅所在,我兵少,恐不能克,不若先据石堡,以观贼势。继隆以为不然,曰:“我兵既少,若径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众寡。若先据石堡,众寡已露,岂復能进?”乃引兵驰入抚宁县,继捧犹未知,遂进攻夏州。断捧狼狈出迎,擒之以归。抚宁旧治无定河川中,数为虏所危。继隆乃迁县于滴水崖在旧县之北十余里,皆石崖,峭拔十余丈,下临无水,今谓之罗瓦城者是也。熙宁中所治抚宁城,乃抚宁旧城耳。本道图牒皆不载,唯李继隆《西征记》言之甚详也。

二、据《宋史-李继隆传》载:淳化初,上遣使至定州,********。四年夏,召还,太宗面奖之,改领静难军节度,复遣还屯所。时夏州赵保忠与继迁连谋,朝廷患之,又绥州押校高文?不举城效顺,河外蕃汉大扰,以继隆为河西行营都部署、尚食使尹继隆为都监以讨之。既而继迁遁去,擒保忠以献。******。至道二年,*****亟命继隆为灵、环十州都部署。是秋,五路讨继迁,以继隆出环州,取东关镇,由赤柽、苦井路赴之。继隆以所出道回远乏水,请由橐驼路径趋贼之巢穴。且遣继和入奏,太宗召诘之,知其必败,因遣周莹赍手诏切责,督其进军赤柽。莹至,继隆以便宜发兵,不俟报,与丁罕行十余日,果不见贼而还。诸将失期,士卒困乏。继隆素刚,因惭愤,肆杀戮,乃奏转运使陈绛、梁鼎军储不继,并坐削秩。

三、《李继隆墓志铭》载:淳化四年授静难军节度使仍总兵柄时,李继迁叛*河外交通,夏至绥州,高文岯举城効顺西鄙骚然,公为河西行营都部署,继迁闻风逃于绝漠,保忠就缚,送于石洲或请诛之,公曰:当献于天子。*****至道二年春,继迁劫我辎重于浦洛河,****公为灵环十州都部署,经略西事。七秋月大发车骑十余万,分五路以讨贼谴。

从以上资料看,罗兀城是北宋淳化四年夏至淳化五年((993-994年)静难军节度使、河西行营都部署李继隆奉命前往夏州征讨反宋的西北党项首领赵保忠(李继棒)与李继迁时迁抚宁县所筑。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正月西夏国相梁乙埋帅兵攻占抚宁县,并下令重新修筑,曰:罗兀城。同月被北宋种谔攻占后,历时二十九日重筑,三月西夏复占。北宋元丰四年(1081)又被宋攻占,改名同武城,后因和西夏战事被废,崇宁三年(1104年)宋重新占领后重修,宋徽宗赵佶赐名:嗣武砦。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为了抵御蒙古残部骑兵沿无定河的袭扰,接应榆林镇,延绥巡抚张衍在无定河川修筑镇川堡, 罗兀城废弃。

北宋边寨罗兀故城遗址在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