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逛博物馆|淳化大鼎的身世之谜:是何方显贵之物?

逛博物馆|淳化大鼎的身世之谜:是何方显贵之物?

丨咋象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提档升级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正式与公众见面。为庆祝这一文博领域的节日,西安市博物院、汉阳陵博物馆等省内文博机构也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文物展,一大批珍贵的文物也得以与公众见面。它们其中的许多,或长期存放于库房之内,或只在某些临时展览上短暂出现过,对于公众而言非常的陌生。

在国际博物馆日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9日)两个时间节点之间,西部网计划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通过采访专家和翻阅资料的方式,来还原它们的前世今生。

开设国宝厅,是本次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最重要的变化之一,馆方罗列了一份基本囊括陕西最顶级的文物珍品的名单,上面的一百件(套)文物将以三个月为一期,陆续进入国宝厅进行重点展示。

而首先亮相国宝厅的,是来自咸阳的淳化大鼎。国家文物局曾经公布了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上面的195件(套)文物堪称是国宝中的国宝,而这件淳化大鼎便名列其中,这也足见其价值。

但和名单上其它文物的家喻户晓相比,淳化大鼎却显得异常低调了。

一方面,因为种种原因,它长期存放在库房之中,公众难以一睹其真容。另一方面,搜索引擎也好,cnki这种专业网站也罢,关于它的有价值信息屈指可数。

所以长期以来,感兴趣的公众只能通过网络上为数不多的照片(很多还是复制品),以及只言片语的描述,来了解这件国之重器。

这件鼎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陕西出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一样,它的重见天日是因为当地农民取土所致。由于没有铭文,学界根据器形称它为五耳兽面纹鼎,而大众则因它出土于淳化县,故而称之为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有两大特点:

一是体量大,是目前已发现的西周时期体量最大的元鼎,大概有220多公斤重。

二是造型独特,一般的青铜鼎只有左右对称的两个耳,而这件淳化大鼎,在鼎腹还多出了三个耳,这样的造型也是独一无二的。

逛博物馆|淳化大鼎的身世之谜:是何方显贵之物?

体量和造型其实只是很表面化的东西,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看到后了解后惊叹一下。在我们来,这件文物更深层次的价值,应该在于它可以成为破解周人早期发展历史的一把钥匙。

众所周知,鼎在中国文化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器物。所谓问鼎中原,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皇权的象征。所以,淳化大鼎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在当时很有身份的人,他生前居住的城邑,死后长眠的墓葬或许就在附近。

但淳化这个地方,在当时却不是周人活动的核心区域。而西周初年进行分封时,似乎也没把哪位元勋贵戚封到这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重器却非常罕见的没有发现铭文或者族徽。

那么它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从事多年上周考古的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老师,他说在青铜器出土之后,当地做过考古调查,但是却没有查出什么结果,只能根据器形推断这件鼎是西周时期的,却不能推断它的主人究竟是何方显贵。

所以淳化大鼎的身世之谜,在目前看来,极有可能永远都得不到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