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在甘肃省平凉市的崇信县,有一座著名的武康王庙,坐落于老城区的东街上,这里供奉着唐代的武康郡王、陇右节度使李元谅。今年劳动节假期的第一天,我和家人前往宁夏的途中,专程来到崇信县,寻访这处古建筑,成为我到达的第718处“国保”单位——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李元谅(732—793),唐德宗时期的著名将领,多次参加平叛,屡建功绩,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武康郡王。贞元四年(788),加封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驻守良原(今灵台县梁原),扩展防区,收复失地,新筑崇信城。贞元九年(793),因积劳成疾,李元谅去世,享年62岁,葬于崇信县城北侧的山上。

这座武康王庙与山上的李元谅墓遥相呼应,又被称为“李元谅寝宫”,当地人也俗称为“城隍庙”。李元谅在世的时候,主持修建起崇信城,并且保卫这里的安全。因此,将他比作崇信的“城隍爷”,一点儿也不为过!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武康王庙位于一座空旷的大院内,周围曾经是加工粮食的车间,紧挨着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如今,这里划定了保护范围,并且对周围进行拆迁,仅保留前后两座大殿,巍然矗立在院落之中。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整座庙宇,坐北向南,沿着中轴线修建。南侧的拜殿,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乃一座前后开敞的单檐四檩卷棚顶过厅。拜殿原本与正殿相距很近,雨水长期落入正殿的台基,给正殿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于是,2001年维修之际,将拜殿向南迁移约22米。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正殿又称“寝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厅堂式建筑。此殿始建于唐代,明代曾经进行重修,构件保留唐代风格,但是大木构架属宋元时期的建筑特征,乃甘肃为数不多的具有元代特点的木构建筑之一。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在正殿前方,种植的树木,严重遮挡了视线。从正殿的侧面和背面观看,更加能够感受到这座建筑的恢弘气势。它的铺作形制和材分制度基本符合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但是又融合了明代手法和地方工艺,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正殿前方的大门两侧,对称竖立着两块石碑,均被玻璃罩保护起来。西侧的石碑立于清道光九年(1829),文字模糊不清;东侧的石碑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内容清晰可辨,记载了重修正殿和献殿的基本情况。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走进正殿,空空荡荡,墙壁破败不堪,梁架黯然失色。正中简陋的供桌上,安放着一尊汉白玉雕刻的李元谅塑像,身着戎装,手持宝剑,昂首挺胸,威风凛凛,上方悬挂着“神目鉴”四个大字。

武康王庙:甘肃崇信李元谅寝宫

根据崇信县志记载:贞元十三年(797),因李元谅“开拓疆土,修筑镇城,德被民生,感恩王功”等功绩,百姓为他在县城东门外一百二十步建祠塑像。绍圣四年(1097),崇信知县王需修缮庙貌。洪武三年(1370),县民李斗等人迁建城内。天顺七年(1463),崇信知县吉泰将原庙址内四根宋元时期镌刻石柱移入,建亭于殿前。万历三十三年(1650),崇信知县边国柱以塑像主次不当,又未能变更,将大殿改为寝宫,另建正殿于前。崇祯六年(1633),兵燹殿亭俱毁,仅剩寝宫。光绪二十五年(1899),崇信知县陈兆康修缮大殿,并重修献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