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現經濟拐點,五千年國運逃不開七十年輪迴?

中國再現經濟拐點,五千年國運逃不開七十年輪迴?

五朝興衰,中國曆代命運的變局,似乎逃不開七十年一輪迴的經濟週期。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再一次站在世界前列,繁榮之後的中國,未來難道就要重蹈覆轍,再次步入衰退和蕭條?

這個疑問,答案就在下文。

· 1 ·

五朝興盛

春秋

故事從二千多年前說起,管仲治理齊國40年。齊國首都臨淄一舉成為全天下最富足的城市,其居民估計超過30萬。而當時文化和經濟盛極一時的雅典,也不過5萬人而已。

齊國崛起之路並不平坦。當時中原一片混亂,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建立東周,春秋時代開始。在此背景下,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在亂局中即位,功臣鮑叔牙推薦了管仲作為齊國國相。

面對千瘡百孔的齊國,管仲極力改善經濟,採用重商政策,招商引資的力度甚至超過中國改革開放時期地方政府的表現。同時,他還實行輕賦稅,加強職業分工,建立職業工匠制度,將不同職業工匠分區域管理(在職業分工上我們領先歐洲1000年),以及通過政策建立國家壟斷企業,並利用貿易戰打擊對手,其手段開創中國發展經濟的先河。管仲使用經濟戰之熟練,遠遠超過目前美國對外各種經濟戰的水平。

齊國的崛起,使得中國成為當中世界上最發達最強盛的國家。但是,繁榮之後的中國,整個社會越來越不穩定,天下滔滔,生靈塗炭,經濟又一次沒落。

漢朝

劉邦建立漢帝國時,國家極度窮困,劉邦出巡都找不出六匹同樣顏色的馬,很多諸侯和高官都是坐牛車來。雖然西漢建立後,承襲秦制,且在漢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體制,基本上沒有突破秦代模式,但略有所改,放棄了部分秦朝的規章制度,尤其是內部流通管制制度,還放鬆對礦產資源的管制,大幅度減少田租。

漢高祖劉邦一直忙於對內和對外作戰。從漢文帝到漢景帝全面發展經濟,中間,漢景帝還打了七國之亂一場舉國戰爭。不到70年國家就極其富裕了,國庫充實,錢庫中串錢的的繩子都腐朽掉了,糧食多得腐爛不能食用,這個有真實史料記載的。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濟基礎,漢武帝才有能力去對付北方兇惡的匈奴,使得漢朝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離開之前七十年的發展,漢武帝再厲害,也難為無米之炊。

唐朝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開始恢復民生,中間對西域、突厥和高句麗征戰。帝國穩定之後,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才正式全面發展經濟,直到唐玄宗公元712即位,當時的中國經濟達到了巔峰,俗稱“開元盛世”。當時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人口超過100萬,洛陽的人口超過50萬,“城中十萬戶”的成都,“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蘇州和杭州都是世界頂尖的大都市。中國經濟的中心開始往南方移動。

從戰亂到國家經濟達到巔峰,總共不到100年的時間,真正全面發展經濟也不過七十餘年。 唐朝的經濟發展迅速,很快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其中絲綢之路也是我們現在一帶一路學習的對象。

宋朝

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到了公元1000年,鹹平三年,中國的GDP約265.5億美元,人均為450美元,已經超過歐洲最發達的國家。

宋朝經濟總量佔世界的20%以上,人口從公元980年3700萬左右,到公元1124年12600萬,當時首都的兵器製造中心總工人已經超過10000人,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廠,整個國家的工業化遠遠超過了世界水平,11世紀中國的煤鐵產量比工業前夕的英國還要高很多。

在金融方面,我們開始使用交子等紙幣,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紙幣,出現世界第一批合夥制企業;在技術水平方面,景德鎮陶瓷就是那個時段開始大放光彩;當時宋朝的正規軍為140萬左右,幾乎接近目前美國軍隊的總人數。

宋朝經濟是當時世界第一,所花費的時間也不過40年,之後還有進一步的發展。顯然宋朝是一個經濟更加發達的朝代,只是軍隊過於軟弱而已。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起點應該在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之後,隨後幾十年,中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到了1736年乾隆登基,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新的高峰。

全國耕地面積超過850萬公頃,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經過七十餘年發展,中國人口超過2個億,景德鎮的陶瓷工人超過10萬,當時年產蔗糖超過1000斤,雲南銅礦產量超1400萬斤。當時中國手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產值30%以上。

只是後來工業革命在西歐發展,整個世界的技術水平出現質的變化,提升了一個層次,中國才慢慢落後下來。

· 2 ·

五朝衰

歷史的中國,幾次出現了經濟發展的高峰,其發展水平一直都在世界前列,後來經濟陷於停頓的原因,其實就是市場有限、技術革命有限、戰爭等原因的出現。

由於中央帝國經濟的超大規模,加上週圍民族的超強生產力,使得當時的中國中原區域在獲得經濟大發展後,周圍沒有足夠的區域來提供足夠的資源交換,帝國經濟就很難再上一個臺階。也就是周圍的區域過於貧窮,人口過少,即使被中原剝削,也沒有多少收益反饋給中原經濟。

如果有現在的貿易條件,以及遠遠大於國內市場的世界市場,當時的中國經濟發展幅度可能遠超整個中原和世界的想象。在中原經濟趨於一定飽和後,由於得不到外部拓展,或者產業升級,之前經濟模式的弊病不斷顯現,這樣造成內部的崩塌或者草原帝國的入侵,這就帶來中原王朝的衰退,甚至覆滅。

漢朝和唐朝是陷入內部崩塌,而宋朝和清朝是由於草原帝國和歐洲的入侵而滅亡的。

中國再現經濟拐點,五千年國運逃不開七十年輪迴?

· 3 ·

複雜世界,中國經濟拐點再現

最近很多人對中國經濟開始悲觀了。理由很多,有人認為中國體量大了,未來發展空間有限了;還有人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的貨幣寬鬆政策結束了,各個國家的央行開始緊縮政策,美國也進入了加息週期,開始到了縮表狀態,其他各國也必然會逐步跟上,世界經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中國面臨的情況更糟,一方面面臨緊縮政策,另一方面面臨降低槓桿的壓力,還將面臨美國的經濟打壓。

其實中國全力發展經濟四十年了,適當的調整也是合理,即使未來增長會有所下降,但是我們發展的趨勢仍舊會繼續,大量國內國外的因素還將繼續使得我們的經濟延續增長,只要我們離世界仍舊有差距。

目前世界是極其複雜的,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一個新朝代的崛起往往能吸取前一個朝代的教訓,而我們國家已經吸取了清朝閉關鎖國的教訓,不斷開放,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果。但是問題在於這個世界如何接納中國的成長,不光是意識形態的接受,更主要的是經濟形勢的如何容納,尤其是對原有資本主義世界的衝擊,是十分巨大的。

前面提到中國經濟超大規模性,世界最終如何接受,目前所有經濟學家都沒有定論,因為世界還沒有出現如此的現象。在中國崛起之前,美國,日本、歐洲等工業化國家的總人口接近6個億,而世界人口超過60個億,大部分是非工業國。以54億非工業化的人口,在巨大的工業與農業剪刀差利潤下,來供養6個億工業化人口過上比較高級的生活,這樣的比例為9:1,歷史證明是可行的。目前中國城市化的人口超過6個億,也就是世界70億人口中,起碼有12億工業化人口,而非工業化的人口不到58億,目前非工業化人口與工業化人口的比例為4.83,加上其他第三世界的工業化,這個比例還會更低,未來工業化國家獲得的超額利潤將逐步降低,超額利潤的下降不單單使得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下降,同時也降低發達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最重要也降低發達國家人民的相對生活水平。

整體而言,之前發達國家相對非發達國家的優勢將不斷降低。以中國為首的第三世界不斷髮展將帶來世界格局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樣的格局,不僅僅是之前發達國家要面對的,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定程度上來講,美國這次對中國的貿易戰,也是基於如此邏輯。你們中國怎麼能強大呢?你們強大了,自然我們美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趁著現在美國還強大,必須要遏制中國的發展。

· 4 ·

未來中國經濟還好嗎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再一次站在世界前列,那我們未來經濟還會出現之前模式,逐步衰弱嗎?答案是否定的。未來中國的經濟還是不錯的。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國家還未滿足外部市場的需求,之前封建王朝都沒擁有如此大的外部市場,目前中國確實佔領世界貿易市場的10%。有人說這是到了一個極限,中國外貿未來會逐漸下降,主要的例子就是日本和德國在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在佔領世界貿易市場10%後,經濟逐步下行,尤其以日本最為明顯。所謂外貿10%的天花板,對於中國是不成立,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的超大規模性。

比如,在鋼鐵業,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年鋼鐵產量能超過2億噸,哪怕冷戰時期的蘇聯,也不到兩億噸,如果按照固化思維來看2億噸鋼鐵產量就是所有國家的天花板,而實際上中國最高產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值,前幾年我們國家的鋼鐵產量就超過了8億噸。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的產業工人數量也是歷史從來沒有過的。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產業工人在5百萬左右,而美國和蘇聯冷戰最高峰,從事第二產業的產業工人也就2至3千萬,而中國真正第二產業的人數基本在2~3億以上。按照這個比例,我們國家應該能為目前的世界提供50%以上的工業品。

外部市場對於中國生產力而言,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加上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也極大擴張不同地區對中國產品和資本的需求。只要整個世界市場還有足夠的空間,我們國家的整個經濟就還有向上的空間。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的技術升級和經濟管理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封建時期經濟發展得不到進一步的提高,一部分原因是技術水平沒有得到足夠的提升,而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還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前一段時間國家提出2025的目標,就說明了我們技術水平離世界頂尖水平還存在一定距。此次美國主動挑起貿易戰,核心的原因不是懼怕現在的中國,而是懼怕中國在技術水平的提高,威脅到美國的高科技。

第三個原因是,新的技術層出不窮,例如AI、大數據、智能製造以及新能源汽車,甚至更高層次的新能源技術等。而中國在這些技術中,基本處在世界的第一序列。不但是中國經濟,甚至整個世界經濟都將受益這些新技術。在生產以及相對較高水平的供應鏈基礎上,這些生產方式,甚至相關的產品都將會在中國出現和生產。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句未來很長時間在中國都是有實際意義的。

第四個原因是,目前國內政治的穩定必然有助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之前的王朝很多時候是亡於政治穩定,主要的原因是草原勢力處於弱勢,加上經濟發展到了成熟階段,朝廷內外均沒有了危機意識,整個帝國陷入內鬥的格局,導致王朝不斷衰弱。

而目前中國尚未統一,周圍安全環境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遠遠大於朋友,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也在不斷打壓中國發展。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政府和社才會有動力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或者陷入奢靡的狀況,反而才會努力做到最好。我們目前的政治狀況基本屬於這一個態勢,也就是中國目前最高管理層的主流還是著眼於國家發展,而不是陷入內鬥。

結尾

中國未來的國運,總有人陷入深深的悲觀情緒當中。國內很多有錢人對經濟有點動搖,開始進行國際資產配置,導致大量資金不斷流出,而不是用於國內經濟的發展。這些年倫敦和多倫多等地方的樓市不斷上揚。很多人都主張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投資要有國際眼光,這個建議似乎很高明,針對有大量資產的人,這樣的策略也許對於他們是有一定意義的。

但是真的有意義嗎?未必。

因為每一次我們回首過往,就會發現曾經的中國,經濟發展是如此迅速。

作為中國人,無論未來如何,我們都應該一起為國解憂排難,衝破約束,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