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藝術 藏族傳承和保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智慧

繪畫藝術 藏族傳承和保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智慧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反映吐蕃贊普時期藏民族的文化、習俗、經濟、藝術、軍事、政治於一體的百科全書,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這部篇幅極其宏大的藏族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共計120部,字數超過3000萬字,是藏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用集體智慧創作出來的一部極為珍貴的文學鉅著。隨著歷史的推進,這部英雄史詩在蒙古族和土族、裕固族、納西族、維吾爾族等鄰近兄弟民族中得以廣泛傳播,還被納入國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與日文等。

在藏區,藏族人民以說唱、藏戲表演、畫像、唐卡等藝術形式,對這部英雄史詩進行保護與傳播。藏族傳統唐卡繪畫藝術中,有一種專門描繪格薩爾王及其英雄事蹟的,被學界稱之為“仲唐”(仲,指《格薩爾王傳》故事),仲唐又可分為戰神(或國王)格薩爾和格薩爾敘事繪畫兩類。前一類仲唐中,格薩爾王通常身騎棗騮馬、右手握馬鞭、左手持槍纓的形象,後一類中以四川省博物院珍藏的11幅《格薩爾畫傳》仲唐和法國吉美博物館所藏的2幅仲唐最為有名。進入20世紀後,與格薩爾王相關的繪畫作品五花八門,出現了很多種類。大概在1975年,內地著名畫家朱乃正給《霍嶺大戰》創作了插圖,尼瑪才讓創作了《格薩爾王降臨人間》等很多巨幅作品。這些繪畫作品形象展現了《格薩爾王傳》的繼續傳承與發揚,同時也反映了唐卡等繪畫藝術是《格薩爾王傳》不可或缺的新的傳播方式。

繪畫藝術 藏族傳承和保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智慧

圖為唐卡畫師仁青尖措

繪畫藝術 藏族傳承和保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智慧

仁青尖措回憶,有一次他到果洛州瑪多縣拜訪唐仁喇嘛(བླ་མ་ཐང་རེ)時,在他的佛堂裡發現了被供養的《格薩爾王與三十大將》畫作,驚喜之餘,也很驚訝,便對唐仁喇嘛說:“這幅畫是我創作的。”唐仁喇嘛卻帶著輕藐的口吻回說:“這幅畫絕不是你所能創作的!”他又問道:“那這幅畫是何人所創作的?”唐仁喇嘛回答:“是由康區佐青寺(རྫོགས་ཆེན)一位著名的大畫師所創作的。”他當時想,這幅畫的確是自己創作,自己不過是一名凡夫俗子,唐仁喇嘛不相信情有可原。但唐仁喇嘛把繪畫作品擺放在佛堂裡進行供奉,並認為這幅鉅作出自當時在整個藏區都很有名氣的佐青寺某位大畫師之手,讓他倍感欣慰,“因為佐青寺是寧瑪派的祖寺,而康區名師輩出,當人們看到名畫時,會普遍認為出自佐青寺,這無疑是藏族人民對我作品的認可與褒獎,故而感到很開心,很欣慰。”

這幅畫把格薩爾王的眾多英雄以嶄新而精湛的繪畫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突破。仁青尖措在新勉唐畫派(སྨན་གསར་ཐང་ག་བཞེངས་ལུགས)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繪畫藝術的元素,給藏民族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唐卡繪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在當時,他一邊著手以繪畫藝術的形式對這部英雄史詩進行創作與傳播,同時還在黃南州創立的格薩爾繪畫急救中心擔任主任,他到長期盛行唐卡藝術的熱貢地區各村莊,招納了夏吾才讓和加措等九位民間畫師,開展格薩爾繪畫藝術的創作與傳承工作。但是,藏族繪畫傳統中,格薩爾形像只有一種,所有畫師的作品都如出一轍,他們常說:“老師叫我們只學這一種。”而且畫師們有一句諺語,“有生命的唯有馬和象最難畫,無生命的唯有火焰和巴扎最難畫”。確實,在傳統意義上,畫馬和象時如果不描線則很難畫好,而畫好格薩爾王唐卡,則離不開畫馬,這是一種互補互依的存在。但仁青尖措則說:“格薩爾繪畫藝術怎麼能只有這一種繪畫形式呢?格薩爾王有那麼多豐功偉績,他應當有很多種姿態與形象、表情,這個需要我們去創作與構思,如果我們不去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這樣一位一代天驕的豐功偉績,幾千年過後也不會有什麼發展,更不必說傳承!”

格薩爾王的事蹟和光輝形像,是成千上百萬藏族同胞對信仰的一種寄託,它以繪畫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後降妖除魔、鋤強扶弱、統一各部,最後迴歸天國的英雄業績。鑑於格薩爾王的豐功偉績,仁青尖措認為也可以有成千上萬種代表格薩爾王生平與生活、思想等的繪畫作品。所以他的一生致力於格薩爾王繪畫藝術形式多樣化的研究與創作、傳播事業。

仁青尖措在創作同一種格薩爾王畫作時,也要反覆翻閱《格薩爾王傳》,認真解讀每一位英雄好漢的性格與戰馬、相貌、習慣等特徵,還仔細瞭解他們的敵人,以此為藍圖進行創作。1998年,他創作了《霍嶺大戰》與《賽馬稱王》《辛丹虎獅對峙》《格薩爾祈福頌》《降魔篇》《陰界霞光》《嶺域誕辰》《世界公桑》等八幅畫作,被中國社科院格薩爾研究所收藏,併入選藏文精選本《格薩爾王傳》叢書的插圖。這些作品像新勉唐畫派,色澤鮮豔,主尊為格薩爾王,周圍以故事情節進行佈局,高空佈滿了護法神等眾神仙,是名副其實的藏族傳統唐卡繪畫藝術的再現,得到很多人的讚許與認可。

然而,仁青尖措並不止步於此。

繪畫藝術 藏族傳承和保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智慧

有一天,仁青尖措試著把嘎域護法神維納(སྒ་སྡེ་ཆོས་སྐྱོང་བེར་ནག)這一英雄人物,用鉛筆畫勾勒出來。他感覺到,“格薩爾王,不一定非得突出藏族傳統繪畫藝術的風格,如果能根據他的事蹟,還原格薩爾王在吐蕃贊普時期特定的歷史人物形象,無疑是格薩爾藝術充滿活力的根與源。” 這使得他茅塞頓開,繼而創作了《嶺•格薩爾王》與《嘉擦•夏嘎爾》《丹瑪香查》《嘎德•確瓊爾王》《桑德阿東》《達爾潘》《納查•阿旦》《阿努•色潘》(多數尺寸為95cm×75cm)等畫作。隨著這些畫作的面世,仁青尖措的從藝之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作品從以前的重色彩,轉變為單一的黑白為主進行創作。這一改變,讓人們直觀地看到格薩爾王和各員大將所推崇的戰而不敗、敗而不倒的英雄氣概。這些繪畫作品,帶給格薩爾繪畫藝術非凡的價值與榮耀。有一次,藏族著名畫家丹巴繞旦(བརྟན་པ་རབ་བརྟན,西藏大學教授)先生來尖扎縣時恰巧碰到仁青尖措,在觀看了他的繪畫作品後感慨道:“藏族的有識之士深居大山深處固然名不虛傳,仁青尖措畫師乃身居大山深處的大畫師也!”

繪畫藝術 藏族傳承和保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智慧

2013年,仁青尖措創作了《格薩爾王與三十大將征戰記》(尺寸為120cm×600cm)。這是他多年來對《格薩爾王傳》與唐卡繪畫藝術的再三思索與鑽研之後所構思出來的,它沿襲了藏族唐卡繪畫藝術的特點,以礦物與植物為顏料,在金粉和銀粉等的筆法上,引用了現代畫的技法。在這幅畫上,除了繪有格薩爾王與他的各員大將,以及珠姆(འབྲུག་མོ)、梅薩崩吉(མེ་བཟའ་འབུམ་སྐྱིད)、阿豆拉姆(ཨ་སྟག་ལྷ་མོ)等主要人物之外,還有次要人物與戰馬等共計108個。各員大將是為和平而戰,故而面帶慈愛,很有親切感。士兵所持有的鎧甲等兵器,充分展現了贊普時期的軍事力量,給格薩爾繪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是藏族繪畫史上第一幅帶有古典主義色彩的繪畫作品。

《格薩爾王傳》這一部藏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用集體智慧創作出來的極為珍貴的文學鉅著,不但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同時也是世界史上的活化石。藏族人民在保護與傳承《格薩爾王傳》時,非常注重繪畫藝術的美與價值,反映了藏族人民的一種智慧,同時也一再鞭策著這種智慧更上一層樓!(中國西藏網 圖、文/仁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