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門店並不是被電商打敗,而是敗給了自己

實體零售門店近幾年不斷出現關店潮,似乎仍然沒有停下來的態勢。

萬物可期發現,前段時間,曾經也是與人人樂、華潤號稱廣東超市三巨頭的湖南新一佳公司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難逃厄運的並不止新一佳一個,易買得全面敗出中國,瑪莎百貨退華,百麗退市……

2017年,國內關店的唏噓聲不斷,2018年,關店潮也並也沒有減退

對於中國國內實體零售門店關店這一現象,其實國外的情況也並沒有多樂觀,就美國一國而言,一年內就至少關店了2880家。

實體門店並不是被電商打敗,而是敗給了自己

實體門店的慘劇到底是誰造成的?真的如外界所說是因為近些年湧現出的“馬雲類”電商所致嗎?

其實不然。在電商風生水起的時刻,萬物可期發現也有不少實體零售門店的業績再創新高。

相關數據顯示,Zara母公司Inditex的整體銷售額截至7月31日的上半年,同比大漲11.5%至116.7億歐元。

而在全球坐擁25000 家門店的星巴克,就有計劃將在2021年之前再開12000家實體門店,其中中國市場就佔據5000多家。

前幾天,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公佈了截至 8月31日的 2017 財年業績報告,集團的淨利潤同比猛增 148.2% 至 69.85 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

實體門店並不是被電商打敗,而是敗給了自己

像這樣的線下實體企業,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中,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難道你能說電商的衝擊沒有衝擊到他們身上嗎?

並不是。那是因為他們在適應這個“新零售”的時代,在進行變革,因為只有變革才能發展

實體造就了電商,電商終究要回歸實體。

電商雖然給予了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是並不能完全將實體門店取代。

萬物可期調查發現,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離消費者最近的不是電商,而是實體店。從心理上來看,能帶給消費者更多感受的也不是電商,也是實體店。從功能性來看,最能與消費者面對面提供服務更不是電商,還是實體店。

這也就意味著實體店能給顧客帶來的強烈體驗感根本就是電商無法取代的,但如果實體門店不加以創新,那也無法在這個新時代存活!

實體門店並不是被電商打敗,而是敗給了自己

萬物可期,一個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營大數據、人工智能、用戶標籤等科技手段,引領傳統零售實體進行形態升級的平臺。

萬物可期平臺與眾多銀行等機構合作,打造一個最佳優惠型的平臺,同時通過萬物可期APP的用戶畫像,智能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精準匹配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最優質、優惠產品,從而增加平臺商戶的銷售量與營業額。

萬物可期平臺還利用消費地圖特色功能,打造一個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平臺,將用戶需求與實體便捷相結合,通過智能導航定位實現商戶與用戶精準關聯匹配導流,增加商戶流量入口,增加實體店鋪用戶流量。

於此同時,萬物可期通過平臺的商戶和客戶集成的消費、銷售大數據,為商戶提供基於閉合的真實消費場景,與平臺的金融服務產品對接,為商戶提供經營貸款等金融服務,解決商戶的流動資金難題。

零售變革的趨勢並不是一個人造成的,而是整個時代造就的。未來無法預測,就從現在開始!

萬物可期,中國智慧新零售的領跑者。

實體門店並不是被電商打敗,而是敗給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