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英雄老兵張景術:七十年,彈片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追憶崢嶸歲月,重溫紅色記憶。又到了尋找英雄系列報道的時間了,這一次咱們的記者是去了喀喇沁旗,聽說有這樣一位老兵,他1948年參軍入伍,曾經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奮戰,他的名字叫張景術。這次記者在喀喇沁旗又會給大家帶來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

從赤峰市區出發四十分鐘後,記者抵達錦山鎮。隨即趕往喀喇沁旗退役軍人事務局,邁開了尋找退伍老兵張景術老人的第一步。

喀喇沁旗退役軍人事務局辦公室主任。康寶才:張景術老人我們之前去看望過他。老人的身體狀況非常好,語言的表達能力也不錯,對他之前參戰的事蹟,記得非常清楚,我們去他家之後,老人非常樂意和我們聊他參軍參戰的事兒,他覺得他當兵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赤峰英雄老兵張景術:七十年,彈片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張景術老人現在跟兒子兒媳一起居住在錦山鎮農業局家屬樓,當記者一行人到家裡拜訪的時候,張景術老人早已穿好軍裝闆闆正正的坐在沙發上等待著。

老兵 張景術:(記者現在生活咋樣?)生活什麼的都挺好。兒子媳婦照顧的都挺好,(記者現在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哈)以前那都不可想象,以前我當兵的時候,三天3宿沒吃飯,那時候不也過來了嗎?

張景術出生於旺業甸窪子村,1948年2月解放軍在旺業甸擴兵,他自願入伍。說起參軍的那天,張景術說當時他還不到16歲,年齡太小,這讓他差一點就和共產黨隊伍失之交臂。

老兵 張景術:在村子報的名,我那時候拿五尺杆量差五六尺呢 身高差挺遠呢。後來營長說,這個兵留下,過年就是好兵,我們村20多個,就檢查過了我們仨。

入伍後張景術在喀喇沁旗王爺府訓練了一個月,參加了攻打承德地區象鼻子山戰鬥。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團,隨部隊一起和平解放了北京。1949年4月,第一野戰軍帶領第十八、第十九兩兵團,向西北進軍。

赤峰英雄老兵張景術:七十年,彈片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老兵 張景術:我們這個兵團給了第一野了。第一野戰軍的司令員是彭德懷。甘肅,陝西。青海,新疆,寧夏,這幾個省不是老解放不了嗎?我們就去西北打閆錫山。他也是獨立團,兵也不少呢,計劃是半個月打下來,三天三宿我們就攻下來了。就是一心為國家,怎麼打仗 到啥時候怎麼衝鋒 怎麼聽國家的號召

跟隨部隊行軍打仗的日子裡,張景術學會的不光是戰鬥技術,還有他從來沒接觸過的文化課。

老兵 張景術:我們往西北去的時候,就那樣還讓學習呢,休息啦,就坐那,拿手指頭和木棍畫地 在地上練著寫。我當兵回來以後,就光生字兒,我都識1000多個字了。

赤峰英雄老兵張景術:七十年,彈片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張景術所在的部隊被派往朝鮮,具體是哪一天他記不清了,只記得去朝鮮的時候很冷,過江那天飄著雪花。

老兵 張景術:一入朝的時候鋪著地蓋著天,哪有房子 朝鮮的房子讓飛機炸的,連地根都炸出來了。戰鬥機就像咱們的家巧似的,有的是 一直飛。不敢暴露目標。白天一般都不敢暴露目標,都得在樹林子裡隱蔽著,晚上才動彈。

在朝鮮戰場上,張景術是電話班班長,雖然不在一線英勇奮戰,但他的任務可不輕,危險也相伴而來。有一次他揹著電話機和營長上山偵查,就險些喪命。

老兵 張景術:營長跟前有偵查員通訊員 衛生員跟前就四五十人。他說再往前走一個山頭,我們就往前走,美國的炮,聽不著出口聲 就聽見來,到跟前離不遠刷一下 我聽著這個炮彈就不是好聲。我一摸我的屁股和腰,把肉都崩開了。我掛了花,衛生員說這怎麼辦?這麼大的傷,我這衛生布也包不上。我說那包不住怎麼辦?就不會說話了,流血流的多了,就不會說話了。

張景術受傷後被送到大連第十一醫院接受治療,期間曾手術植皮,將腿上的皮肉切下來填充到臀部和腰部,直到一九五三年的二月才勉強能下床活動。一個月後張景術轉業回鄉。

老兵 張景術:我那復員證,我都沒看,他準寫的是榮復轉業軍人,就是你負傷了,有這麼個榮譽了,部隊上再也不會找你了,像轉業的退伍的。中央軍委都有號。一旦戰爭起來,找到你這個號,你還得去當兵去。

赤峰英雄老兵張景術:七十年,彈片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部隊再也不會找你回去”這是張景術唯一的遺憾,雖然已經離開部隊多年,但那段歲月的經歷已經一點一滴融入了他的生活,也融入到孩子們的成長中。

家屬 王靜:平時我們要是在生活當中,遇到挫折了,有點什麼困難了?我們老爺子總會說,你們遇到事情,就得遇山開山遇水架橋,我們當兵那會兒多困難,三天三夜被困在山上,我們都不怕困難,都得想辦法有一線生的希望都想跟敵人打。打敵人 就是那個勁兒。他說你們現在生活的這麼幸福,還有什麼難的,再難有那會難嗎?就這樣影響著我們,我們感覺真是,老爺子就是我們家的一個寶

退伍後張景術在旺業甸實驗林場工作多年,是新中國第一代務林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生活了大半輩子。這次說起七十年前的往事,讓張景術感慨萬千。

老兵 張景術:指著我們記哪天哪日到哪,那都不記,記那些也沒用。把害怕也得擱一邊去 死就死了,咱們為了國家,就想找一心為國家,怎麼打勝了,保衛國家不受損失。沒成想到現在這個生活。做夢也不敢夢。

七十前年的事,張景術老人一直是帶著微笑娓娓道來,好象一切都雲淡風輕。可是我聽他的家人說,張老的身體一直都不太好,受傷至殘後,雖然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可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導致他身上一直殘留著彈片,將近七十年,每逢陰天下雨腰腿都很疼,行動不便。去醫院住院的時候,因為身體裡殘留著彈片,核磁檢查都做不了,可是這些事張景術老人一句都不提。如今,他們曾捨生忘死保衛過的國家富庶安定,我們希望老英雄們都能健康長壽。

雖然張老一直說的雲淡風輕,但是我們能想象到當時有多驚心動魄,老人的生活中、家人裡依舊能感受到那股吃苦耐勞、堅韌的奮鬥精神。B雖然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但是我們依舊不會忘記那段歷史,不會忘記那麼多老兵為和平付出的努力。老兵的精神是永不退色的民族精神 向老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