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不要等孩子治療牙齒時疼痛再陪著哭泣,認真護理乳牙才是根本

有句話說得妙: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對於成年人來講,當然只能是贊或者是怨自己的選擇,但對於還沒有自我選擇能力的孩子而言,監護人的選擇就能改變她們一生的健康情況了。比如,快是老生常談的乳牙護理問題了,但就是有家庭還不引起重視,一定要出大毛病了才抱著孩子哇哇大哭,這下,孩子要吃苦頭了,家裡也要出一大筆錢了。

寶媽不要等孩子治療牙齒時疼痛再陪著哭泣,認真護理乳牙才是根本

咯噔,我心頭一緊,一聲嘆息,乳牙不重要反正咬換牙這種觀念,即便牙醫和社會各界媽媽網一再宣傳這是不對的,而家長也必須要有認真的乳牙護理才會有未來的一口好恆牙這個正確理念,好像也很難普及到位,還是已經知道了,但就是懶得去護理孩子的乳牙,抱著僥倖心理覺得未來反正要換牙,就隨它自由發展去了呢。

寶媽不要等孩子治療牙齒時疼痛再陪著哭泣,認真護理乳牙才是根本

沒錯,只有乳牙堅固,恆齒才會堅固又整齊。不能因為乳牙早晚會掉就疏忽管理。為了讓寶寶的牙齒健康,乳牙管理要從新生兒時期開始。

乳牙是蛀牙,恆齒更易長歪乳牙產生蛀牙後會造成牙位不夠或乳牙過早缺失,導致牙列鬆散,恆牙往上長的時候,由於位置不夠,恆牙就會從牙根部一直向上長歪。

拔掉蛀牙的話,恆齒不是長歪就是重疊如果因蛀牙而拔掉乳牙,則兩邊的牙齒會向空的地方傾斜。所以恆齒就會呈45度角長出來,或者重疊地長。

鬆動的乳牙會妨礙攝取營養出現蛀牙後,前牙爛得厲害或者臼齒蛀牙嚴重時,寶寶就不太喜歡吃硬的食物,更喜歡容易嚼的軟食。這會使寶寶養成偏食的習慣,從而妨礙營養的攝取。

寶媽不要等孩子治療牙齒時疼痛再陪著哭泣,認真護理乳牙才是根本

對於5-6月以上的嬰兒,如果生長髮育達標,已經添加輔食,就應該考慮戒掉夜奶習慣。因為夜奶一旦形成,很難去除,且夜奶對於寶寶生長髮育也有不利的方面;如容易加重腸胃的負擔,引起消化吸收方面的障礙、齲齒等問題。一定要斷夜奶好麼,孩子晚上9點多吃好奶後刷牙,然後就不吃了,到早上6點左右吃奶,剛開始半夜哭就給水喝啊,漸漸寶寶就能睡整夜的覺了,大人和小孩都能睡的相對舒服了,關鍵是斷夜奶是預防蛀牙最重要的一環啊! 兒科醫生談到戒夜奶的規律:6個月時戒,哭3天;1歲後戒哭3周;3歲再想戒,孩子半夜自己起來衝奶。所以最好在寶寶6個月時,開始斷夜奶,逐漸形成正常的習慣。

等孩子大概有5顆牙齒之後,我就給她用兩根牙刷了,一個軟毛先內部刷刷,另一箇中毛就刷門牙外面那些刷刷,兩根牙刷交替刷,刷好吐掉(雖然還是用可吞嚥牙膏,但會吐了還是吐掉吧),刷牙3分鐘左右,然後用某牌可吞嚥護牙素塗抹牙齒,不用吐掉,塗好半小時內儘量不喝水。另外,晚上刷牙前檢查有沒有牙齒嵌塞東西,有的話,用嬰兒牙線弄出來。(要更放心一點,就每天晚上要先用牙線,然後再刷牙,塗抹護牙素。)

孩子現在4歲了,雖然自己檢查是一口小白牙的,但我還是堅持每年帶她去牙醫那裡看一下,是否有蛀牙,咬合是否整齊等等。看著她能開心的笑,咧著笑白牙,吃什麼都香的樣子,我默默給自己的堅持點一個贊!要提出的是,有些媽媽覺得要讓孩子儘早自己刷牙是一種孩子自我能力的體現,這裡我是反對的,因為孩子自己根本刷不乾淨,也堅持不了3分鐘左右的刷牙,等她5/6歲能完全掌握刷牙的方法了再讓她自己刷也不遲吧。

另外,我很少給孩子吃棒棒糖巧克力之類的,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吃,辜負美食也是不理智的,偶爾吃一下,吃好後一定要喝水漱口,這個習慣,從長牙後就要開始養了,然後孩子自己就習慣了,吃好食物一定喝一下水(喝好奶也要喝水)。不要小看這個食後喝水這個小習慣,對牙齒那是深深的保養了。

寶媽不要等孩子治療牙齒時疼痛再陪著哭泣,認真護理乳牙才是根本

對於寶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著的家庭,真心提醒一下爸爸媽媽們,老人們可能不太在意孩子的乳牙,認為換牙了就好了(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不多說了),但你們一定要關注好寶寶的乳牙健康啊,晚上能自己帶孩子睡覺就一定要刷牙,有長牙了就要刷!記得,乳牙不好不僅僅會影響吃飯的心情,更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你的孩子,不要把責任推給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